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蛤蚧养殖技术:选场建场、生态环境、药材性状、饲养技术等

蛤蚧养殖技术:选场建场、生态环境、药材性状、饲养技术等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蛤蚧养殖技术蛤蚧,别名大壁虎、仙蟾、蛤蟹等,是我国传统的动物药,已有一千余年的应用历史。蛤蚧形态特征蛤蚧为爬行动物,体形似壁虎而较大,全长约30cm。蛤蚧还有吃自身蜕下之皮的习性。小蛤蚧经多次蜕皮后长大。蛤蚧有食卵的习性。为了防止蛤蚧相互蚕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饲养,小蛤蚧要加建饲养房。

蛤蚧养殖技术:选场建场、生态环境、药材性状、饲养技术等

蛤蚧养殖技术

蛤蚧,别名大壁虎、仙蟾、蛤蟹等,是我国传统的动物药,已有一千余年的应用历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蛤蚧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并有“蛤蚧药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之说。以后历代本草亦有记载。明《本草纲目》把蛤蚧收入鳞部龙类,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又述:“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养阴血,助精扶瀛。”蛤蚧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广东、云南亦有分布。主产广西龙州、崇左扶绥、大新、天等、隆安、凭祥、宁明、马山、武鸣平果、田东、田阳、德保、靖西、都安等地。

蛤蚧形态特征蛤蚧为爬行动物,体形似壁虎而较大,全长约30cm。头大,呈三角形,嘴端突圆;鼻孔近吻端;耳孔椭圆形;眼大,突出;口中有许多细齿。全身密被细鳞片,嘴鳞宽,头和背部鳞片细小,呈多角形;尾鳞不规则,近长方形,环状排列。胸腹鳞片较大,均匀排列成覆状。四足的趾、指间具蹼;指、趾底部有吸盘,除第一指、趾外,末端均具一小爪。雄性有股孔20余枚,左右相连。尾和身等长,尾基部较粗,肛门后囊孔明显。体色变化很大,背面灰黑色并间有砖红色及蓝色斑点,腹部灰白色,散有粉红色或黄色斑点。尾部有白色斑纹6~7条。

生态环境蛤蚧生活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草木生长的石灰石地带,常数条集居或独居在石山悬崖洞穴、缝隙或树洞中,有的栖息于房舍墙缝内。

生物学特征蛤蚧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白天隐居在阴暗的洞隙或树洞内,晚间出来觅食或寻偶。当遇到天敌袭击时,即断尾逃跑。

蛤蚧是一种喜温动物,当气温降至1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伏在石缝(洞)、树洞、砖缝中不食不动;18℃以上时便恢复活动。以5-8月活动最多,4月、9-10月次之,当室温回升至33℃以上时,活动降低。

蛤蚧以活昆虫为主要食料,死虫及有特殊气味的昆虫(如臭蝽象)一般不食。常食的昆虫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螳螂目、蜻蜓目等,如蝼蛄蚱蜢、蚕蛾、蚕蛹、蜘蛛蟑螂、蚊虫、金龟子、土鳖虫、黄粉虫等。成体蛤蚧一次可吞食蟑螂5只,进食一次可在3~5天内不觅食;小蛤蚧每次可吃小虫2~3只。蛤蚧还有吃自身蜕下之皮的习性。

蛤蚧卵生,每年5月开始交配,6-9月为产卵期,以6-7月产卵量最多。雌体性成熟后,每年产卵一次,产卵1~2个,多数2个。产两个卵的蛤蚧,在第一个卵产后,有的几分钟、有的数天才产下第二个。两卵通常相黏连在一起,牢固地固着在物体上。卵刚产出时为软壳,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左右变为硬壳。卵壳硬化前,雌蛤蚧耐心地进行守护,任何动物接近都遭攻击,待卵完全变硬后,再不守护。卵为白色,受精卵约经20天左右变为浅肉色。卵靠气温(在30℃以上时)自然孵化。受精卵约经60天便变为浅灰褐色,经90天胚胎发育完成。卵的孵化期最短90天,最长210天,平均100天左右,孵化率80%左右。刚孵化出的幼体长7~8cm,3~5天后即可自行觅食。幼体增长的速度略有差异,4月份孵化出的幼体,正值气温逐渐升高,生长较快,而8-9月孵化出的幼体,因气温逐渐下降,生长较慢,并在11-12月进入冬眠,到翌年4月恢复活动。遇到饲料不足时,常出现大量死亡。小蛤蚧经多次蜕皮后长大。雌体约经3周岁的生长,体长12~13cm,雄体约经2.5周岁,体长11~12cm时,性成熟,可进行交配产卵。蛤蚧有食卵的习性。尾部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药材性状蛤蚧呈扁平片状,头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1/3,腹背部宽6~11cm,尾部长6~12cm。头略呈扁平三角形,两眼凹陷或成窟窿,口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形大齿,嘴部半圆形,嘴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背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显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规格标准蛤蚧商品质量要求干爽,色鲜明,撑面平整,无断尾(再生尾6cm以上),无烘焦,无破裂,无虫蛀。其规格标准:⑴特庄:横腰执中横量8.6cm以上。⑵五庄:横腰执中横量7.7~8.5cm。⑶十庄:横腰执中横量7.2~7.6cm。⑷廿庄:横腰执中横量6.8~7.1cm。⑸卅庄:横腰执中横量6~6.7cm。⑹断尾蛤蚧(再生尾不足6cm)均作下等级处理。

性味功能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等功能。用于虚喘气促、咯血、阳痿遗精等症。

主要成分:肌肽、胆碱、肉毒碱、鸟嘌呤、蛋白质等。

主要药理作用:雄性激素样作用。

二、饲养技术

㈠选场建场

1.饲养箱。在虫源丰富的地方,选择通风、阴凉干净的平房或楼房做饲养室,室内设置饲养箱若干个。饲养箱一般用旧的包装小木箱改制而成,体积为50×40×30cm,箱面的一半用塑料窗纱或铁窗纱密封,另一半用木板装成活动箱盖,盖上开一个小孔供投放饲料用。饲养箱务求密实无缝隙,以免投入的昆虫逃跑。也可以用柜式饲养箱,体积50×30×25cm,其上面都是用木板,前壁上半部用铁纱窗密封,下半部是活动木板门。为了适应蛤蚧的生活习性,前面可用绿色布遮蔽,秋末加厚纸皮封闭,防御寒风侵袭。(www.zuozong.com)

2.饲养房。选择虫源丰富的村旁、山边、田垌建造。面积大小视饲养的规模而定,一般为长4m,宽、高各3m。饲养房顶部或后面建有蛤蚧活动场,房顶活动场高1.2~1.5m,四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和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饲养房开有工作门,供饲养人员出入;饲养房后面建活动场,可与饲养房成套间形式。活动场顶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可见到露水又不能逃跑。为了防止蛤蚧相互蚕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饲养,小蛤蚧要加建饲养房。

3.假山饲养。这种饲养方式是用人工模拟石山的自然条件,建造用铁丝网围成的饲养房。假山宜选择在村旁田边或山脚虫源较多的地方修建。一般用石灰石垒成,假山中叠垒成若干小室,室壁留有多处便于观察的缝隙、石洞,作为蛤蚧白天隐伏和冬季越冬场所,室内缝隙部分与假山外围的缝隙相通,便于蛤蚧进出。房内需建有水池和游娱池,安装诱虫黑光灯。假山上和周围种植花草,如四季青、茉莉花、千里香、七叶一枝花等蛤蚧喜欢的植物

4.放养场。目前采用独山放养和孤岛放养两种。

独山放养:是在蛤蚧产区,选择村庄附近,草木繁茂,四周平坦的独个石山,作为蛤蚧放养场地,在石山脚的周围建150cm高的围墙,墙上安放长60cm、高50cm、宽40cm、厚2~2.5cm的“匚”字形水泥制品,其内堆放干燥的细沙河,沙要放得内紧外松,并成50度倾斜面。这样便构成一个防止蛤蚧逃跑的防线。当蛤蚧沿墙爬到斜沙面时,由于沙面疏松,足上的吸盘无法吸住,便无法越过沙坡逃出墙外。但必须经常检查,防止沙面被风雨打后板结。在石山内修建一些自然洞穴,使蛤蚧入内隐伏,以便饲养观察。另外,在石山不同方向,安装数盏黑光灯诱虫供蛤蚧食用。放养数量可视山的大小和虫源情况而定。

孤岛放养:选择四周环水的小孤岛,岛上应有草木和可供蛤蚧隐伏的石山洞穴。在蛤蚧活动的地方安装黑光灯诱虫,以补充蛤蚧饲料。

上述两种放养法,由于放养的环境和蛤蚧原来的生长环境条件很近似,在饲料充足时,蛤蚧发展较快,但不便于观察、检查和捕捉。

㈡饲养方法

1.室内箱养。木箱改装的饲养箱,每箱放蛤蚧种15~20条;柜式饲养箱,每箱放养6~10条。5-10月,饲养箱(柜)宜放在室内阴暗通风处。室内箱养,由于晚间无法用黑光灯诱虫,每天一般要投喂饲料1次,7-9月摄食最盛期则上、下午各投喂1次。

2.房养。房养蛤蚧的饲料以引诱野外昆虫为主。在与饲养房相通的活动场的顶端安装黑光灯,灯下安放漏斗,在昆虫活动繁殖季节,点灯诱虫,昆虫碰到黑光灯便落入漏斗进入活动场供蛤蚧觅食。如在田间建饲养房,饲养房周围不宜喷农药,或喷药后的两天内不能开黑光灯诱虫,以免蛤蚧吃带有农药的昆虫而中毒。房内四壁可挂若干麻片,便于蛤蚧白天隐伏和产卵。房内放置淡水供蛤蚧饮用,并设水池供蛤蚧热天游娱。一般每间房可饲养蛤蚧200~300条。在虫源丰富的季节采用黑光灯每晚诱虫,基本可以满足蛤蚧对饲料的需要。虫源少的季节,每天要投喂饲料1~2次。小蛤蚧孵化后即能觅食,每天要投喂一些细小昆虫供其食用。在昆虫旺季可用黑光灯诱虫,淡季则每天投喂饲料1~2次。

㈢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蛤蚧活动期,除雨天外,每天傍晚要打开黑光灯诱虫提供饲料。在天然昆虫不足时,应投喂人工饲养的昆虫,尤其是冬眠前的成体和幼小蛤蚧,要喂足饲料,使其健壮,保障安全过冬。另外,蛤蚧的饮用水和泳池水要常换,以保持干净。

2.清扫场地。室内箱养、房养、假山饲养的场地较小,应经常打扫干净,蛤蚧排出的粪便和剩余饲料应及时清除,使蛤蚧在一个较清洁的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减少疾病的发生。

3.控制温度。入冬后,要及时加厚挂在墙上的麻片,关严门窗。如室温降至10℃以下,应在室内加温或燃点100瓦的长明电灯,提高室内温度,使蛤蚧安全过冬。在炎夏气温上升至30℃以上时,除打开门窗通风外,应在室内喷水降温,或把水喷洒在蛤蚧体上,每天数次。同时泳池内要经常加满水,以便蛤蚧入池降温。

4.保护卵块。雄性蛤蚧有食卵的习性,其他动物也会损伤蛤蚧卵,在产卵期,应经常检查,发现有产出的卵块,应及时用铁纱网罩住加以保护。

5.加强检查。通过几年试养,已发现蛤蚧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尚未有较好的办法治愈。为防止疾病传染,必须勤检查,发现有病的蛤蚧(常表现为口角腐烂、爬行无力,从墙壁上跌到地面等),应及时隔离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