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欧洲
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其目的是进行分赃,同时要恢复法国大革命以前欧洲的旧秩序,并且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此次会议的操纵者是俄、英、普、奥四大国。俄国沙皇亚历山大、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他的首相哈登堡、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一世和他的首相梅特涅、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累出席了会议。
青年意大利党是怎样创建的?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封建君主专制在意大利复辟成功。政治分裂的意大利国家林立,多数国家仍处于外国统治之下,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青年意大利党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诞生的。1831年,一批旅居法国的意大利革命者,在资产阶级革命家居赛普·马志尼的组织和领导下,在马赛成立了“青年意大利党”。该党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独立、统一”的口号,强调走“自下而上”的道路,用革命手段推翻奥地利的统治及意大利各邦的君主专制制度。该党成立后,受到意大利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等贵族及城市贫民的支持和拥护。它的活动有力地唤醒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并在人民中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为1848年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西班牙“黑暗的十年”具体指的是哪10年?
西班牙“黑暗的十年”指的是1823~1833年的西班牙。1820~1823年西班牙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斐迪南七世再次复辟。其间,他实行恐怖统治,变本加厉地对革命人民进行报复。从1823~1833年的10年间,有5万余名革命者被投入监牢,3万余人被枪杀、绞死。
法国七月王朝的实质是什么?
法国七月王朝因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建立而得名。它同波旁复辟王朝一样,是君主立宪政体,所不同的是波旁复辟王朝的国王有着较大的行动自由和更大的专制权力。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体现了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志。较大的君主权力和选举资格的限制也反映出这一政治体制的保守性,它是大资产阶级既害怕人民革命,又担心封建势力复辟的产物。从其权力机构的构成成员上更可以看出这点,选民的资格是根据纳税额确定的,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等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内阁首相的人选也主要是大资产阶级。由此可见,金融大资产阶级是七月王朝的支柱,七月王朝只是法国资产阶级中一个阶层的王朝。七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增长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空前加强。他们对金融贵族集团统治不满,要求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参与政权;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贵族统治更加不满。终于在1848年2月爆发革命,七月王朝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意大利经过了怎样的艰难历程才归于统一?
19世纪,意大利人民为了摆脱法、奥等国的统治,争取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831年,青年意大利党成立后,多次发动起义均遭失败,但为革命运动的高涨创造了条件。1848年1月,西西里岛起义揭开了革命的序幕。起义迅速波及都灵、罗马、那不勒斯和意大利其他城市。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起义失败,革命失败后的意大利又回到四分五裂的状态。1859年,撒丁王国和法国发动了对奥战争并取得胜利,基本完成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统一。1861年,意大利王国正式成立,撒丁王国的国王登上了意大利王国的王位。但此时的威尼斯和教皇辖地尚在外国控制下,最后统一尚待完成。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意大利加入普鲁士一方作战,战争在短期内以普鲁士胜利而结束。根据《维也纳和约》,威尼斯被归还给意大利。1867年10月,罗马举行公民投票,根据投票结果,罗马教皇国被合并于意大利王国,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意大利统一终于完成。
法国里昂工人为何发动1831年和1834年大起义?
里昂是法国丝织业的中心,在工厂主和包买商的残酷剥削下,纺织工人生活极为困苦。他们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收入只够买一磅面包,那些年幼的童工处境更为悲惨;工人曾多次要求增加工资,都被工厂主拒绝。1831年11月21日,忍无可忍的丝织工人离开作坊,走上街头,为提高工资举行示威游行,他们的旗帜上写着:“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因受到武装镇压,游行转变为起义。11月23日,起义工人完全占领了里昂市;12月初,政府从外地调来大批军队镇压,起义被镇压下去。1834年4月,里昂工人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为反对政府禁止结社的法令和营救罢工领袖再次起义。这一次他们不仅提出增加工资,而且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要求,他们在一面战旗上写着“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在里昂城内,起义工人同军队激战4天,最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里昂工人1831年发动的起义被恩格斯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起义”。这两次起义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皇家海军考察船的环球考察。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对其进化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随船到了南美洲,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1836年10月回到英国时,此时他头脑中已经充满了进化的思想。1837年,他在伦敦整理采集到的标本的同时,进一步为进化论寻找更有利的佐证。终于归纳出自然界选择原理,提出生物个体是与自然界环境、不同生物以及种内其他个体的斗争中求生存的。1838年,达尔文开始起草《物种起源》,经过20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859年11月出版这部巨著。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到19世纪70年代,达尔文的进化论已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英国“宪章运动”是怎样得名的?
英国是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三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1836年,木匠洛维特领导成立了“伦敦工人协会”,组织工人开展各种运动。1837年,他们提出了致国会的请愿书,并在1838年以《人民宪章》的名义公布。宪章共6条,中心内容是要求实行普选制等,其实质就是要人人平等,废除有钱人的特权。《人民宪章》虽然得到了工人的热烈支持,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是不会同意工人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于是工人们就举行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实现《人民宪章》的内容。历史上将这场为实现宪章内容所作的斗争称为“宪章运动”。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大起义为何发生?
1844年6月4日,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不堪忍受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以要求增加工资工厂主拒绝并开除工人代表为由,掀起自发斗争。当工人们高唱控诉资本家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歌曲《血腥的屠杀》,经过一家厂主的门前时,有一名工人遭到毒打和拘留。这一暴行激起工人们的愤怒,3000多名纺织工举行了起义。他们捣毁了厂主的住宅、厂房和机器,焚毁票据、账册。起义最后遭到政府军的镇压而失败。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精神鼓舞了广大工人群众。西里西亚纺织工起义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及宪章运动一样,是国际工人阶级最早的独立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1848年德国革命是怎么回事?
1845~1846年的农业歉收和1847年的经济危机,使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处境严重恶化。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3月初,德国巴伐利亚首先爆发革命并取得初步胜利。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人民推翻了梅特涅政府,3月18日普鲁士首都柏林人民举行示威,很快发展成起义。由此同时,全德各地爆发了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马克思、恩格斯4月初回国参加了这次斗争,并发表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由于德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害怕无产阶级起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到1848年底,革命失败。奥地利恢复了君主专制,普鲁士成立了地主官僚政府,其他各邦反动统治也相继恢复。革命虽然失败,但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并打击了封建势力。
法国“二月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法国“七月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在法国的发展使广大工人、农民和小资阶级更加贫困,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的加深,对反动政府的不满,使得全国上下反对七月王朝的斗争更加激烈,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实行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饥民暴动,各城市工人也纷纷罢工,举行示威游行,并同军警发生冲突。革命形势在形成。资产阶级反对派以“宴会”形式举办的政治性集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基佐政府两次禁止预定于1848年1月和2月举行的“宴会”,引起群众不满。1848年2月22日,巴黎市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并同军警发生了冲突。次日,示威演变成武装起义,法国“二月革命”终于爆发。起义群众同政府军进行激战,工人也举行了自发的总罢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军队发生了动摇。国王路易·菲利浦被迫罢免基佐,先后任命莫雷和梯也尔组阁,但愤怒的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建立共和国。2月24日,起义群众几乎控制了巴黎,并开始向杜伊勒里宫进攻,国王逃奔英国。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临时政府,25日宣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七月王朝灭亡,“二月革命”胜利了。
捷克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捷克王国长期处于奥地利帝国的奴役之下,实际上是奥地利帝国的一个行省。奥地利在捷克推行德意志化政策,规定德语为捷克的国语,日耳曼人控制了捷克的大工商业,民族资本受到压迫和排斥。随着捷克民族工业的发展,捷克人民日益觉醒,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1848年6月2日,捷克资产阶级自由派在布拉格召开奥地利境内斯拉夫人的代表大会。会上,自由派主张投靠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保存奥地利的统治;而民主派则坚持革命的立场,主张实现捷克民族独立。6月10日,大学生要求奥地利撤走军队,但遭到拒绝:6月12日,布拉格举行约有2500人参加的示威游行,奥军开枪镇压。布拉格人民在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起义在6月17日被镇压,以失败告终,捷克民族解放运动逐渐走向低潮。自由派公开叛变,转而支持哈布斯堡王朝,镇压匈牙利革命。
法兰西第二帝国是谁建立的?
法兰西第二帝国是由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的帝国,为了与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区别而得名,因他是拿破仑的侄子,所以自称拿破仑三世。1848年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就职后任命代表君主主义势力的秩序党组阁。后来由于秩序党中拥护波旁王朝的正统派和拥护七月王朝的奥尔良派互相争权夺势,遭到人民反对,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利用这一形势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为了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的立法权,他于1852年1月颁布新宪法,总统任期由4年改为10年。1852年11月,元老院颁布法令建议恢复帝制,随即举行公民投票,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852年12月2日是拿破仑举行加冕礼48周年的纪念日,路易·波拿巴正式宣布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中叶,中东成为欧洲列强激烈争夺之地。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英法两国也在寻找机会进一步向中东扩张;土耳其为保持它在中东众多的地位和影响,准备在英法两国的支持下同俄国对抗。1853年6月,俄国出兵占领土耳其的附属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土耳其对俄宣战,战争爆发。11月,俄国海军在黑海南部全歼土耳其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英法两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于1854年3月也对俄国宣战,撒丁王国为讨好拿破仑三世也加入英、法一方。同年9月,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围攻俄国赛瓦斯托波尔要塞,俄军战败,因这次战役以克里米亚半岛为主战场,故名。1856年3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被迫让出多瑙河三角洲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并不得在黑海保留舰队和设立兵工厂。这次战争动摇了沙俄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败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世纪中叶,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加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俄国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实施改革,于1861年俄历2月19日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1861年2月19日法令》。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其主要内容为:农民有人身自由;农奴有权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应交付大量赎金才能得到一块份地。这次改革虽然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保留了浓厚的农奴制残余,但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你知道“铁血政策”的由来吗?
“铁血政策”是近代史上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他竭力主张由普鲁士用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同年,他就任普鲁士宰相后在议会发表演说时又宣布:“德意志看得起普鲁士,不是因为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实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好几次了……当前各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演说和大多数人的决议……而是靠铁和血。”他不顾议会的反对强行扩大军队,并发动了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年的普法战争。“铁血政策”一词由此而来。后来成为战争政策的同义语。(www.zuozong.com)
普法战争最终给谁带来了实惠?
19世纪60年代后期,普法矛盾日趋激化。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以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为借口首先向普宣战,普法战争爆发。8月4日,普军越过边界进入阿尔萨斯。9月1日,普、法两军在色当会战;9月2日,法军溃败投降,从皇帝、元帅、将军到士兵10万多人全部被俘。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第三共和国,法国成立了资产阶级的“国防政府”。骄狂的拿破仑三世本想通过这次战争来缓和国内矛盾,没想到弄巧成拙,丢了自己的皇位。而普鲁士在此次战争中,不仅通过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而且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加冕典礼,就任德意志皇帝,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从而使德国完成了统一。
巴黎公社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拿破仑三世发动的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871年3月18日凌晨巴黎工人起义,夺取了巴黎市政权;以梯也尔为首的反动卖国政府逃往凡尔赛。3月26日,巴黎劳动人民第一次行使自己的神圣权利,进行了巴黎公社委员会的选举,选举产生了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巴黎人民隆重举行了巴黎公社成立大会,几十万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广场上,欢呼这次革命的胜利。当宣告公社正式成立时,“公社万岁”的呼声响彻云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就这样诞生了。
18~19世纪俄国多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对自己有何好处?
彼得一世在位时,为了争夺俄国南方的出海口,长期同土耳其进行战争。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俄国夺得第聂伯河至布格河之间的土地、克里米亚的叶尼卡列和刻赤,势力扩张到黑海,打通了通向黑海的门户。在1806~1812年的战争中,俄、土双方最后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土耳其将比萨拉比亚割让给俄国;在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获胜,双方签订《亚得里亚堡条约》,俄国占领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岛屿及高加索的大片土地,加强了其在巴尔干的势力,使土耳其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俄国;1877~1878年,俄、土再战,土耳其再次失败,被迫签订《圣·斯特法诺和约》,俄国占有了巴统等地并占领南比萨拉比亚。通过18~19世纪的俄、土战争,俄国攫取了大片土地,势力大大加强。
19世纪后期的“三国同盟”是怎样形成的?
普法战争后,德国为了保住在欧洲大陆取得的霸权地位,竭力拉拢俄国和奥匈帝国。19世纪70年代,德、俄关系恶化;俄国在争夺巴尔干的斗争中,与奥匈帝国矛盾尖锐。1879年10月,德、奥在维也纳秘密缔结了针对俄、法的同盟条约。不久,德国又利用法国吞并突尼斯事件,调唆意大利与法国发生冲突;意大利也为了对付英国和法国伸向地中海的势力,要求加入德奥同盟,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从此“三国同盟”正式形成,成为帝国主义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之一。条约规定:如意大利受到法、俄进攻,德、奥须以全部军队予以援助;如俄、奥发生战争,意大利将保持中立;如德国受到法国进攻,意大利则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争。“三国同盟”的建立,是世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你了解“诺贝尔奖”的由来吗?
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的最高荣誉之一。瑞典著名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去世前曾立下遗嘱,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捐献出来设立基金,把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贡献最大的人”。瑞典政府根据此遗嘱于1900年设立了诺贝尔基金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诺贝尔遗愿设立了物理学、化学、医药学、文学及和平5项奖金,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定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瑞典首都(和平奖在挪威首都)举行颁奖仪式。这就是现在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诺贝尔奖”。
俄国南部为何被暴乱席卷?
1902年7月3日,俄国南部激烈的暴乱四处蔓延。骚乱者与军队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发生冲突,造成无数抗议者死亡或受伤。狂热的工人运动组织者穿着古怪制服,破坏工厂和机器,呼吁沙皇曾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还发动了遭受失业和饥饿煎熬的农民。为了防止事变,沙皇决定与人民代表谈判。但是观察家们一致认为,必须采取措施遏止流血的叛乱浪潮。
什么是“布尔什维克”?
俄文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7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党纲和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机会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关成员和党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时,拥护列宁的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派占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出现标志着“布尔什维克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种政党而存在”。布尔什维克在列宁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进行争取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1912年在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上,孟什维克被开除出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成了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8年3月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易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改名为苏联共产党。
“流血星期日”事件是怎么回事?
“流血星期日”事件即“一月九日事件”,指俄国沙皇政府枪杀彼得堡和平请愿工人的事件。1905年1月16日(俄历一月三日),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1万余名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厂主无理开除4名工人,并要求厂主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限额等。此次罢工很快得到其他工厂的声援,迅速发展成为全市总罢工,参加人数达15万人。1月22日(俄历一月九日),受警察局暗探加牧师的鼓动,工人们列队前往冬宫向沙皇呈递陈述人民要求的请愿书。布尔什维克劝告工人不要去请愿,但工人普遍对沙皇抱有幻想。当队伍行至冬宫前的广场时,沙皇按照预谋计划开始镇压,军队突然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开枪,骑兵也冲入请愿队伍中疯狂砍杀,100多人被当场打死,2000多人受伤,鲜血染红积雪的广场。因那天是星期日,史称“流血星期日”。惨案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人们开始拿起武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并导致1905年革命的爆发。
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总演习”的是哪次革命?
1905年的俄国革命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总演习”。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一切矛盾的集中点。沙皇在日俄战争中失败,直接促使各种矛盾激化,爆发了1905年革命。1905年1月22日(俄历一月九日)爆发的“流血星期日”事件,成为革命的起点。4月,在布尔什维克的建议下,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为革命制订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10月,莫斯科—喀山铁路工人大罢工引发了全俄政治总罢工,并成立罢工领导机关工人代表苏维埃。12月18日,根据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议,莫斯科苏维埃决定举行政治总罢工。12月22日发展成武装起义,成为1905年革命的最高潮,1906年起,俄国革命由进攻转入退却,革命走向低潮。1907年6月,沙皇政府找借口用政变的方式取消了1905年革命的最后成果,这标志着1905年革命以失败告终。1905年革命是列宁主义诞生后的第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但极大地丰富了俄国人民的斗争经验,锻炼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人民,为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作了准备,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次“总演习”。
沙皇为何下令解散杜马?
1906年7月3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解散了俄国第一个民主机构——杜马,使该议会的中间派和激进派领导人十分愤慨。因此他们发表了一项革命宣言。宣言号召俄国人民拒绝纳税,拒服兵役。宣言是在芬兰的维堡市由代表们起草的。维堡市是俄国警察深入到的城市。
沙皇曾于7月9日宣布解散杜马,以图取消对土地改革所提出的讨论,但沙皇与杜马间的紧张关系早在5月份杜马成立的第一天就形成了。那一天,代表们起草了《答沙皇开幕词书》,要求大赦政治犯,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对皇室和教会财产进行拍卖等。沙皇拒绝了所有要求,双方从此陷入僵局。
爱尔兰缘何爆发复活节起义?
20世纪初,爱尔兰是英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忙于战争,给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造成机会。1916年复活节后的星期一,即4月24日,约1000名爱尔兰人夺取都柏林约14个地区,并声明成立爱尔兰共和国。起义的领导人为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的皮尔斯和“市民军”的首领康诺利。起义总部设在邮政总局。英裔爱尔兰人罗杰·凯斯门特爵士在试图将2万件德国提供的武器运上岸时被捕获。罗杰爵士是爱尔兰分裂主义者的领导人,他企图从德国获得军事支持,但德国忙于战争,只给他提供了一船军火。他在伦敦被军队关押,等待审判。2万名英军被派往都柏林,包围了市中心并炮轰起义军所占地区。4月29日,皮尔斯和康诺利投降。5月初,15个起义领导人经军事法庭审判被处死。开始时爱尔兰公众舆论还不大支持起义,英国的镇压改变了舆论倾向,激起了爱尔兰人的爱国主义。1921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后,起义者被认为是爱尔兰独立运动的英雄。
俄国哪次革命后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二月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二月,故名。此次革命使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特别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异常尖锐,革命形势迅即趋于成熟。1917年3月3日(俄历二月十八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又开始罢工,得到全市其他工厂工人的声援。3月8日,首都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开始了政治罢工。3月10日,政治罢工发展为全城政治性总罢工,提出“打倒沙皇”、“打倒战争”、“要面包”等口号。26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罢工发展成武装起义。4月12日,起义席卷全城,首都驻军也参加了起义。起义的工人和士兵逮捕政府大臣和将军,占领政府机关,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各地工人、士兵纷纷推翻当地政府。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号召民众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也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帮助下,成立了掌握政权的临时政府。于是,俄国出现了在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沙皇为何宣布退位?
1917年3月16日下午3点,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他在普斯科夫陆军司令部的军官们面前签署了让权文件,他说“愿上帝帮助俄国”。他的退位使俄国结束了数月的混乱。俄国在德国前线的进攻招致了巨大伤亡,仅在1915年就损失了200万人。沙皇对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置之不理,几个月前他亲自担任军队指挥,表明他赞同这场战争。饥饿折磨着这个国家,官僚的无能和贪婪使所剩无几的一点粮食也难以到饥饿者口中。这年冬天当工人举行罢工要求“面包和自由”时,沙皇军队开枪打死数百人。3月12日,沙皇命令解散由温和的自由党人及沙皇统治支持者们组成的杜马(议会),遭到议会拒绝。沙皇召来禁卫军强行实施其法令,可是卫兵们却起义了。就在同一天,两个集团都准备统治俄国:杜马左派进步集团,及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代表组成的苏维埃。后者还包括工厂车间的领导、起义部队的代表及社会主义者团体的领袖。沙皇推荐了比他更具有自由思想,当大公的弟弟接替皇位,但他不大可能接受这个荣誉。前王室要么面对革命者,要么就得出逃。
芬兰何时宣布独立?
芬兰在1809年被沙皇俄国兼并后,开展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芬兰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脱离俄国,完全独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根据自决原则于12月18日颁布法令,承认芬兰是一个主权国家。瑞典、法国、英国也相继承认芬兰独立。1918年1月,芬兰工人阶级发动武装起义,在原驻芬俄军士兵的支持下,占领了首都赫尔辛基,夺取了政权。曼纳海姆指挥的芬兰自卫军在德国和瑞典的支援下,镇压了起义军,并对苏俄开战。1920年10月14日,芬苏两国签订《多尔帕特和约》,划定两国边界,芬兰独立重新得到确认。
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也叫乌托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出现的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主义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显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而盛行,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主要代表。他们尖锐地批评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分析,力图找出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和设想;并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特点,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以及国家的消亡及妇女解放等。但空想社会主义以唯心史观为基础,所以无法阐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未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找不到能成为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只能与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阶级状况相适应。后来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