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生素
通俗点来讲,维生素即维持生命的元素。大部分的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应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是一类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的,具有活性的有机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人体每天都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这些反应的进行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而酶要发挥作用,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成分,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由胆盐帮助吸收,经淋巴系统到体内各器官。体内可储存脂溶性维生素。
(一)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H、叶酸等。
1. 维生素B1 广泛存在于米糠、蛋黄、牛奶、番茄等食物中,目前已能由人工合成。生理功能是增进食欲、维持神经正常活动等,缺少它会得脚气病、神经性皮炎等。维生素B1在体内转变成硫胺素焦磷酸(又称辅羧化酶),参与糖在体内的代谢。因此,维生素B1缺乏时,糖在组织内的氧化受到影响。它还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1时此酶活性过高,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之一)大量破坏,使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可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道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障碍。成人每天须摄入1.2~1.8 mg。
2. 维生素B2 大量存在于谷物、蔬菜、牛乳和鱼等食品中。人体缺少它易患口腔炎、脂溢性皮炎、坏血病、微血管增生症等。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2~1.8 mg。
3. 维生素B6 维生素B6是多种氨基酸代谢酶的辅酶,故在蛋白质代谢中十分重要。它有抑制呕吐、促进发育等功能。酵母、肝、瘦肉及谷物、卷心菜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每日需要量 1.5~ 2 mg。
4. 维生素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所以称作抗坏血酸。在柠檬汁、绿色植物及番茄中含量很高。人因缺乏将L-古洛酸转变成为维生素C的酶类,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缺乏维生素C会发生坏血病,这时由于细胞间质生成障碍而出现出血、牙齿松动、伤口不易愈合、易骨折等症状。维生素C与胶原的正常合成、体内酪氨酸代谢及铁的吸收有直接关系。维生素C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人体灭菌能力和解毒能力;维生素C能够捕获自由基,能预防像癌症、动脉硬化、风湿病等疾病,是很强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对皮肤、牙龈和神经有好处;维生素C在促进脑细胞结构的坚固、防止脑细胞结构松弛与紧缩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并能防止输送养料的神经细管堵塞、变细、弛缓,摄取足量的维生素C使脑力好转,智力提高;据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研究,服大剂量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一种维生素,在食物贮藏或烹调过程中,甚至切碎新鲜蔬菜时维生素 C都能被破坏。成人每天须摄入50~100 mg。
5. 维生素B12 是一种含钴的有机化合物,缺少它会产生恶性贫血症。维生素B12可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肝、瘦肉、鱼、牛奶及鸡蛋是人类获得维生素B12的来源。(www.zuozong.com)
6. 叶酸 叶酸参与细胞增生、生殖、血红素合成等过程,在血球的分化成熟,胎儿的发育﹙血球增生与胎儿神经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叶酸可避免同型半胱氨酸堆积,因此可以保护心脏血管,还可能减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食物富含叶酸。
(二)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1. 维生素A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和眼球的视网膜中,又称为视黄醇,天然维生素A主要以此形式存在。有些类胡萝卜素具有与维生素A相同的环结构,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故称为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含有两个维生素A的环结构,转换率最高。许多植物如胡萝卜、番茄、绿叶蔬菜、玉米含类胡萝卜素物质。维生素A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视觉;促进生长、发育,强壮骨骼,维护头发、牙齿和牙床的健康;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黏膜干燥角质化,使其不易受细菌伤害,并有助于祛除老年斑,缺乏时,上皮细胞的功能减退,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干燥粗糙,失去光泽;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能加强机体对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维生素A清除自由基,维生素A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有害的自由基。正常成人每天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约为3500 U,儿童约为2000~2500 U,不能摄入过多。
2.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皮肤而合成,食物中也可以补充维生素D。天然来源包括鳕鱼及咸水鱼(包括大比目鱼、剑鱼、金枪鱼、沙丁鱼、青鱼等)的鱼肝油中。此外,奶类往往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D,所以是另一种理想的补充源。其他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葵花子、肝脏以及蛋类食品。维生素D主要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用来防治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症、关节痛等,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通过摄入合适的维生素D和镁可以有效地提高钙离子的吸收度;维生素D可以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概率,对免疫系统有增强作用。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疾病,症状包括骨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及腹泻。维生素D每日最适宜的服用量是200~600 U。
3.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芽甘蓝、绿叶蔬菜、菠菜、添加营养素的面粉、全麦、未精制的谷类制品、蛋等。维生素E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可用于防治男性不育症、烧伤、冻伤、毛细血管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梢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医学专家们发现,人类如果缺乏了维生素E会引发遗传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专家又认识到维生素E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维生素E常用口服量应为每次10~100 mg,每日1~3次。
4. 维生素K 维生素K有3种。K1和K2可由肠内菌制造,K3是合成物质。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形成凝血酶原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缺少它,凝血时间延长,严重者会流血不止,甚至死亡。此外,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 起着电子转移的作用,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维生素K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在临床上维生素 K缺乏常见于胆道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以纠正。成人每天摄取量为65~80 μg。
总而言之,维生素类的抗氧化剂主要有三个: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