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圣德太子:执政30年改革日本政治、文化

日本圣德太子:执政30年改革日本政治、文化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两人的精心培养下,圣德太子的学问与日俱进,为以后的政治作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样,圣德太子开始推行他的一系列变革。圣德太子推行的大力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国策,一直为后来的日本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圣德太子还曾向惠慈学习中国的天文、历史知识,并正式于604年使用历法,据说这是日本正式使用历法的开始。

日本圣德太子:执政30年改革日本政治、文化

日本圣德太子

今天,凡5000元面额的日币上,都印有一个人的头像,这个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为什么到现在日本人还会纪念他?此人就是6世纪时的圣德太子。他虽然没有当过日本的天皇,但实际执掌政权达30年之久,在他执政期间,大规模吸收当时中国的先进文化,进行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一直受到日本人的爱戴与尊敬。

圣德太子出年于574年,他的父亲是用明天皇,母亲是间人皇后。“圣德”这个名号,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关于圣德太子的出生,传说纷纭,几乎成了神话。据说他的母亲是在马厩旁生了他,刚生下时,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香气,弥漫到整个院落,人人称奇。传闻圣德太子刚满1周岁时,就能双手合十,面朝太阳升起的地方,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了。

圣德太子自幼聪明好学,又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当时的老师是惠慈,一位学识渊博的佛学博士、政治家,还有一位是著名的汉学博士。这两人倾囊所授,尤其是惠慈,对圣德太子的影响更大。在两人的精心培养下,圣德太子的学问与日俱进,为以后的政治作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6世纪至7世纪时,日本还处于奴隶社会,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尤其是当时的几个大氏姓贵族如物部氏、大伴氏、中臣氏、苏我氏控制着大和朝廷的政权,王室的权力被严重地削弱了。而这几个大氏姓贵族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部民和权力,相互间争斗不止,倾轧不休,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587年,圣德太子14岁时,用明天皇即圣德太子的父亲去世了。为了争权夺利,苏我氏、物部氏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物部氏企图拥立穴穗部皇子,结果被苏我氏打败并杀死。当时圣德太子以皇子的身份参加了苏我氏的队伍,并给苏我马子以很大支持。苏我马子独揽大权,成为敏达、用明、崇峻、推古四代天皇时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苏我马子竟然在592年暗杀了崇峻天皇,当时圣德太子只有19岁,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但苏我马子打破惯例,立敏达天皇的皇后炊屋子(马子的甥女)即位,历史上称为推古天皇。圣德太子虽然没有继承皇位,却也被苏我马子拥立为皇太子并任摄政。这样,圣德太子开始推行他的一系列变革。(www.zuozong.com)

603年,圣德太子参考中国和朝鲜的官制,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将官阶分为12个等级,以帽子的不同颜色作为区别的主要依据,并且规定官职不能传给子孙,打破了过去那种按血统划分等级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削弱了世袭大氏姓贵族势力,把有能力、有见识的中小贵族提拔到中央来,进而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同时也开辟了一条录用人才的新途径。

圣德太子还吸收了当时中国传到日本的一些文明,主要有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儒家思想以及追求来世幸福、讲求忍耐顺从的佛教思想,并于604年制定颁布了《十七条宪法》。《十七条宪法》并不是法律条文,而是运用儒家关于君臣大义名分的政治思想,并吸收佛教和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所制定的各级官僚应该遵循的政治道德规范。其中心思想是明确君臣大义和礼法秩序,强调国家的统一和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如“国非二君,民无二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第十二条)”等。此外,《十七条宪法》也对选拔人才和行君臣之道作了规定。第七条中就写有:“人各有任掌,宜不滥。其贤哲任官,颂音则起;奸者有官,祸乱则繁”,“事无大小,得人必治。时无急缓,遇贤自宽”。《十七条宪法》的制定,为确立儒家思想日本政治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革新政治,加强皇权打下了基础。

为了直接从中国吸收先进的文化,圣德太子推行了积极的外交政策。607年,他派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并在致隋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隋炀帝打开一看,心里颇为不悦,暗想:你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有什么资格声称自己是太阳升起的国家?而将大隋称为日落之国。便淡淡地对小野妹子说:“你先回驿馆,过两天我再给你们的皇帝回复。”小野妹子走后,隋炀帝怒气未消,打算断绝与日本的往来,后来在大臣们的极力劝说下,才改变了主意,第二天盛情款待了小野妹子。后来隋炀帝派裴世清去日本。608年,圣德太子又派小野妹子陪同隋使裴世清返隋。这次遣隋使还有随行的4名留学生和8名留学僧,他们的目的是来学习中国文化的。在此以后的很多年里,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十几批遣隋使、遣唐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宫廷礼仪、律令典章、官僚制度,少则数年,多则二三十年之久。他们学成回国后,在传播中国文化、改革日本政治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有的后来成为大化改新的骨干力量。圣德太子推行的大力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国策,一直为后来的日本封建统治者所继承。

圣德太子还积极引进佛教,大力提倡佛教,修建寺院。他提倡佛教的目的,是将佛教作为统治手段之一,也是为了提高皇室的权威;修建寺院,是要将中央势力伸展到地方,都是为了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由于圣德太子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在624年,日本全国有寺院46所,僧尼1385人,佛教文化十分兴盛,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也广泛发展起来。圣德太子还曾向惠慈学习中国的天文历史知识,并正式于604年使用历法,据说这是日本正式使用历法的开始。

圣德太子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目的无非想削弱大氏姓贵族的势力,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但当时豪强势力十分强大,尤其是苏我氏的特权无法削弱,圣德太子的理想无从实现。到了晚年,他已无意于国内政治改革,沉迷于佛教,加上长期以来积劳成疾,于622年病逝,终年49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