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仔细审题,巧妙扣题,快速打开思路
窍门1 运用因果关系打开思路
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可以根据考题,推想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打开思路。
如以话题作文“家庭教育”为例,我们可以从因果关系入手,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受益终身;拙劣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发展不健全。
范例引入
放飞孩子
考生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只鹰逃走了。几天后,人们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地死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着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的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后要如何生活呢?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经清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然不知道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地存在。奇怪吗?不奇怪!有溺爱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枝干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向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从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精彩评点
作者用养在笼中的老鹰逃走后活活饿死的故事开篇,巧妙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味地溺爱孩子会造成像鹰一样的后果。全文晓畅,读来铿锵有力。
窍门2 运用时间联想打开思路
可以将考题放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展开联想,考虑过去、现在、未来不同时间内与之有联系的事物,也可以从过去、现在、未来相互对比的角度来打开思路。
比如以话题作文“法制”为例,我们可以从古论今,还可以畅想未来,谈谈法制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也可以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法制进行比较。
范例引入
法明则天下治
——读“唐宣宗治罪罗程”有感 (www.zuozong.com)
考生
唐朝280多年的光辉历史,不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都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但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当时法律的严明分不开的。可见,法明才能使天下大治。
唐宣宗就是个圣明的君主。他能认清利弊,为了严明法律,他不徇私情,忍痛割爱,把乐工名流——因一件小事而杀了人的罗程,也同样进行了严厉的处置。当大臣们为罗程向他求情时,他仍能执法如山,最终没有赦免罗程。我想,盛唐之所以兴盛强大,就在于法律严明,令顺民心。
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三国时的诸葛亮斩马谡、宋朝包公斩侄不都是为了严明法令而大义灭亲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贤明圣主和仁人志士因为有严明的法律而使国家繁荣兴旺,为国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历史上也不乏另一种人,他们居安只顾享乐,昏庸无道,法令不严,而导致国家灭亡。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如果在进京后能制定出严明的法令和军规,使军队仍保持创业时的严格的纪律性,百姓能不拥护他吗?他又怎会仅当了18天皇帝就被清兵赶出京城?可见,法是保国之宝,法明则国安,法庸则国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的法制是非常严明的。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处。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想借手中的权力,或拉关系,或走后门,大搞不正之风。想借助不正当的途径,为自己的子女开绿灯,挖社会主义法律的墙脚,就像蛀虫一样,吞噬着社会主义法律的机体。他们不是在救自己的子女,而是在害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越陷越深,将来一定会受到更严厉的惩处。同时,这些人自己也干着违反法律的勾当——不但为子女开绿灯,而且还为犯罪的子女包庇罪状。他们也将会走上法律公正的审判台!
法律是严明的,法明才能国安,才能使国家强盛,才能使天下大治!
精彩评点
作者从“唐宣宗治罪罗程”说开去,借历史典故说今,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文章以古今诸多事实作为例证,材料丰富,说服力强,针砭时弊,具有相当深度。
窍门3 运用对象联想打开思路
可以从考题的实物对象和虚拟对象展开联想打开思路。如以话题“风景”为例,我们可以从自然对象,也就是我们能用眼睛感受得到的风景入手,如公园风景、山川风光、建筑等;也可以从虚拟风景入手,如某些人身上的优点即这个人身上的亮丽风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等。
范例引入
优秀的灵魂
考生
我,一个对优秀灵魂有着极深感情的人,想在这儿说一句,当我们把自己化为一道风景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优秀的灵魂。
你,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您,屈大夫,您是一位对国家、对生命有着极深感情的人。在您政治失意时,把自己化为江畔的风景,行吟作诗,然后将自己优秀的灵魂投入波涛之中。因为,只有奔腾的大浪才能埋葬您的愤怒,才能使您的灵魂不朽。
您,荆轲,您是一位肯舍下小家顾大家的壮志男儿,您毫不犹豫地辞别爱妻杀进了秦朝大殿,虽然您牺牲了,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志雄歌,还在秦朝大殿上飘荡,您把自己化为夕阳中驰骋的风景,把自己优秀的灵魂驮在那宽阔的马背上。您看,那匹杀敌的马还在余晖下奔跑。
您,曹雪芹,您是一位出生在富家大院的公子,家境的没落未能抹杀您的雄心壮志,您把自己化为“红楼梦”里不灭的烛火,“举家食粥著《红楼》”的风景依然在人们心中放映。您把自己优秀的灵魂倾注进这部名著,让世人瞻仰您,而您也成为艺术殿堂永不落伍的风景。
您,陆游,您的爱国感情又岂是一两句诗所能概括的?我清楚地记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旷达胸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感慨!您把自己优秀的灵魂化为名句,让它飘荡在历史的隧道中,使人不能忘却!这些诗句是历史隧道中少有的风景。
你,不管是已故的大夫、勇士、作家、诗人,还是无名的平民、懦夫、文盲、农妇,拥有高尚的优秀的灵魂,你就可以把自己当成优秀的美丽的风景,而你也的确是美丽的风景。历史的车轮不会碾碎你优秀的灵魂,稍纵即逝的时间也不会吹走你优秀的灵魂,因为优秀的灵魂化为的风景,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被人抛弃。
让灵魂铸造风景,让优秀的灵魂铸造美丽的风景。
精彩评点
本文的构思新颖而深刻,作者的发现独特且切中本质,知识广博,从屈原、荆轲到曹雪芹、陆游,作者对其经历烂熟于心,信手拈来,使其整体上传递出醇厚的人文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