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巴人歌舞文化:从竹枝”到摆手”

重庆巴人歌舞文化:从竹枝”到摆手”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唐代,重庆渝东夔州地域一带流行着巴人的又一种歌舞形式“踏碛”和“竹枝”。如今夔州竹枝歌舞已经成为重庆市重要的歌舞文化遗产。现在重庆酉阳县的摆手舞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舞蹈遗产名录。比较重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舞,令人惊奇的是,同为巴族后裔,土家人的摆手舞与夔州先民所唱的“竹枝歌”和跳的“踏蹄舞”,在曲、辞、舞、道具方面都可以找到近似之处。

重庆巴人歌舞文化:从竹枝”到摆手”

在唐代,重庆渝东夔州地域一带流行着巴人的又一种歌舞形式“踏碛”和“竹枝”。此舞因跳舞时联臂踏地、载歌载舞而得名。学者季智慧在《巴渝舞·踏碛·竹枝》一文中指出巴渝舞“踏地吼唱”的这种歌舞形式在夔州一代逐渐发展成为唐代在夔州盛行的歌舞“踏碛”和“竹枝”。《夔府图经》载:“俗传正月初夜,鸣鼓连腰,以鼓为踏蹄之戏。”诗人刘禹锡被贬官至夔州后,见到吹笛击鼓、唱竹枝歌的扬袂睢舞的场面之后,详细记录了这种歌舞形式。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并引》称:“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通州巴渠县记》(卷137)载:“邪巫击鼓以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乐府诗集》(卷81)中写道:“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滟焉。”从文献中可见,“竹枝”特指流传在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舞。竹枝歌舞的具体形式可从多位诗人墨客对其的赞颂中一探究竟,“扬袂睢舞”体现了上肢动作扬袖仰视而舞之态,尽显唐舞之风韵;“舞蹲蹲”“且步且歌”“踏地为节”传达出下肢动作以膝盖的屈伸、下蹲、踏地为主的动之势,又有巴舞之风韵。刘禹锡仿照竹枝曲调写了《竹枝词九首》,后又写《竹枝词两首》。这些作品问世之后,同时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诗词名家也纷纷写竹枝词,逐渐形成了文人诗歌与民间舞歌相融合的新诗体。竹枝词在宋、元之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中国诗坛蔚然壮观,成为巴渝民间歌舞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史证。如今夔州竹枝歌舞已经成为重庆市重要的歌舞文化遗产。

在宋代,渝东南武陵山区酉水流域一带土家族居住的地区,一种宗教祭祀舞蹈摆手舞开始发展和兴盛起来。摆手舞是土家族在土家新年节庆时以祭祀为目的而跳的大型集体舞蹈,因多在土家族的土王庙前举行,土王庙又称摆手堂,故此舞又称摆手舞。有学者[8]1认为出土文物显示在宋代,摆手舞就是十分成熟的集体舞。在湖北省鹤峰县铁炉坪出土的一座宋代墓葬中,有一陶罐口沿上有十二个舞俑,有的曲蹲,有的左右摇摆,有的舞动长袖大衫,舞姿与现存的摆手舞的手部摆动动作十分相似。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此陶罐表现的画面就是摆手舞。铁炉坪位于溇水流域,也曾是摆手舞流行的区域。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流长,据史料记载,公元940年,土家族首领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在溪州(今湖南永顺县)结盟并以铸铜柱为记。清代文人唐仁汇在《竹枝词》中记载说:“千秋铜柱北边陲,旧姓相沿十八司。相约新年齐摆手,春风先到土王祠。”在龙山县县志中也同样找到关于土家族摆手舞的记载。据清代光绪年间《龙山县志·风俗志》(卷11)载:“土民祭土司神,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神位,陈牲醴,至期即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裹首,击鼓鸣钲,舞跳歌唱……男女相携,翩跹进退,故谓之‘摆手’”。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规模宏大,多至千人万人,用于部族的祭祀礼仪,以祭祀土家共同祖先“八部大神”为主。舞蹈内容主要表现部族起源、民族迁徙、古代战争等宏大场面。“大摆手”舞可以找到许多武舞——古“巴渝舞”的遗存:表演队伍按照村寨编成“排”,每“排”又分为旗队、祭队、乐队、摆手队、披甲队、炮仗队伍。披甲队舞者身披铠甲(五花被),炮仗队手持兵器(鸟铳或者三眼铳),表演过程中枪炮鸣放,还有模拟作战的各种场面。

“小摆手”规模较小,是各个村寨祭祀祖先的节日舞蹈,村民在各村寨的摆手堂前围圈而舞,舞蹈内容大多模拟自然生物形态和表现农事生产情形。现在重庆酉阳县的摆手舞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舞蹈遗产名录。(www.zuozong.com)

在重庆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酉水河西岸,至今还矗立着当年的小摆手堂“爵主宫”,这座渝东南地区唯一现存的与宗祠一体的土家摆手堂,为土家族舞蹈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比较重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舞,令人惊奇的是,同为巴族后裔,土家人的摆手舞与夔州先民所唱的“竹枝歌”和跳的“踏蹄舞”,在曲、辞、舞、道具方面都可以找到近似之处。如: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联袂顿足的舞蹈形式、击鼓为节的伴奏方式,人们都能从这些重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中找到古代巴人先民所创造的古巴渝舞的某种遗风流韵,甚至找到古巴渝舞某些原型和典型特征。这也说明巴人地区的舞蹈文化传统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且顽强地在各种历史时期以各种舞蹈形式在民间发展和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