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巴豆(badou)
CROTONIS FRUCTUS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 d,摊开,干燥。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 cm,直径1.4~2 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 cm,直径0.7~0.9 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和种阜的疤痕,另一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气微,味辛辣。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化学成分】巴豆种子巴豆油。另含巴豆苷,氨基酸和酶等。巴豆油中主要含脂肪油酸,巴豆酸,亚油酸,肉豆蔻酸,花生酸,棕榈酸,硬脂酸,月桂酸等脂肪酸。巴豆还含有巴豆毒素,巴豆苷,生物碱,β-谷甾醇。
【鉴别】(1)取本品种仁,研碎,取0.1 g,加石油醚(30~60℃)1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巴豆对照药材0.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0 ∶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种仁3 g,研碎,滤纸包裹,置索氏提取器中,加适量乙醚,40℃水浴加热,回流提取4 h。药渣挥干乙醚,加30%乙醇20 mL,超声处理20 min,放冷,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巴豆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5∶1)为展开剂,于展开槽中饱合15 min后,展开,取出,晾干,碘熏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巴戟天(bajitian)
MORINDAE OFFICINALISRADIX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状】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 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 mm。气微,味甘而微涩。
【性味与归经】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化学成分】巴戟天中含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β-谷甾醇,大黄素甲醚,棕榈酸,水晶兰苷,四乙酰车叶草苷。
【鉴别】(1)取本品粉末2.5 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 h,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巴戟天对照药材2.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粉末1 g,加60%乙醇30 mL,加热回流1 h,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蔗果三糖对照品、耐斯糖对照品、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对照品,加超纯水制成每1mL各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异丙醇-水-醋酸(7∶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α-萘酚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菝葜(baqia)
SM ILACISCHINAE RHIZOMA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块状或弯曲扁柱形,有结节状隆起,长10~20 cm,直径2~4 cm。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具圆锥状突起的茎基痕,并残留坚硬的刺状须根残基或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棕黄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和多数小亮点。切片呈不规则形,厚0.3~1 cm,边缘不整齐,切面粗纤维性;质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涩,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用于小便淋浊,带下量多,风湿痹痛,疔疮痈肿。
【化学成分】菝葜根的化学成分有菝葜素,异内杞苷,齐墩果酸,山柰素,二氢山柰素,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薯蓣皂苷元,纤细薯蓣皂苷。
【鉴别】(1)取本品粉末5 g,加乙醇5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加盐酸5 mL,加热回流2 h,放冷,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蒸至无醇味,残渣加热水40 mL使溶解,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40 mL,30 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薯蓣皂苷元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粉末3 g,加甲醇3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菝葜对照药材3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醚-乙酸乙酯(20∶5.5∶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白附子(baifuzi)
TYPHONIIRHIZOMA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 cm,直径1~3 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化学成分】 块茎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内消旋肌醇,胆碱,尿嘧啶,琥珀酸,酷氨酸,缬氨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三亚油酸甘油酯,二棕榈酸甘油酯。并含白附子凝集素。
【鉴别】取本品粉末10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甲醇(3∶1)混合溶液100 mL,加热回流2 h,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丙酮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附子对照药材10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β-谷甾醇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 mL 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2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白果(baiguo)
GINKGO SEMEN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一端稍尖,另端钝,长1.5~2.5 cm,宽1~2 cm,厚约1 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滑,具2~3条棱线。中种皮(壳)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宽卵球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黄色,横断面外层黄色,胶质样,内层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气微,味甘、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苦、涩,平;有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化学成分】白果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山柰酚,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苷,槲皮素,异鼠李亭,芦丁,白果素,银杏素,异银杏素,金松素等。还含有白果内酯。种皮含少量氰苷、赤霉素。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和白果醇。
【鉴别】取本品粉末10 g,加甲醇4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 mL使溶解,通过少量棉花滤过,滤液通过聚酰胺柱(80~100目,3 g,内径为10~15 mm),用水7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40 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银杏内酯A对照品、银杏内酯C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丙酮-甲醇(10∶5∶5∶0.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在140~160℃加热30 min,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白及(baiji)
BLETILLAE RHIZOMA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 cm,厚0.5~1.5 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化学成分】白及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醛,肉桂酸。另外,还含双苄基类化合物,双氢菲类化合物,双菲类化合物,双醚类化合物,苯菲类化合物。
【鉴别】取本品粉末2 g,加7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挥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及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2.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放置30~6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显相同的棕红色荧光斑点。
白蔹(bailian)
AMPELOPSISRADIX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性状】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 cm,直径1~2 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突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 cm,宽2~3 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
【化学成分】白蔹中含有黏液质、淀粉、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豆甾醇,富马酸(延胡索酸),槲皮素,24-乙基甾醇及其糖苷。
【鉴别】取本品粉末2 g,加乙醇3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蔹对照药材2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白茅根(baimaogen)
IMPERATAE RHIZOMA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 cm,直径0.2~0.4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 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化学成分】白茅根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有芦竹素,白茅素,羊齿烯醇,西米杜鹃素,薏苡素,还含有糖类及酸类化合物。
【鉴别】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茅根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白屈菜(baiqucai)
CHELIDONIIHERBA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阴干或晒干。
【性状】本品根呈圆锥状,多有分枝,密生须根。茎干瘪中空,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的可见白粉。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为一至二回羽状分裂,裂片近对生,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绿灰色,具白色柔毛,脉上尤多。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雄蕊多数,雌蕊1。蒴果细圆柱形;种子多数,卵形,细小,黑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凉;有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痉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脘挛痛,咳嗽气喘,百日咳。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白屈菜碱,原阿片碱,消旋金罂粟碱,左旋金罂粟碱,别隐品碱,白屈菜玉红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黄连碱,左旋金罂粟碱β-甲羟化物,左旋金罂粟碱α-甲羟化物,小聚碱,刻叶紫堇明碱,鹰爪豆碱,羟基血根碱,羟基白屈菜碱,高白屈菜碱等生物碱,还含白屈菜醇。茎叶还含胆碱,甲胺,组胺,酪胺,皂苷及游离黄酮醇。
【鉴别】 取本品粉末1 g,加盐酸-甲醇(0.5∶100)混合溶液20 mL,加热回流4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2次,每次10 mL,弃去石油醚液,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屈菜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10∶2∶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白芍(baishao)
PAEONIAE RADIX ALBA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 cm,直径1~2.5 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化学成分】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芍药苷,还含芍药花苷,丹皮酚,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等。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醇10mL,振摇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2)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醇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 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正丁醇液,浓缩至1 mL,加适量中性氧化铝(100~200目)拌匀,蒸干,加入已装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2 g,内径10 mm)上,以甲醇-乙酸乙酯(1∶3)混合液40 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以乙酸乙酯-甲醇(1∶1)混合液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分层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泻痢消片,国药准字Z20026323)
白术(baizhu)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 cm,直径1.5~7 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化学成分】白术含挥发油。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白术内酯A,白术内酯B,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羟基苍术酮,芹烷二烯酮。此外还含有倍半萜化合物。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 g,加正己烷2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2)取本品粉末5 g,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加入石油醚(60~90℃)2 mL,加热回流2 h,放冷,取石油醚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2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人参健脾丸,国药准字Z20025753)
(3)取本品粉末1 g,加水30 mL,煎煮30 min,滤过,滤液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低温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1 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9.5∶0.5∶0.0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补肾健脾口服液,国药准字Z20027414)
(4)取本品粉末0.5 g,加甲醇5 mL,超声处理5 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白头翁(baitouweng)
PULSATILLAE RADIX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 cm,直径0.5~2 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化学成分】白头翁含有多个新三萜皂苷,苷元多为白桦脑。白头翁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白头翁素,白头翁英,白头翁灵。
【鉴别】取本品1 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头翁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白薇(baiwei)
CYNANCHIATRATIRADIX ET RHIZOMA
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 cm,直径0.1~0.2 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化学成分】白薇根含挥发油、强心苷。强心苷主要为甾体多糖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白薇素。蔓生白薇根含有C21甾体苷,蔓生白薇苷A、B、C、D、E,蔓生白薇新苷和白前苷H。
【鉴别】取本品粉末1 g,加甲醇30 mL,超声处理20 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白鲜皮(baixianpi)
DICTAMNICORTEX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 cm,直径1~2 cm,厚0.2~0.5 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化学成分】白藓皮根含白藓碱,茵芋碱,崖椒碱,前茵芋碱,梣酮,异斑佛林草碱,柠檬苦素,黄柏酮,β-谷甾醇,葫芦巴碱。
【鉴别】取本品粉末1 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酮对照品和梣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3∶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白芷(baizhi)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 cm,直径1.5~2.5 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化学成分】白芷根中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另外白芷根还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白芷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白当归素,白当归脑(白当归醚),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乙),别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乙,花椒毒素,东莨菪素,异白当归脑等。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醚10 mL,浸泡1 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 mL各含1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醚1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 mL各含1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百合(baihe)
LILIIBULBUS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e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椭圆形,长2~5 cm,宽1~2 cm,中部厚1.3~4 mm。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维管束。顶端稍尖,基部较宽,边缘薄,微波状,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化学成分】百合鳞茎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尚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糖。还含有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鉴别】取本品粉末1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合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斑蝥(banmao)
MYLABRIS(www.zuozong.com)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性状】南方大斑蝥 呈长圆形,长1.5~2.5 cm,宽0.5~1 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黄黑小斑蝥 体型较小,长1~1.5 cm。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用于癥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化学成分】斑蝥含斑蝥素、羟基斑蝥素,以及脂肪、蜡质、蚁酸、色素。
【鉴别】取本品粉末2 g,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洗2次,每次5 mL,小心倾去上清液,残渣加三氯甲烷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斑蝥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 mL含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4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板蓝根(banlangen)
ISATIDISRADIX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 cm,直径0.5~1 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化学成分】板蓝根含靛蓝,靛玉红,β-谷甾醇,γ-谷甾醇,黑芥子苷,靛苷,色胺酮,1-硫氰酸-2-羟基丁-3-烯,腺苷,棕榈酸,蔗糖。还含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 g,加稀乙醇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板蓝根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粉末1 g,加80%甲醇2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板蓝根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R,S)-告依春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半边莲(banbianlian)
LOBELIAE CHINENSISHERBA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常缠结成团。根茎极短,直径1~2 mm;表面淡棕黄色,平滑或有细纵纹。根细小,黄色,侧生纤细须根。茎细长,有分枝,灰绿色,节明显,有的可见附生的细根。叶互生,无柄,叶片多皱缩,绿褐色,展平后叶片呈狭披针形,长1~2.5 cm,宽0.2~0.5 cm,边缘具疏而浅的齿或全缘。花梗细长,花小,单生于叶腋,花冠基部筒状,上部5裂,偏向一边,浅紫红色,花冠筒内有白色茸毛。气微特异,味微甘而辛。
【性味与归经】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
【化学成分】半边莲含半边莲碱(山梗菜碱),去氢半边莲碱(山梗菜酮碱),氢化半边莲碱(山梗菜醇碱),异氢化半边莲碱(异山梗菜酮碱)。另外还含延胡索酸,对羟基苯 甲酸,琥珀酸,黄酮苷,半边莲果聚糖和多糖,菊糖等。
【鉴别】(1)取本品粉末1 g,加甲醇50 mL,超声处理30 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边莲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2)取本品粉末1 g,加三氯甲烷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边莲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蛇伤散,国药准字Z20025303)
半夏(banxia)
PINELLIAE RHIZOMA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 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化学成分】半夏含胆碱、β-谷甾醇-D-葡萄糖苷、高龙胆酸及其葡萄糖苷、麻黄碱、β-谷甾醇等,半夏还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鉴别】(1)取本品粉末1 g,加甲醇10 mL,加热回流30 min,滤过,滤液挥至0.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丙氨酸对照品、缬氨酸对照品、亮氨酸对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 mL各含1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浓缩至0.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夏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丙酮-甲酸(30∶6∶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暴马子皮(baomazipi)
SYRINGAE CORTEX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B1.) Hara var.mandshurica(Maxim.) Hara的干燥干皮或枝皮。春、秋二季剥取,干燥。
【性状】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短不一,厚2~4 mm。外表面暗灰褐色,嫩皮平滑,有光泽,老皮粗糙,有横纹;横向皮孔椭圆形,暗黄色;外皮薄而韧,可横向撕剥,剥落处显暗黄绿色。内表面淡黄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气微香,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喘痰多。
【化学成分】树皮含蒿属香豆精,紫丁香苷,丁香醛,松柏醛,白桦脂酸,橄榄苦苷,3,4-二羟基-β-羟乙基苯,暴马子醛酸甲酯。
【鉴别】取本品粉末0.5 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丁香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北豆根(beidougen)
M ENISPERM IRHIZOMA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性状】 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 cm,直径0.3~0.8 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
【化学成分】北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蝙蝠葛碱(山豆根碱、北山豆根碱),蝙蝠葛诺林碱,蝙蝠葛可林碱,蝙蝠葛新诺林碱,青藤碱,青藤防己碱,N-去甲青藤防己碱,蝙蝠葛壬碱,木兰碱,光千金藤碱,碎米蕨叶碱,光千金藤定碱。
【鉴别】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酸乙酯15 mL及浓氨试液0.5 mL,回流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北豆根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9∶1∶1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北刘寄奴(beiliujinu)
SIPHONOSTEGIAE HERBA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长30~80 cm,全体被短毛。根短而弯曲,稍有分枝。茎圆柱形,有棱,有的上部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或有白色髓。叶对生,多脱落破碎,完整者羽状深裂,黑绿色。总状花序顶生,花有短梗,花萼长筒状,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10条纵棱,先端5裂,花冠棕黄色,多脱落。蒴果狭卵状椭圆形,较萼稍短,棕黑色。种子细小。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白带过多。
【化学成分】北刘寄奴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犀草素,芹菜素,芹菜苷,木犀草苷。
【鉴别】取本品粉末2 g,加甲醇2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犀草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试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荜茇(bibo)
PIPERIS LONGI FRUCTUS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 cm,直径0.3~0.5 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存或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直径约0.1 cm。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胸痹心痛,头痛,牙痛。
【化学成分】荜茇果实含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哌啶,N-异丁基癸二烯-反2-反4-酰胺,芝麻素,荜茇壬二烯哌啶,荜茇明宁碱,二氢荜茇明宁碱,胡椒酰胺,几内亚胡椒酰胺,等。茎含荜茇明碱。种子中含长柄胡椒碱,双异桉脂素。
【鉴别】(1)取本品粉末0.8 g,加无水乙醇5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椒碱对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丙酮(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褐黄色斑点。
(2)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醚2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挥去乙醚,加乙酸乙酯15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荜茇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四味光明盐汤散,国药准字Z20026206)
(3)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酸乙酯20 mL,加热回流30 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荜茇对照药材0.2 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胡椒碱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七味胃痛胶囊,国药准字Z20026459)
荜澄茄(bichengqie)
LITSEAE FRUCTUS
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4~6 m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网状皱纹。基部偶有宿萼和细果梗。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种子1,子叶2,黄棕色,富油性。气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
【化学成分】荜澄茄含挥发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醛,另含甲基庚烯酮,芳樟醇,柠檬烯,香茅醛,莰烯,α-蒎烯,α-松油醇,香叶醇,乙酸香叶脂,樟脑,黄樟油素,α-蛇麻烯。
【鉴别】取本品粉末0.25 g,加石油醚(60~90℃)10 mL,超声处理15 min,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荜澄茄对照药材0.2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蓖麻子(bimazi)
RICINISEMEN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除去果壳,收集种子。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8 cm,宽0.5~1 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与黑褐色或黄棕色与红棕色相间的花斑纹。一面较平,一面较隆起,较平的一面有1条隆起的种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浅棕色突起的种阜。种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叶2,菲薄。气微,味微苦辛。
【性味与归经】甘、辛,平;有毒。归大肠、肺经。
【功能与主治】泻下通滞,消肿拔毒。用于大便燥结,痈疽肿毒,喉痹,瘰疬。
【化学成分】蓖麻子含脂肪油、蛋白质,另含蓖麻碱,蓖麻毒蛋白,槲皮素,蓖麻酸,芸香碱,绿原酸。
【鉴别】取本品粗粉1 g,加无水乙醇10 mL,冷浸30 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蓖麻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 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4∶4 ∶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萹蓄(bianxu)
POLYGONIAVICULARISHERBA
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根和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 cm,直径0.2~0.3 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 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化学成分】萹蓄全草含萹蓄苷,槲皮苷,咖啡酸,绿原酸,对香豆酸,没食子酸,草酸,硅酸,氨基酸(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维生素C,蜡质。
【鉴别】取本品粉末1 g,加60%乙醇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60%乙醇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杨梅苷对照品,加60%乙醇制成每1 mL 含0.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2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槟榔(binglang)
ARECAE SEMEN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 cm,底部直径1.5~3 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化学成分】槟榔含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还有少量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异去甲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此外尚含鞣质,甘露糖,半乳糖,蔗糖,α-儿茶素,无色花青素,红色素,皂苷及原花青素的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槟榔所含脂肪酸为硬脂酸,癸酸,亚油酸,十二碳烯酸,十四碳烯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槟榔还含有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
【鉴别】(1)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醚50 mL,再加碳酸盐缓冲液(取碳酸钠1.91 g和碳酸氢钠0.56 g,加水使溶解成100 mL,即得)5 mL,放置30 min,时时振摇,加热回流30 min,分取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置具塞离心管中,静置1 h,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槟榔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氢溴酸槟榔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浓氨试液(7.5∶7.5∶0.2)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粉末1 g,加三氯甲烷30mL及浓氨试液3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加稀盐酸5mL及水20mL,振摇,分取酸水层,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8~9,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0.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槟榔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槟榔四消丸,国药准字Z20025612)
冰片(合成龙脑)(bingpian)
BORNEOLUM SYNTHETICUM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本品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化学成分】冰片的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是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龙脑香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以及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化合物。
【鉴别】(1)取本品0.5 g,加乙醇20mL,浸渍1 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0.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拔毒生肌散,国药准字Z20025133)
(2)取本品0.5 g,加乙醚20 mL,超声处理5 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0.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0.5 g,加乙醚20 mL,超声处理5 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 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三氯甲烷(4∶7)为展开剂,展至薄层板顶端,取出,晾干;再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磷钼酸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薄荷(bohe)
MENTHAE HAPLOCALYCISHERBA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 cm,直径0.2~0.4 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 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 cm,宽1~3 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化学成分】薄荷茎、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薄荷醇(薄荷脑)、薄荷酮及薄荷酯类。叶尚含苏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等多种氨基酸。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 g,加石油醚(60~90℃)5 mL,密塞,振摇数分钟,放置30 min,滤过,滤液挥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薄荷脑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 mL含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乙醇(1∶4)的混合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0.5 g,加乙醚20 mL,超声处理5 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三氯甲烷(4∶7)为展开剂,展至薄层板顶端,取出,晾干;再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磷钼酸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补骨脂(buguzhi)
PSORALEAE FRUCTUS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肾形,略扁,长3~5 mm,宽2~4 mm,厚约1.5 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化学成分】补骨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豆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单萜酚类、脂类、挥发油、树脂以及皂苷。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有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及其苷类,另含补骨脂定,异补骨脂定,双羟异补骨脂定,8-甲氧基补骨脂素,2',3'-氧化物二乙酯补骨脂定,当归根素。黄酮类化合物有补骨脂查耳酮,异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色烯查耳酮,新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色满查耳酮,异新补骨脂查耳酮,巴库查耳酮,补骨脂双氢黄酮,补骨脂双氢黄酮甲醚,异补骨脂双氢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异黄酮醛,补骨脂异黄酮醇。此外还含有补骨脂酚、豆甾醇、β-谷甾醇、补骨脂醛、柠檬烯、芳樟醇、β-石竹烯、乙酸香叶酯等。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酸乙酯2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补骨脂素对照品、异补骨脂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荧光斑点。
(2)取本品粉末0.5 g,加甲醇2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补骨脂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硅胶G254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浓氨水(7∶4∶1∶0.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布渣叶(buzhaye)
M ICROCTIS FOLIUM
本品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枝梗和杂质,阴干或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8~18 cm,宽4~8 cm。表面黄绿色、绿褐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稍偏斜,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具短柄,叶脉及叶柄被柔毛。纸质,易破碎。气微,味淡,微酸涩。
【性味与归经】微酸,凉。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滞,清热利湿。用于饮食积滞,感冒发热,湿热黄疸。
【化学成分】布渣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异鼠李素,表儿茶素,黑麦草内酯,去氢吐叶醇,香草酸,丁香酸,咖啡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木栓醇,豆甾醇,β-谷甾醇。
【鉴别】取本品粉末1 g,加水50 mL,加热回流2 h,滤过,滤浓缩至30 mL,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30 mL,25 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布渣叶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丁酮-甲酸-水(10∶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