首页 理论教育 红胡子“腓特烈”六度征意大利

红胡子“腓特烈”六度征意大利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腓特烈”六征意大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因有一口红色的胡须,被世人称为“红胡子腓特烈”。红胡子腓特烈很快就发现,侵略意大利的计划面临重重障碍。由于德国贵族拒绝对腓特烈援助,1155年,腓特烈退出罗马,第一次入侵意大利的计划宣告破产。1174年,红胡子第五次进攻意大利,以武力迫使伦巴底城市停战。为了彻底征服意大利,1176年,腓特烈第六次入侵意大利。

红胡子“腓特烈”六度征意大利

“腓特烈”六征意大利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因有一口红色的胡须,被世人称为“红胡子腓特烈”。

少年时代的腓特烈是在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成长的,他的父亲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他的母亲是威尔夫家族的巴伐利亚公爵的女儿。可两大家族却势不两立,长期割据混战,一颗年轻的心灵里潜移默化地膨胀起夺取权力、扩张领土的野心。

1152年,29岁的腓特烈以士瓦本公爵的身份继承了伯父的王位,登上了德意志国王的宝座。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野心勃勃的腓特烈以罗马皇帝的继承人自居,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个像古罗马帝国那样地跨欧、亚、非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为此,他6次入侵意大利。

1153年,意大利罗马发生政变,商人、手工业者和小骑士团结在布累斯齐亚人阿诺德的周围,推翻了教皇控制的政权,建立了罗马共和国。教皇尤格纽斯立即写信求助于腓特烈,请他火速进军罗马,讨伐阿诺德,保护教皇。红胡子腓特烈欣喜若狂,这正是他驾驭教皇、对外扩张、加冕称帝的天赐良机。他立即与教皇签订《康斯坦茨条约》,腓特烈答应不与阿诺德合作反对教皇,教皇许诺为腓特烈加冕,腓特烈一世挥师罗马,擒获并吊死了阿诺德,尤格纽斯教皇还没来得及为腓特烈一世举行加冕仪式就一命归西。新教皇英格兰人阿德里安感激腓特烈一世为教皇免除了一大隐患,下令为腓特烈加冕,腓特烈正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红胡子腓特烈很快就发现,侵略意大利的计划面临重重障碍。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诺曼王国势力强大,国王罗格二世野心勃勃,时刻伺机向北扩张,控制教皇,称雄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不愿罗马皇帝干涉他们的内政。腓特烈背信弃义,撕毁他的前任与拜占廷帝国签订的盟约,造成与拜占廷关系的裂痕。

红胡子在静观时局的变化,等待时机的来临。1154年,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诺曼王国国王罗格二世去世,其子威廉一世即位,诺曼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腓特烈决定攻打诺曼王国。由于德国贵族拒绝对腓特烈援助,1155年,腓特烈退出罗马,第一次入侵意大利的计划宣告破产。

为了获得本国诸侯贵族的支援,腓特烈采取了一系列的安抚措施。为了笼络他的强大对手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腓特烈将奥地利亨利二世的巴伐利亚领土和梅克伦堡赐给他。在第一次远征失败后,又把帝国东部新占领的斯拉夫土地上的主教授职权赐给他。同时他又提升波希米亚公爵弗拉底劳斯二世为国王,1156年又娶勃艮第伯爵的女儿碧特丽丝为后。这一切为他再一次远征意大利铺平了道路。1158年,红胡子第二次入侵意大利,进攻米兰城。意大利北部15个城市以米兰为首组成伦巴底联盟,教皇也站在伦巴底一边。(www.zuozong.com)

腓特烈在意大利的隆卡里亚平原召开会议,会议宣布:帝国皇帝有权向所有城市委派官吏以监督各城市的自治,有权向各城市征收赋税。这些决议遭到了米兰等城市的强烈反对,腓特烈对米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两年的苦战,米兰被攻陷。在毁灭性的破坏这座城市后,红胡子又以极残暴的手段迫使意大利北部各城市服从隆卡里亚会议的决定。在意大利各城市激烈的反对下,1163年,腓特烈的第三次远征失败。

1159年,教皇阿德里安四世逝世,红衣主教罗兰当选为教皇,即亚历山大三世。新教皇坚决主张教皇的职位独立于皇帝之上,这一主张得到了诺曼国王威廉一世、拜占廷皇帝曼纽尔一世以及伦巴底城市的支持。腓特烈怒不可遏,拥立红衣主教渥大维为教皇即维克特四世,与亚历山大三世分庭抗礼。亚历山大三世得知消息,气得跺脚大骂,立即开除了腓特烈的教籍,于1161年退居法国,于是在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两位教皇对立的现象。

罗马教皇维克特四世逝世后,亚历山大三世回到罗马。腓特烈发动了对意大利的第四次远征,亚历山大三世仓皇出走。但他的入侵遭到了意大利居民的奋起反抗,加上军队染上疫病,死伤惨重,军心涣散,红胡子不得不单身匹马逃回德国,宣布第四次远征的失败。

1174年,红胡子第五次进攻意大利,以武力迫使伦巴底城市停战。为了彻底征服意大利,1176年,腓特烈第六次入侵意大利。这时,各自强大的德国贵族拒绝支持腓特烈,诺曼、拜占廷、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都积极支援伦巴底城市,使腓特烈在1176年的雷纳诺战役中彻底失败。腓特烈被迫放弃对意大利北部各城市的一切要求,并承认亚历山大三世为真正的教皇,教皇也恢复了他的教籍。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制定了新的《教皇选举法》,规定教皇只要有红衣主教2/3的赞成票便可以当选,这表明腓特烈在与罗马教皇争权夺利的斗争中以失败告终。而1183年与伦巴底再次签订的和约承认城市有选举市长的权利,废除隆卡里亚会议的一切决议,则标志着腓特烈侵略意大利政策的彻底破产。

对外战争的失败使腓特烈把目光瞄准了国内,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国内诸侯贵族的势力,以巩固在国内的统治。他从狮子亨利手中夺回律贝克并废除了他的职位,并规定:只有直接从皇帝手中获得土地的贵族才是帝国的侯爵。这些措施的实行虽然削弱了旧的割据势力,但帝国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

晚年的腓特烈仍然野心勃勃地对外扩张,1189年,他响应教皇的号召,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廷进行血腥的大掠夺。1190年,他继续东征,横渡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小亚细亚,在过湍急的塞勒夫河时,溺水身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