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吃周朝粮食的人“不食周粟”的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当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说:“古之贤人也”。原来伯夷叔齐的行为正符合儒家的价值观。所以孔子强调说:“伯夷叔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贤而能若是乎!”
不吃周朝粮食的人
“不食周粟”的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
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很快,他们高兴地相约到周国去。走在中途,遇见了周武王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已经死去,周武王正奔袭商纣。他们大失所望,叩马而谏说:“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www.zuozong.com)
后来,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飘杵,周武王取得了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相携来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不久饿死在首阳山之上。
他们以身殉道的行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当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说:“古之贤人也”。又问:“他们对所作的事不觉得后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没有什么后悔的”。原来伯夷叔齐的行为正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儒家认为,人生价值不在于你能获得什么功名利禄,而在于你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在后世对你的评价中来体现人生价值,这就是所谓的留名千古。所以孔子强调说:“伯夷叔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贤而能若是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