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
你知道拜占庭帝国的盛衰史吗?
拜占庭帝国建国时,其版图一度横跨三大洲,包括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西亚诸国、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首都是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最伟大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他野心勃勃地要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重现昔日的辉煌。经过30多年的铁腕征服,他基本上实现了版图之梦,但他的穷兵黩武政策,恢复西部的倒行逆施,破坏了国内的经济,到了6世纪后期,面临强敌压境的严重局面,西部土地纷纷失去。7世纪以后,帝国开始走向衰退。公元12世纪末,赛尔柱突厥人入侵,拜占庭无力抵抗,向罗马教皇发出求援信,于是西方国家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引狼入室,元气大伤。到了14世纪末,东方迅速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其推上绝路,土耳其人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并迁都于此,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至此,存在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53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旨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开始建造圣索菲亚教堂。这座带长方形屋顶的教堂于537年完成,仅用6年时间,建筑师为特拉利斯的安提米乌斯和米利都的伊西多尔。8~14世纪期间,又不断进行修建,成为拜占庭拱形建筑的典范。教堂占地约5400平方米。中央大长方形屋顶顶端高55米,四周有圆拱和数以百计的小窗。它是拜占庭帝国东正教的宫廷教堂,也被用作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座堂。1453年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教堂遂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后在四周加建尖塔。1847年重加修葺。1935年改为博物馆,并将其中一所经堂开放,为穆斯林礼拜用。(www.zuozong.com)
利奥三世是如何统治国家的?
717年,拜占庭阿纳托利亚军区的总督利奥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在人民的支持下做了皇帝,是为利奥三世(717~741年在位)。在7世纪末8世纪初的拜占庭内乱和危机中,利奥战胜了自己的竞争者,镇压了军人的叛乱,击退了阿拉伯人对君士坦丁堡的水陆进攻,恢复和重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秩序,使拜占庭国家重新振兴。他以希腊文颁布了简明实用的法典《法律选编》,从而使罗马法适应了拜占庭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在行政方面,利奥完善了希拉克略时期建立的军区制。在整个帝国范围内推行了新的军政合一的地区统治,加速了帝国封建化的完成和新兴军事地主贵族势力的发展。使领有份地的小土地所有者成为帝国农业生产和军队建设的主力。在宗教上,利奥发动了有深远历史影响的“破坏圣像运动”,以遏制教产的膨胀,使军事贵族的经济、政治实力得以加强。利奥及其后代的统治,使帝国脱离了困境,为拜占庭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860年,罗斯人第一次进攻君士坦丁堡,因风暴而受阻。907年,基辅大公奥列格再次率军抵达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拜占庭与之签订贸易协定。941年,奥列格的继承者伊戈尔又发兵进攻拜占庭,罗斯舰队被“希腊火”(一种液体燃烧剂,可以在水面燃烧)击退。944年的再次进攻,使双方重新签订了贸易条约。957年,罗斯女大公奥丽加曾出访君士坦丁堡,受到隆重接待,双方建立了亲切友好的关系,一些罗斯贵族还接受了基督教。10世纪后期,出现于帝国北部多瑙河一带的保加利亚人和佩彻涅格人使拜占庭受到严重威胁,拜占庭皇帝以重金诱使罗斯人与他们作战,以缓和北方边境的压力。但罗斯人打败保加利亚后。又企图向多瑙河沿岸发展,遂引起拜占庭同罗斯间的又一次战争(971年)。后来罗斯战败。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被迫允诺不再向拜占庭和保加利亚发动进攻。在弗拉基米尔大公时期,拜占庭因同时面临保加利亚人的起义和瓦尔达·福卡斯叛乱,被迫向罗斯求援。弗拉基米尔帮助了拜占庭后,率全体亲兵接受基督教洗礼,并迎娶了皇室公主安娜。9~10世纪罗斯与拜占庭之间的多次战争和贸易、文化往来,促进了罗斯国家的发展,使它步入了基督教文明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