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与黑》背后的情杀案真相揭秘

《红与黑》背后的情杀案真相揭秘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红与黑》的故事来源于一桩谋杀案。1827年,《司法公报》上报道了一件情杀案:铁匠的儿子裴尔特天资聪明,仪表堂堂,牧师布兰格一心想让这个才华过人但社会地位低下的青年人出人头地,便帮他进了学校,后又推荐他做了富人米舒的家庭教师。法庭以预谋杀人罪判他死刑。

《红与黑》背后的情杀案真相揭秘

红与黑》中于连的故事来源于哪里?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红与黑》的故事来源于一桩谋杀案。1827年,《司法公报》上报道了一件情杀案:铁匠的儿子裴尔特天资聪明,仪表堂堂,牧师布兰格一心想让这个才华过人但社会地位低下的青年人出人头地,便帮他进了学校,后又推荐他做了富人米舒的家庭教师。米舒的太太对裴尔特关怀有加,两人经常在一起促膝谈心,时间一长,他们就很自然地产生了火热的爱情。由于女仆告密,裴尔特不得不从米舒家离开。后来,布兰格牧师又介绍裴尔特到一个名叫德・考尔松的贵族家里当秘书,考尔松小姐对他又一见钟情。米舒太太听说后,对此大为嫉妒,就给德・考尔松写了一封信揭发裴尔特的身份,裴尔特再次被解雇。裴尔特在绝望中产生了报复之心。一次,趁米舒太太在教堂做弥撒,裴尔特向她开了两枪。法庭以预谋杀人罪判他死刑。司汤达此时正在写一部题为《于连》的小说,在这则新闻的启发下,他把原创作中主人公于连的命运和裴尔特的命运联系起来,并把保皇党反人民的阴谋事件当作故事核心,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来展示查理十世统治下法国社会的深刻矛盾,描绘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写成了《红与黑》这部世界名著。小说标题中的“红”代表着穿红色军装的军人,“黑”代表穿黑色道袍的修道士。(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