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究竟是什么?
天色稍一黑,眼前就一片漆黑,行动走路必须有人作陪,如果只有自己,就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了,晚上一定要待在有灯光的地方。这该死的夜盲症真要命!
夜盲症属于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但许多人并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顾名思义,夜盲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造成夜盲的根本原因是视网膜杆状细胞缺乏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夜盲虽不致命,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一定困扰。
夜盲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暂时性夜盲。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这种夜盲是暂时性的,只要多吃猪肝、胡萝卜、鱼肝油等,即可补充维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会痊愈。
获得性夜盲。往往由于视网膜杆状细胞营养不良或本身的病变引起。常见于弥漫性脉络膜炎、广泛的脉络膜缺血萎缩等,这种夜盲随着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痊愈而逐渐改善。
先天性夜盲。先天遗传性眼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杆状细胞发育不良,失去了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所以发生夜盲。
预防夜盲症并不难,多吃一些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鸡蛋、动物肝脏、胡萝卜、西红柿、鱼肝油以及牛奶等。特别对婴儿和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提倡食品多样化,除主食外,副食方面包括鱼、肉、蛋、豆类、乳品和动物内脏以及新鲜蔬菜之类,都应该有。同时要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要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注意卫生,预防全身性疾病。此外还可以配合食疗来帮助恢复。(www.zuozong.com)
夜盲症的发生主要和缺乏维生素A有关。人眼底的视网膜上有圆锥体细胞和细长形杆状细胞,这两种细胞中都存在同一种光感物质即视紫红质。其中圆锥体细胞管白天观看物体,细长形管状细胞管黑夜观看物体,这两种细胞中的感光物质实际上是由维生素A(视黄醇)参与的蛋白质,当光照射时,这种蛋白质发生结构的改变随之引发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形成影像,而视紫红质自身则“褪色”,若此时进入暗处,由于视紫红质消失,眼就对光不敏感了,这时就看不见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A,在视网膜和肝脏酶的作用下,促进视紫红质再生,恢复对光的敏感性,使人在暗处可以看见物体的形和色,如果机体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的再生不仅缓慢而且不完全,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很长时间看不见物体。
茶树鲜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其含量为每100克干茶含17~20毫克,这种含量水平可与胡萝卜和菠菜的含量相比拟。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在肝脏和小肠中可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可与赖氨酸作用形成视黄醛,增强视网膜的辨色力。因此,多饮茶,尤其是绿茶,对夜盲症有一定预防效果。
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主要是橙黄色和绿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油菜、荠菜,马兰头等每500克含胡萝卜素14毫克以上,每天只要吃120克-150克就能满足儿童对维生素A的需要。雪里蕻、小白菜、西红柿、柿子椒等每500克含胡萝卜素为1.5-7.4毫克。因为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属脂溶性质,所以每餐摄入一定量的脂肪,能促进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吸收。
在日常的饮食中,通过注意摄取相关的营养元素,都可以使夜盲症达到改善的效果。可供参考的饮食菜谱如下:
胡萝卜炒鳝鱼片。胡萝卜150克,鳝鱼片250克,花生油、精盐、酱油适量。先将胡萝卜去皮,洗净,切片备用。鳝鱼洗净,切薄片备用。大火将锅烧热,加少许花生油,烧至八成熟,放入鳝鱼片和胡萝卜片一起炒熟,然后放入精盐、酱油调味食用。
胡萝卜粥。胡萝卜100克,粳米80克。将胡萝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米开粥稠即可。早晚餐温热食。
溜肝尖。鲜猪肝350克,花生油750克,水发木耳、黄瓜、酱油、精盐、味精、水淀粉、豆瓣葱、蒜片、香油各适量。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加酱油、水淀粉拌匀;木耳去耳根,洗净撕碎;黄瓜洗净,去蒂切成片。将锅洗净,倒入花生油,烧至五、六成热时,放入浆好的猪肝片,划熟,捞出控油。锅内留少许底油,用豆瓣葱、蒜片爆锅,烹入酱油,加入木耳、黄瓜片及2手勺清水、精盐、味精烧沸,撇去浮沫,用水淀粉勾浓溜芡,倒入猪肝,淋上香油,炒几下即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