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丘疹:原因,治疗与自我护理

探秘丘疹:原因,治疗与自我护理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粉刺只发生在成年时,但在10多岁、中年及老年时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丘疹。成人出现丘疹有几个原因:其一,雄激素水平,能被药物例如避孕药影响。当其脱皮时,丘疹周围的皮肤也脱落,堵塞的皮脂腺也脱落。如果这是原因的话,你能通过保持皮肤的足够干净及轻微的干燥来减轻丘疹的发生,促进皮肤脱皮并减少丘疹的数量。搔抓可引起自身接种,出现数个丘疹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常无自觉症状,经过慢性,可自行消退。

探秘丘疹:原因,治疗与自我护理

丘疹意味着什么?

我敢与你打赌,在你20多岁时曾长过粉刺以及偶尔有过丘疹。尽管粉刺只发生在成年时,但在10多岁、中年及老年时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丘疹。

丘疹的形成是由于位于毛囊周围的皮脂腺被皮脂堵塞。男性及女性均可产生雄激素,雄激素在皮脂的产生中起作用。因为雄激素的增加,即意味着皮脂的增加。

成人出现丘疹有几个原因:其一,雄激素水平,能被药物例如避孕药影响。粉刺也能因使用某些美容剂而加重,尤其是高效保湿霜,它能阻塞皮脂腺并增加皮脂或促进产生丘疹的过敏反应。这些化妆品能加重粉刺。另外,遗传因素也起着作用。

如果在你使用了新的化妆品后不久出现粉刺,你应立即停用,并清除干净。如果是新的药物所致,则问医生应停用什么药。

这里有一些自我治疗的方法。过氯化苯甲酰是种市售药,能使皮肤脱皮。当其脱皮时,丘疹周围的皮肤也脱落,堵塞的皮脂腺也脱落。

一些中年妇女发现她们粉刺的发作正好与月经期一致。如果这是原因的话,你能通过保持皮肤的足够干净及轻微的干燥来减轻丘疹的发生,促进皮肤脱皮并减少丘疹的数量。你不必担心保持皮肤干燥会起皱纹;如果皮肤产生足够多的皮脂来产生丘疹,那它就能保持其水分。但不要使皮肤过干,那样皮脂腺将产生更多的皮脂,随之出现更多的丘疹。

如果你的粉刺很重,则去看皮肤科。医生会给你开出四环素,这种抗生素能清除粉刺并防止疤痕形成。想开一点,长了丘疹使你感觉又回到了少年时代,特别是现在不用去问家长必须什么时候回家!

尽管在年轻时你可能听到许多有关粉刺的原因,如巧克力、油腻食物、过度睡眠甚至手淫等,但这些都不是真的。

丘疹为高出皮肤的局限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可能高耸或平坦,平滑或疣状结构,或有色素与周围皮肤颜色相同(直径超过1cm者,称为斑块),许多皮肤病开始的病损起自丘疹,应于密切观察和诊断。(www.zuozong.com)

而丘疹好发于头皮、项背部、四肢及外阴部等多毛部位(多见于成年男性),初起为粟粒大小炎性小丘疹,中心有毛发贯穿,呈鲜红色或深红色,周围有红晕,数日后形成脓疱,疱壁薄,破后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微痛或瘙痒。脓疱破后结黄褐色痂,大约7天左右可愈,也可经久不愈及反复发作。不过丘疹也可能是下列疾病造成的:

毛囊炎: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多形性皮疹,表现为小丘疹、丘疱疹,对称性分布,皮疹边缘不清,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糜烂、结痂及鳞屑,有时可伴有浸润肥厚,有剧烈瘙痒,常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湿疹: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面部、上胸、上背、腋窝、阴部等处,基本损害为红斑、丘疹、表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分布对称,可造成头发稀疏、脱落。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易受摩擦部位(多见于青年或中年人)如项颈部,肘关节伸侧、骶部、眼周(尤以上眼睑),局部皮肤先有剧烈瘙痒、由于反复搔抓可出现与皮纹一致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皮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皮疹干燥无渗出、表面干燥,触之坚实,可密集成片,形成苔藓样斑块,表面可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

神经性皮炎:多见于青年男女(女性比男性发病早,而男性比女性病情重),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有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种;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脂栓被挤出。常由于细菌感染而发生毛囊性炎症性小丘疹,丘疹顶端有脓疱,愈后遗留点状萎缩性瘢痕。若炎症剧烈,可见深在性豌豆大暗红色坚硬结节以多孔性黑头粉刺、多个穿通性脓肿及窦道、结节、囊肿、增生性瘢痕。

痤疮:又称寻常性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酒刺”。皮损大多骤然出现(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手背、前臂,为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坚实丘疹,略高出皮面,表面平滑,境界清楚,圆形、椭圆形或略带不规则形,正常皮色或灰褐色,数量不定,散在分布。搔抓可引起自身接种,出现数个丘疹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常无自觉症状,经过慢性,可自行消退。

扁平疣:好发于指背、手背、足背、甲缘等处(多见于青少年),损害初起为针头大扁平角质丘疹,数月后逐渐长大成玉米或花生米大的半球形或不规则形乳头状角质物,表面粗糙不平,呈皮色、灰色、灰黄色以至污褐色,境界清楚,数目不定(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无自觉症状,经过慢性,部份可自行消退。

瘊子:又称寻常疣,千日疮,俗称刺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