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识流小说派的兴起史

意识流小说派的兴起史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识流小说派是如何兴起的?意识流小说派是兴起于20世纪初,以反传统的“意识流”方法写作的西方现代文学流派,风靡于20世纪40年代,后逐渐消亡。继之,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小说家应当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内在世界的意识流动。于是,人们就把采用“意识流”表现手法写作的这些作家称为“意识流小说派”。

意识流小说派的兴起史

意识流小说派是如何兴起的?

意识流小说派是兴起于20世纪初,以反传统的“意识流”方法写作的西方现代文学流派,风靡于20世纪40年代,后逐渐消亡。“意识流”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这一名称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在他的文章《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之中说:“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继之,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小说家应当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内在世界的意识流动。1915年,英国女作家瑞恰生发表了小说《尖尖的屋顶》,被认为是把“意识流”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最早作品。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意识流轨迹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所以在当时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当时,西欧小说界正在搜索突破传统小说框框的途径,因此,这部小说引起了文艺界的浓厚兴趣。从此,“意识流”的理论和技巧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许多作家纷纷采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来进行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和英国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等。于是,人们就把采用“意识流”表现手法写作的这些作家称为“意识流小说派”。(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