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盗汗的 causes、诊断与治疗方法

盗汗的 causes、诊断与治疗方法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盗汗的表现,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轻型与中型盗汗,对人体损伤不太大,重型盗汗者时间久了常会恶化为脱水症,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中医认为,“汗为心液”,如果盗汗长期不止,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盗汗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久患各种慢性病、体质虚弱之人更为多见。

盗汗的 causes、诊断与治疗方法

夜晚睡觉一身汗

盗汗,是指入睡以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一种病症。古代医家用“盗”字来形容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排泄的现象。

“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现今不论是医生还是干其他行业的人都知道盗汗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证。

根据盗汗的表现,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多数人在入睡已深,或清晨5时许或醒觉前1-2小时汗液溢出,汗出量较少,醒后觉得身体某些部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排出,一般不伴有不适感。

中型盗汗,多数人入睡后不久汗液即排出,甚至会使睡衣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盗汗常有烘热感,醒觉后有口干、咽燥感。

重型盗汗,汗液极易泻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即有汗液大量涌出,汗出后即惊醒,醒后汗液霎时收敛,再入睡再次汗出;且汗出量大,汗液常带有咸味,夹杂有汗臭;甚至会使被褥浸湿,一夜如果不数次换睡衣则无法安睡。通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表现出心情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伴有低热或潮热,手脚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人体损伤不太大,重型盗汗者时间久了常会恶化为脱水症,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幼儿的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一般会让家长非常紧张,此时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常见于幼儿,生长时期皮肤娇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如果幼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会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同时,睡前进食会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造成幼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初2小时内。此外,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均会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病理性盗汗:有些人入睡后,多于半夜出汗,往往由于血钙偏低引起。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像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在佝偻病患者中多见,但盗汗并非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营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综合分析。结核患者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还伴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会引起盗汗。应当仔细观察,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如果盗汗长期不止,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www.zuozong.com)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1、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合适的食疗调养;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切勿饮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等,使汗腺分泌功能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2、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居住环境应稍偏冷一些。

3、被褥、内衣、睡衣等,应经常拆洗和晾晒,保持干燥,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4、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及时向医生报告。

盗汗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久患各种慢性病体质虚弱之人更为多见。中医认为,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而引起,若盗汗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而采用食疗方法,不仅能防治且可益气滋阴而健身,下面就介绍几则家庭容易制作的药膳六则,供盗汗患者选用。

1、龙眼人参饮。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2、银耳红枣汤。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3、参苓粥。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盐味精适量。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4、黑豆浮麦汤。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5、黄芪二蜜饮。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6、百合莲子饮。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