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架构见图5-3。
图5-3 集成平台软件的基本架构
1)高性能软件架构
集成平台的客户机-服务器架构使用32位的多任务以及多线程技术来实现高标准的性能,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由数个同时执行的提供实时可靠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软件模块构成的后台程序。
2)数据互操作性
集成平台包含一个可选择的通讯DDK,用以让C程序员为任何系统开发特定的通讯接口,这使得瓶体系统成为对所有类型系统集成全面开放的系统(见图5-4)。
图5-4 快速通信接口的定制与开发(www.zuozong.com)
除此之外,系统还有一系列I/O接口用来支持通用工业控制系统以及PLC和Lon-Work之类的设备。集成系统完全兼容Data Access V2.0的OPC标准。标准的OPC定义,诸如服务器浏览以及时间标识支持都包括在其中。集成平台对于OPC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支持,保证系统可以同任何具有OPC功能的应用程序或系统连接。
3)规模灵活的网络
集成平台可以从一台单独的工作站向利用企业文件服务器和其他管理系统连接各种大厦设施的网络构架平稳过渡。其规模灵活的网络允许用户从小开始、逐步扩大,同时保护大厦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其网络系统会自动通过TCP/IP或NetBIOS网络侦测远程站点。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所有的站点都是一个数据服务器,同时也是其他站点的客户机,这一点保证了相应系统以及全大厦信息的完整性。授权用户可以从他自己的远程站点访问网络上任何可及的信息。例如,一个站点产生的警报,可以在不需要增加额外负担的情况下就被另一个远程站点所接受。网络的扩展,不过是简单的站点的增加而已(见图5-5)。
图5-5 灵活的网络拓扑和规模
4)具备及时冗余备份配置的服务器
集成平台服务器是从各个控制站点采集数据并向请求站点提供数据的代理服务器。为了保证系统最高级别的可用性,ST8800采用了热备份(Hot-Backup)标准。Hot-Backup模式包括两台相同的、连接到同一I/O端口或子系统上的ST8800服务器。其中一台在主模式下运行并进行数据采样,而另一台则处于休眠状态。如果主服务器失常,后备服务器就自动接管其包括网络通讯在内的所有工作。一旦主服务器恢复,后备就服务器停止数据采样并升级主服务器上的历史记录数据库。这一机制保证了主服务器上的历史记录数据库的完整性(见图5-6)。
图5-6 冗余备份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