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忆现象:心理压力还是生理反应?

失忆现象:心理压力还是生理反应?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不仅是在心理上,还有身体上发生的受到刺激后的种种应激反应,导致了这种记忆的缺失。心理上的回避决不是导致失忆的唯一因素,生理上的应激反应更加明显。以前,人们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出于他们对当时细节的刻意回避,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表明,心理上主观的回避绝对不是导致失忆的唯一因素。强烈的个人经历或许会造成类似图像回忆的现象。这种“图像”在脑海中的存储对人的生理有什么影响吗?

失忆现象:心理压力还是生理反应?

什么情况会导致记忆丧失

在很多电影中我们都会看到主人公由于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或者打击而丧失了记忆。人们有时候会很难记起自己痛苦的经历。但是人为什么会失忆呢?

长久以来,人们把记忆丧失的现象归结为极端的心里刺激造成的记忆空白。而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不仅是在心理上,还有身体上发生的受到刺激后的种种应激反应,导致了这种记忆的缺失。

心理上的回避决不是导致失忆的唯一因素,生理上的应激反应更加明显。当人们面对着压力很大的情况时,他们很难记住当时所发生的情况。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军事人员往往在饱受严刑拷打的一到两天过后就无法记起当时的细节,很多人甚至连审讯人员的性别都分不清楚。

以前,人们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出于他们对当时细节的刻意回避,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表明,心理上主观的回避绝对不是导致失忆的唯一因素。强烈的个人经历或许会造成类似图像回忆的现象。这种“图像”在脑海中的存储对人的生理有什么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强烈的印记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无论它们当时是否集中而明显地表现出来。举例来说,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重温某次重要考试场景时,身体还会体验类似坐在考场里的紧张感觉:手脚冰凉,额头出汗,甚至可能会有些颤抖,心跳也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受虐人员所产生的只是幻像。爱阿华州立大学的加里·威尔斯是目击证词专家,他表示,“人们远离这些他们认为自己不会遗忘的事情,然而他们却逐渐把自己所想的事情和他们所记得的细节混淆起来了。”模拟虐俘实验为“重压下丧失记忆力”理论提供数据支持。

现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安迪·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从真实的压力条件下取得了证据。他们研究了500名参加过美国军事演习的士兵、船员和飞行员,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是25岁,他们都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成为了实验的样本,在演习后接受过被俘后精神上和体力上承受压力的培训与研究。在48小时没有食物和不能睡觉后,他们接受了严酷的审讯。(www.zuozong.com)

从集中营被释放后的24小时后,研究人员分别让他们从一系列照片或者站在面前的15个人中辨认出审讯自己的人。在辨认中,一些模拟审讯者穿着的是标准的军装,一些穿着的是他们在审讯时穿的衣服。

而研究对象的结果让人不敢恭维。只有不到30%的人能够从面前的一排人中认出正确的审讯人员,34%的人能够从桌上的一大堆照片中认出审讯者,49%的人能从逐个展示的照片中辨认出审讯者。有30%的人认错了性别,而那些受到肉体上折磨的人的比例更低。如果按照这个比例,那么“重压之下人会丧失记忆力”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会失忆?也许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措施。

该项研究使人们对受虐待战俘的证词产生了质疑,有些人认为,如果战俘当时受到了那么大的打击,他们的证词不应该如此准确。大量研究都对受虐情况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然而研究人员们也指出,研究中模拟的虐待行为往往不如真实生活中的严峻。

这项研究最令人注意的地方是,有半数的研究对象遭受了生理上的威胁,这时他们显示出心理紧张的所有标志,较快的心率、肾上腺素较高水平及荷尔蒙的快速下降等一系列身体的消极情况出现。科学家认为,有的时候,失忆甚至可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当创伤足够大的时候,人体就会通过某种途径试图“屏蔽”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的记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