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鹰嘴豆栽培技术详解

鹰嘴豆栽培技术详解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鹰嘴豆及其栽培技术鹰嘴豆,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鹰嘴豆播前需进行种子精选,去掉杂粒、病粒、虫蛀粒和破碎粒。鹰嘴豆是长日性作物,但对光周期反应不太敏感。有时鹰嘴豆会发生空荚现象,荚果大小正常,但荚果内无豆粒。

鹰嘴豆栽培技术详解

鹰嘴豆及其栽培技术

鹰嘴豆(又称鸡豌豆、脑豆子),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

一、生物学特性

鹰嘴豆的根是主根系,主根上生有4条纵排一次侧根。其根量很大,根瘤着生在主根上;其主茎和分枝通常呈圆形,主茎长一般为30~70cm,大多半直立半披散型;叶片由两片托叶和一片羽状复叶组成,复叶互生,长5~10cm,由叶柄和11~18片小叶组成;花是典型的蝶形花,单花序,腋生,花色有白、粉红、浅绿、蓝或紫色等;一般每株结30~150个荚,荚呈偏菱形至球形,长14~35mm,宽度8~20mm。每荚含1~2粒种子,最多3粒。其籽粒状如鹰头或鸡头,在脐的附近有喙状突起。粒色有黄白、浅褐、深褐、黄褐、红褐、绿色和黑色之分,种子长4~12mm,宽4~8mm。百粒重变化于10~75g之间。

二、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鹰嘴豆播前需进行种子精选,去掉杂粒、病粒、虫蛀粒和破碎粒。播前需药物伴种,或用大豆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另外,为增加苗期的抗旱能力和促进发芽,播前将种子在清水或1%氯化钾溶液中浸泡6小时。

2.适宜土壤。鹰嘴豆对土壤要求不严,从砂土、砂壤土到重壤土均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轻壤土为宜。鹰嘴豆对盐碱土反应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在5.5~8.6之间,茬口不宜选豆科作物作前茬。

3.整地施肥。整地以蓄水保墒为主,提倡秋整地,深松或深耕18~22厘米。整地前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化肥的施用应以磷肥基肥为主,单施氮肥和钾肥增产效果不明显。亩施化肥总量10kg,北方地区一般磷肥8公斤,氮肥1kg,钾肥1kg。

4.适期播种。北方地区一般春季播种,播期掌握在当地春晚霜过后,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5.合理密植。鹰嘴豆宜垄作。小粒种子亩播种量2.5~3.5kg;大粒种子亩播量3~4kg。亩保苗1.3~1.5万株,播深5~12cm。良种单作,栽培措施得力,高产亩产可达300kg,一般亩产也在200kg左右。除单作外,鹰嘴豆也可与大麦、小麦马铃薯、亚麻等矮秆作物间作。(www.zuozong.com)

6.田间管理。

(1)苗期除净杂草。鹰嘴豆苗期生长量小,易受杂草危害。如果在播种后的70天内能保持田间无杂草,其后迅速生长的冠层会抑制住生长后期的杂草。播后第45~70天左右中耕除草,对控制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和保墒更为有效。

(2)适时浇水。鹰嘴豆是一种抗旱耐旱能力强的作物,年降水量280~1500mm的地方均可种植,雨水过多,土壤过湿、排水不良的条件下植株生长不良,根瘤发育较差,根瘤固氮也少。鹰嘴豆分枝或开花结荚期,若遇干旱,应浇水1~3次。荚果形成期是鹰嘴豆的需水临界期。

(3)温度管理。鹰嘴豆是长日性作物,但对光周期反应不太敏感。适宜种在较干旱的地区和季节,生长期内适宜温度:白天21℃~29℃,夜间18℃~26℃。若温度低于-5℃,植株会冻死。根据品种的生育期不同,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需要750℃~800℃的活动积温,出苗至成熟需要1900℃~2 800℃活动积温。

(4)防止空荚。有时鹰嘴豆会发生空荚现象,荚果大小正常,但荚果内无豆粒。原因有二个:一是因为开花结荚时空气湿度太大;二是因为植株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使株间、株内湿度过大。这两个原因均使花药不能正常裂开散粉,或花药发生霉变失去授粉能力,因而使柱头不能授粉和受精,故而不能结实,形成空荚。因此,播种时播种量一定要适当,植株不必过密。

(5)防治病虫。鹰嘴豆抗逆性强,很少有病害发生,有时有褐斑病、枯萎病、干性根腐病和矮化病的发生及危害。鹰嘴豆的虫害较少,但也应注意对豆荚螟和豆象的防治。

(6)适时收获。成熟后及时收获,尽早脱粒,装袋备贮。

三、加工方法

鹰嘴豆的常用加工方法是膨化和制罐头。膨化油炸要先将籽粒在清水中吸胀,捞出后放在预先加热到250℃干净沙子中,过15~25秒后筛去沙子即得膨化鹰嘴豆,再放入热油锅里过一下,滤干油后撒上适量细盐,凉后装袋即可:制罐头可分为盐水罐头和番茄酱罐头,风味独特,是上好的补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