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7年1月25日,阿尔卑斯山下,天空下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寒风在不停地咆哮,一位青年从马上跳下来,脱下皮衣和皮靴,将一条毡毯披在身上,光着脚一步一步地向卡诺莎城堡里教皇的宅第走去。这位青年就是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他正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忏悔。
在亨利四世之前,德国境内天主教会的主教由教皇任命,甚至教皇也一度由德皇委派,为此,罗马教廷一直深怀不满。
1056年,亨利四世登上德意志王国皇位的时候,年仅6岁,罗马教廷认为扩大教会势力、削弱国王权力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向世俗权威发起挑战。
1073年,法国南部克吕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希尔德布兰当选罗马教皇,称格列高里七世。格列高里在就任教皇以前,一度曾经是新克吕尼运动的领袖。这个运动的主要纲领是:教权应置于世俗权之上,教皇由主教选举,反对世俗君主的干涉;主教由教皇任命,反对世俗君主的任命权。这一运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教会摆脱世俗的控制。但在多年来的长时间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那就是任何一个主教、修道院院长和教士都必须由赐给他采邑的国王或贵族授予他的职位,这种惯例叫做世俗授职权。世俗授职权被格列高里那样狂热的改革家视为眼中钉。他们担忧只要教士在任何程度上向世俗贵族效忠,教皇就不可能建立最高权力。1075年,格列高里颁布了一项《教皇敕令》,明确规定:教皇权力高于一切,他不仅有任免主教的权力,而且有废除、审判和惩罚君主的权力,教皇永远不受审判,这实际是宣布教皇凌驾于国王和皇帝之上。此时的亨利四世已经是一个25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年轻气盛的他在看到《教皇敕令》后,勃然大怒,发誓要采取措施惩治那位藐视皇权的罗马教皇。
1076年1月24日,法国和德国的数千名主教和教士应亨利四世的号召,在沃尔姆斯召开宗教会议,会议在亨利四世的控制和授意下控诉了格列高里七世的罪行,并给这位罗马教皇发出了一封声讨信:“致希尔德布兰——不是教皇,而是假修士:你依靠耍阴谋和金钱收买的方式,登上了教皇宝座,这本来已经为大多数天主教教士所唾弃。如今,你又滥用权力,妄图使自己凌驾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掌握世俗大权的国王和皇帝之上,实在不能容忍。有鉴于此,本次宗教会议全体神职人员秉承上帝的意志,特宣布废黜你欺世盗名得来的教皇之名。”
格列高里看完来信,怒发冲冠,恨恨地说:“德国皇帝竟然召开宗教会议废黜我的教皇名位,真是欺人太甚!我一定要除掉这个基督的叛逆者。”
1076年,格列高里七世发布敕令,宣布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剥夺亨利四世的王权。
拥兵割据一方的德国贵族和主教害怕王权太强大会威胁他们的地方利益,公然站到了教皇一边反对亨利四世。他们提出:亨利四世应暂时放弃国王权力,宣誓效忠教皇;如果在一年内亨利四世得不到教皇的赦免,他的皇位将被废黜。紧接着,反对亨利四世的势力又决定在1077年2月在德国中部的奥格斯堡举行会议,并邀请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到会,讨论德国的政治和宗教问题。
亨利四世陷入了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境地,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决定忍辱负重,先求得教皇的宽恕,恢复教籍,使国内的贵族失去反对的借口,待局势稳定后,再收拾教皇也不迟。
在得知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将从罗马前往奥格斯堡参加会议,途中必定经过阿尔卑斯山时,亨利四世决定冒着冰雪严寒,在隘口等候教皇的到来。(www.zuozong.com)
1077年1月下旬,格列高里七世在一大群神职人员的簇拥下,坐着马车来到阿尔卑斯山隘口。突然一名修道士匆匆来到车前禀报:“陛下,德皇亨利四世正在前面的路上等候您的召见。”格列高里七世大吃一惊:“亨利四世被我开除了教籍,剥夺了王权,如今半路拦截,定不会有什么好意。”于是决定到附近的卡诺莎城堡避一避。
亨利四世得知教皇在卡诺莎城堡,决定亲自前往请罪,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当时罗马教会允许被他们宣判的罪人以各种方式忏悔,比如自我杖责、捐纳巨款、赴圣地朝拜、赤足露顶地哀恳等,以求得教会的赦免。亨利四世正是选择了在隆冬季节赤足露顶向教皇直接哀恳这种方式。
亨利四世在雪地里站了一天、两天、三天,恶劣的天气使他脸色冻得发紫,全身在不停地颤抖。城堡中的许多教士都被亨利四世的诚意所打动,纷纷替他向教皇求情。第四天,教皇终于同意亨利四世到城堡见他。
亨利四世瑟瑟发抖地来到格列高里七世下榻的房间,俯伏在教皇的脚下,乞求教皇的宽恕。望着眼前这位乳臭未干却竟敢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德国皇帝,教皇怒不可遏,他阴沉着脸说道:“我已经以上帝的名义革除了你的教籍,剥夺了你作为国王的权力。你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竟然还有脸来见我?”他严厉训斥亨利四世,历数他的种种罪行,亨利四世诚惶诚恐、泪流满面地向教皇忏悔着自己的过错:“教皇陛下,请宽恕我以前由于被魔鬼迷了心窍而对您犯下的不可饶恕的过错,我真诚地向您忏悔,恳请您以仁慈上帝的名义赦免我的罪孽吧。”
望着可怜巴巴的亨利四世,在众多教士的求情下,教皇对他说:“我秉承上帝的旨意,赦免你的罪过,恢复你的教籍。如果你以后再敢违背上帝的旨意,你将受到上帝更严厉的惩罚。”
亨利四世在发誓永远效忠教皇后,带着随从返回德意志,“卡诺莎晋见”成了屈辱的代名词。当亨利四世返回德意志时,反对他的势力宣布他被废黜,另立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为新皇帝,与亨利四世进行对抗。
1080年,教皇格列高里以亨利四世不服从命令为借口,再次革除他的教籍并废除他的皇位,亨利四世决心雪“卡诺莎晋见”之耻。同年6月,他召集宗教会议,再次宣布废黜教皇格列高里七世,推举新教皇克雷门三世。10月,新国王鲁道夫战死,亨利四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牢牢控制了国家政权。不久,亨利四世出兵意大利,围攻罗马,讨伐教皇。
1084年,罗马城被攻破,格列高里七世仓皇出逃,第二年在流亡中死去。罗马教皇加冕亨利四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21年后亨利四世去世,而罗马教皇和德国皇帝争夺权力的斗争没有就此停止,直到1122年,双方在沃尔姆斯签定协定。协定规定:德国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应在有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由教士自己选举产生;主教的政治权力由皇帝授予,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至此,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教之争才慢慢降下帷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