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历史》的奠基者

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历史》的奠基者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罗多德是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从小勤奋好学,不仅酷爱《荷马史诗》而且非常热爱“纪事家”的一些作品。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进行长时间的漫游。希罗多德在前人的影响下,完成了伟大的史著——《历史》。《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希罗多德注重用历史向世人进行道德训诫。希罗多德还推崇雅典的民主制度,否定波斯入侵希腊的不义之举,在书中首次提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历史》的奠基者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是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他著有《历史》一书,受到人们无比的崇敬。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诞生在小亚细亚南部海滨的一座古老的希腊移民城市。希罗多德从小勤奋好学,不仅酷爱《荷马史诗》而且非常热爱“纪事家”的一些作品。

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进行长时间的漫游。每到一地就到历史名胜浏览凭吊,了解乡土人情,考察地理环境,他还喜爱当地人讲述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长期的游历使他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这对他后来著述《历史》有着直接的帮助。

不久,他来到雅典。经历了希波战争的雅典,在政治经济方面都获得高度发展,学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他躬逢盛世,与伯里克利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雅典期间,他诗文并茂,创造的诗文在雅典享有声誉。由于他崇拜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于不久前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在希波战争中打败波斯帝国的侵略,十分钦佩,加之伯里克利等友人的支持,希罗多德决定写一部完整的反映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流传后世,这就是史学名著《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

古希腊史学是由希罗多德奠基的,但是,他的成果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西方最早的历史,只是神话和故事的堆砌。尽管《荷马史诗》带有最早的史迹,但绝称不上历史著作。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爱奥尼亚等地出现了一些“纪事家”,这些人的作品范围广泛,而且有闻必录,但竭力要求记载必须与事实相符。这种求真精神的写作风格,成为希腊史学形成发展中的宝贵传统。

上述的作品和写作传统方法,对希罗多德产生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希罗多德在前人的影响下,完成了伟大的史著——《历史》。

《历史》大体上分成两部分,从开篇到第五卷第28节为第一部分,作者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等地区的情况,并记述了希波战争发生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了希波战争发生的经过和结果,从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举行反对波斯起义,一直到公元前478年希腊人占领塞斯托斯城为止。(www.zuozong.com)

《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人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的图景,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希罗多德从史诗、官府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和当时各种著作中,获取了很多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他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采访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从这部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巨著所具有的史学著作的特征:

其一,视野广阔,力求全面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他注意考证史料,辨别真伪,在西方史学史上最先使用了历史批判的方法。在人类发展史上,古希腊人并不是最早记载历史的,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左右,埃及和两河流域等东方一些古老文明的国家,就已经产生了一些简单历史的记载。然而,这是史学的童年。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们,却在东方历史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编纂历史著作时,开始注意考订历史史料之真伪,比较各家记载的异同,从中剔除不可信的成分,首先采用历史批判的方法,从而为历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而运用历史批判方法的第一人就是希罗多德。他对史料的批判或开门见山直陈己见,采取尖锐的批判与嘲弄的态度,对一条史料的真伪不能断定时,采取不盲从,也不武断的态度,承认有所不知,让其存疑;或是对史料采取“客观主义”的态度,声称:“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并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他在解释某些历史问题时,尽量摆脱神秘主义的观点,作出某种合理的解释。如对希波战争的分析,他认为,希腊人之所以胜利,在于优良的装备,严明纪律,敏捷的行动,领导有方的原因。波斯人之所以失败,在于它的军队成分太复杂,加之外线作战的困难等原因。运用这种历史批判的方法,力图在编纂著作中求真的精神,成为古希腊史学的优良传统,为古罗马史学家们所仿效,也为日后严肃的西方史学家所遵循。

其二,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希罗多德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词汇丰富,文笔流畅,简略得当,描写生动细腻。在描写波斯人受专制暴君统治时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波斯王大流士在进军希腊途中,有位吕底亚贵族设宴招待他及其随行,宴席备得很丰盛。席间,这位贵族富翁对皇帝说,他有5个儿子在部队中服役,请求能否让其中一位留在自己的身边。大流士听了勃然大怒,厉声吼道:“你是我的奴仆,你必须把你的一切奉献给我,包括你的妻子在内。”说完下令把他的儿子劈成两半,放在部队行进的道路两侧示众。希罗多德还讲了一件令人作呕的事情。一位在皇帝那里失宠的贵族被皇帝请去吃饭,当他饱餐了一顿,吃完面前的肉后,侍从又端上来一只篮子,他揭开盖子一看,里面装的是他独生子的头、手和脚。这时皇帝又高兴地来问他:“你知道你刚才吃得津津有味的是什么肉吗?”这位贵族深知当奴才的规矩,连连说:“我知道,我知道。凡是皇帝高兴的事我都高兴。”这些描写波斯皇帝残忍暴虐的典型事例生动、具体,有很大的感染力。

其三,有进步的史学观。希罗多德注重用历史向世人进行道德训诫。他认为国家兴衰,人生的荣辱,都是遵循因果报应的。大流士、薛西斯那种专制暴君,最终兵败身亡,而历史上善做好事的人则流芳百世。他说有一天科林斯当局派10个人奉神意处死一位小孩,据说这个小孩长大后会毁灭科林斯。孩子的妈妈以为这些人是友好来访者,便抱出孩子将他递到其中一个人手里。按照最初约定,第一个抱住孩子的人就把小孩摔死在地下。可是小孩太可爱了,10个人谁也不忍心摔死他,最后,还是把孩子交给了母亲。希罗多德还推崇雅典的民主制度,否定波斯入侵希腊的不义之举,在书中首次提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还注意古代东方的文明对希腊的影响。如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

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希罗多德的《历史》许多地方还带有天命论和宿命论的色彩,并且其中也夹杂了许多不足为据的神话传说,但是他毕竟为西方乃至人类历史上奉献第一部世界性的历史巨著,为我们了解古代希腊、西亚及北非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希罗多德无愧于“历史之父”的光荣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