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歌曲的概念
艺术歌曲是歌曲的一大门类,是声乐艺术宝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艺术歌曲,原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盛行的一种古典传统抒情歌曲的通称,德文称Lied,英文称Artsong。古典传统艺术歌曲,作为世界音乐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声乐艺术重要文献,不仅至今广为流传,而且是声乐教学与音乐会舞台的传统曲目与重要体裁、著名歌唱家的保留曲目。百余年来,古典艺术歌曲一直是声乐创作的经典范作。后人沿袭这种体裁与创作手法的传统,有许多新的延伸与发展。以古典艺术歌曲为代表的广义艺术歌曲是专业声乐教学领域声乐教材或音乐会曲目的重要选择。
艺术歌曲的另外一个概念,是相对歌剧、民歌、宗教歌曲、儿童歌曲、合唱歌曲而言的创作歌曲,还有别于群众歌曲、通俗歌曲、影视歌曲等,是具有自身基本品质与艺术规范的声乐作品体裁。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歌曲,清晰地体现出该时代的特点和该民族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化传统和风格。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概括分析,艺术歌曲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诗与音乐的融合性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统一与结合。歌词大多是具有较强文学性的诗歌作品,多采用著名诗人的诗作。如德奥艺术歌曲是采用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歌德、缪勒等大师的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些作品不仅让作曲家的灵感得以释放,更深深打动和升华听众的心灵。艺术歌曲是作曲家根据原诗含义及文学语言的韵律进行创作的成果。作品呈现出作者对诗歌的主观审美意图,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艺术歌曲大师雨果·沃尔夫曾说过:“诗是音乐的源泉。”这句话用来概括艺术歌曲的内涵再合适不过了。以德奥艺术歌曲为代表的欧洲古典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因著名诗人的诗歌与著名音乐家的合作而流芳百世,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二)歌曲创作的严谨性
艺术歌曲格调高雅,曲调优美,结构精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创作要求严谨细腻,作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创作基础及技术功力。艺术歌曲由于歌词都是采用优秀诗歌作品,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音乐语汇中每个字、每个音都是特意安排的并具有寓意。同时,声乐演唱的音域,声部特征的指向性,都需要在创作中予以很好地体现。此外,创作中声乐与伴奏的融合与呼应,旋律发展、和声布局、曲式结构、织体形态等的全局安排,均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技术性。
(三)旋律伴奏的一体性
欧洲传统的艺术歌曲原是为单声部声乐与钢琴写作的作品。在古典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其前奏、间奏、后奏都要考虑与诗的关系。仅就钢琴伴奏本身看,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舒伯特等人的经典艺术歌曲作品尤其如此。钢琴伴奏不只是烘托歌曲的情绪,起到一般的和声和节奏衬托作用,还要运用丰富的和声语汇及复调、对位手段,利用不同音区、不同音色的差别、特定含义的音型、复杂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将声乐与钢琴的诸种表现手段融为一体进行创作。
承袭古典艺术歌曲体裁与创作手法的现代广义的艺术歌曲,发展为采用管弦乐队伴奏,通过配器使声乐部分与伴奏部分的融合,增添了丰富色彩,增强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力,使其达到新的境界。
(四)演唱技术的规范性
以古典艺术歌曲为代表的艺术歌曲,具有艺术流派与审美特征的规范性。一般来讲,典型艺术歌曲风格比较秀美、细腻、均衡、典雅。在音乐表现与声音色彩方面,如歌剧咏叹调常有的戏剧性,以及高音区强有力的高音比较少,较多地需要柔和内涵的声音色彩,多一些韧性与控制。由于艺术歌曲的特质,要求歌唱者气息控制适当,具有良好的声音表现与控制能力,细腻的技术技巧表现能力,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以及较丰富的音乐与艺术修养。
(五)表演形式的规定性
艺术歌曲的表演形态具有与生俱来的规范性与规定性。一般都在一定范围的沙龙及音乐会舞台演出,属于室内乐的性质。艺术歌曲的演唱,恪守美声唱法传统,不使用电声扩音设备。歌唱者要着礼服,礼节高雅,形态庄重,表演适度,以塑造声音艺术与抒发情感内涵为主。
三、艺术歌曲的类别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作品的特定体裁,在中外音乐史的发展进程中,以德奥艺术歌曲为代表的欧洲古典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为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发展,分为不同的类别。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如下几种:
(一)意大利歌曲
意大利歌曲(Italian songs)含有两个部分:
1.意大利古典歌曲
意大利古典歌曲产生于17、18世纪,其中许多作品就是早期意大利古典歌剧的咏叹调。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在文艺复兴思想影响下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人民性,在艺术上集中体现了意大利古典歌曲丰富的艺术特点及美声声乐艺术的风格。正是这些意大利古典歌剧风格的演唱奠定了美声声乐艺术的基础。意大利古典歌曲在声乐演唱技术上,树立了良好典范,是世界各国的声乐教学与训练的必修教材。意大利古典歌曲对于发声训练既有基础性的训练作用,又能够加深对于美声观念的理解。
这一时期的阿·斯卡拉蒂、佩戈莱西、帕依谢洛、罗西尼等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传世经典作品,代表作品有乔尔达尼作曲的《我亲爱的》,卡奇尼作曲的《阿玛丽莉》,阿·斯卡拉蒂的《在我心里》、《紫罗兰》,佩戈莱西的《假如你爱我》和帕依谢洛的《我心里不再感到》等。
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的作者乔尔达尼,生前活跃在意大利的拿波里等地,曾到英国伦敦进行音乐活动。这一时期正是美声唱法形成和发展期。这首歌曲符合美声唱法的特点和原则:元音纯正,吐字清晰,声区统一,音阶均匀,气息饱满,音调准确,强弱自如,连音流畅,句法完美。《我亲爱的》是单乐段三段体曲式,分为A+B+A'三个部分,旋律优美流畅,曲调委婉动听,感情质朴率真,节奏平稳规整,调性色彩明朗。
《阿玛丽莉》的作者卡奇尼是16世纪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早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歌唱家兼鲁特琴演奏家。因有歌唱家的音乐背景,他创作的《阿玛丽莉》旋律优美动听,细腻感人。《阿玛丽莉》的歌词是一首古老的中世纪抒情诗,表现普通人的忠贞爱情,让歌唱者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歌曲中。这首歌曲对呼吸、发声、乐感、表现的训练都很有价值。
2.意大利近代民歌与创作歌曲
这些作品具有优美的旋律,演唱风格热情洋溢,感情表现夸张,这与意大利民族的豪爽性格有很大关系。因此,演唱意大利近代民歌与创作歌曲,要赋予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幅度也可以强烈夸张些,同时需要具有较好的声乐演唱基本功。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托斯蒂、库尔斯蒂、卡普阿等将意大利歌曲推向了新高度,代表作品有卡普阿作曲的《啊,我的太阳》、《玛丽亚!玛丽!》,卡尔蒂洛作曲的《负心人》,库尔斯蒂作曲的《重归苏莲托》以及托斯蒂的《玛莱卡莱》、《理想佳人》等。(www.zuozong.com)
《啊,我的太阳》是一首创作于1898年的拿波里歌曲,这首歌曲流传之广,不仅是著名男高音卡鲁索、吉利、斯苔芳诺、帕瓦罗蒂等人的保留曲目,也被诸如布莱恩·亚当斯等流行摇滚艺人演绎。该首歌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但多数时候还是使用拿波里方言演唱。对于《啊,我的太阳》中的“太阳”的所指,人们仍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卡普阿写的一首情歌,他心目中的爱人就是他的太阳。但也有人持“我的太阳”指的是爱人的笑容这一观点。情人美丽多情的笑容被卡普阿喻为“太阳”,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
卡尔蒂洛作曲的《负心人》,是根据拿波里民歌改编的著名男高音独唱曲,又名《卡塔丽》,描写的是青年男子失去心上人之后的痛苦之情。歌曲结构为A+B+C,从八段再次呼唤“卡塔丽”的名字开始,感情相当激动,推出第一次高潮。发展到C段,痛苦的感情可以说达到了顶点。这里出现了六组装饰音,给旋律增加了色彩,如泣如诉。其间有几次停顿和休止,将情感倾诉聚集到了最高点。由演员的倾诉引起全场观众的倾听,演员、观众通过交流都能在想象中感受到一个青年因为心爱的姑娘抛弃了他而痛苦万分,从而得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二)德奥艺术歌曲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德国的音乐创作一方面表现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反对奴役人民的封建等级制度,用音乐来唤起人民的觉醒,激发奋斗和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热爱自然,向往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追求理想境界和浪漫主义情怀。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下,适应历史变革和浪漫主义思潮的需要,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和沃尔夫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音乐与以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席勒、缪勒等为代表创作的大量优秀诗篇相结合,产生了声乐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德奥艺术歌曲(Lied,Lieder)。
德奥艺术歌曲主要的风格特征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浪漫主义情怀、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高度的艺术性。德国艺术歌曲含蓄、内向、富有诗意,演唱时的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较小,情感细腻,声音线条优美,一般不强调气势。
德奥艺术歌曲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在德国,以至欧洲的蓬勃发展。这种与歌剧不分伯仲的声乐体裁,不但成就了作曲家们的艺术作品,还培养出了一批专门演唱不同于歌剧风格的音乐会歌唱家。例如,费舍尔—迪斯考、赫尔曼·普莱、汉斯·霍特、艾利·阿美玲在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上成绩斐然。尤其是费舍尔—迪斯考,他对艺术歌曲的演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舒伯特的作品理解尤为深刻,曾经九次录制舒伯特的《冬之旅》,并录制了完整的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
德奥艺术歌曲的作品非常丰富,舒伯特作曲的有《小夜曲》、《魔王》、《野玫瑰》、《流浪者之歌》等,舒曼作曲的有《献词》、《核桃树》、《月夜》,声乐套曲《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门德尔松作曲的有《乘着歌声的翅膀》、《月亮》、《威尼斯船歌》、《啊!美丽的玫瑰时光》等。
《小夜曲》,舒伯特于1828年逝世前数月完成。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他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接着是八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
《乘着歌声的翅膀》,创作于1834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就是这首流传最广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流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在开满各种鲜花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河水发出的潺潺声音。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海涅的诗作《乘着歌声的翅膀》大约写于1822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浪漫主义诗人经常追求的大自然的灵化,可以说在这里以完美的形式得到了体现。这种绮丽、淡雅而又清新活泼的意境是海涅的诗,尤其是爱情诗的主要特色。
(三)法国艺术歌曲
法国的艺术歌曲源于“尚松”(Chanson)。尚松在西方音乐史上是14世纪至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统称,风格精致、细腻、潇洒、飘逸,代表作曲家有迪帕克、福列、德彪西等。
法国的艺术歌曲,通常亦称之为“mélodie”。mélodie的开端,始于柏辽兹(1803—1869)。他是第一个用“mélodie”一词来称呼他所作的歌曲,并以此来区别于德国艺术歌曲和那种“旋律就是一切”的歌曲。它不同于法国早期的罗曼斯(Romance),结构不再局限于那种对称、分节式的规范,钢琴伴奏更具独立性。
法国艺术歌曲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经历了从发展到兴盛的时期。瑞士出生的尼德麦耶(1802—1861)和蒙普(1804—1841)为先驱。他们采用了拉马丁、雨果、缪塞等人的浪漫主义诗篇,突破了刻板而方整的浪漫曲的陈旧模式,创作出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新型歌曲,如尼德麦耶的《湖》(Lelac)和蒙普的《安达露斯姑娘》(L’Andalouse)。采用浪漫主义的诗歌,赋予音乐,很自然地给法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由于诗句长短不一,就必然要放弃浪漫曲习五种定型的方整乐句法的旧框框,在这一点上,阿雷维(1799—1862)和克拉皮松(1808—1866)等均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法国艺术歌曲的作品丰富多样。柏辽兹的作品有《我相信你》、《战俘》、《田野》、《勃列泰尼的青年牧人》等,1841年创作的声乐套曲《夏夜》是他最重要的歌曲创作。福列是欧洲音乐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法国作曲家,他一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的领域,由于福列在19世纪末的法国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欧洲艺术歌曲发展中的地位,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福列共写了100余首歌曲,他的《奈尔》、《梦后》、《我们的爱情》、《伊斯法昂的玫瑰》和套曲《佳歌》都是杰作,《水边》把音乐旋律和歌词语调的重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人物风情画似的歌曲《月光》和情景辉映的水彩画似的《曼多林》把常见的素材构成独具新意的图画。古诺创作了200多首歌曲,他早期的创作最为优秀,代表作有《小夜曲》、《五月的第一天》和《来吧!草地已青绿》。比才写了48首歌曲,其中《阿拉伯女主人的诀别》、《十四行诗》、《六弦琴》、《摇篮曲》等最具特色。迪帕克的创作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中到下半叶,采用象征派诗人的诗作。他一共写了15首歌曲,但是首首经典,这15首歌曲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跻身于伟大歌曲作曲家的行列。他的代表作有《忧郁之歌》、《费迪蕾》、《往昔的生活》等。德彪西的歌曲有《美丽的傍晚》、《曼多林》。肖松的《南妮》是他最成熟的作品。普朗克共创作了146首歌曲,由十首歌组成的《如此白昼,如此夜晚》是他最好的套曲。这一时期法国的艺术歌曲,在创作手法、体裁形式等方面,获得极大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步入了成熟时期。
《夏夜》是以特奥菲尔·戈蒂耶所写的诗谱成的六首声乐套曲。柏辽兹对诗人最大的礼赞便是他创作了这组声乐套曲,这标志着柏辽兹本身的发展和浪漫歌曲演变的重要阶段。《夏夜》原为人声和钢琴而作,到1856年才被编成管弦乐作品。《夏夜》是继贝多芬的《致远方的恋人》和舒伯特的声乐套曲、舒曼的作品一样深具浪漫时期特性的里程碑。若说贝多芬替德国浪漫派开创了声乐套曲的先声,那么柏辽兹就是法国声乐套曲的先驱了。
《夏夜》的第一首《田园歌》,旋律线条精致,和弦的伴奏并不是“敲出来的”,而是精巧温柔的,在调性和节奏上令人惊喜,就像它所唤起的春天一样。柏辽兹的歌曲加入了歌剧的色彩,将传统法国歌曲提升到新的境界,一如贝多芬和舒伯特提升了德国歌曲的境界。《村歌》改编成管弦乐时,突然的转调染上一层柔和的效果,柏辽兹使用小型的管弦乐团,有长笛、竖笛、双簧管、大管和弦乐器,歌曲以生动的小快板加以表现,声乐部分标示着“轻柔”,伴奏部分则标示着“持续、轻快、活泼”。第二首歌是曲调缓慢的《玫瑰幽灵》,柏辽兹的歌曲需要特别的音色来诠释,这首歌就是例证之一。罗伯特·雅克布森在艾连娜·斯蒂伯录的柏辽兹歌曲封套上写着:唱柏辽兹作品的歌手需要“一种和法国歌剧有关的特殊音质和音域,一个能唱中低音域的女高音,或是有本事唱到最高音的次女高音。”这听起来有点像罗西尼偏爱的花腔次女高音。第三首歌《在泻湖之上》是以忧伤与绝望为主题,叙述一个伤悼爱人死去的情人,不过这悲剧性的情感被赋予了力量和高贵。第四首歌《缺席》被公认为是六首中最好的,既辛辣又可爱,概念和写作技巧突出,写来一点也不造作。《墓园中》则有冰冷、诡异的味道,在死者的回声中,嗅出死亡病态的香甜。最后一首《无名岛》不如其他几首那样大笔挥洒,不过仍是称职的终曲。
福列采用著名象征派诗人保尔·魏尔兰的诗写了17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月光》,整首歌曲更像是一幅古香古色的人物风情画,一开始是一段明快、雅致的小步舞曲节奏的钢琴前奏,好像预示着一群戴假面具的男女纷纷踏着舞步入场了,歌声从琴声中不知不觉流淌出来,把人带入一种夜色朦胧的幽幽幻觉中,美不胜收,整首歌曲散发着一种古老、自然而又精美的气息。
迪帕克的《费迪蕾》是仿中世纪的歌谣,为女中音而写,全曲有一个副歌在重复出现,仿佛在诉说着、暗示着城堡女主人对意中人的期待,又度过了日出到日落的一天。由于这些歌曲,人们评论迪帕克的创作是诗歌和音乐天衣无缝的结合。
在我国声乐演唱与教学中比较有影响的法国艺术歌曲代表作品有阿古阿作曲的《燕子》、马斯内作曲的《悲歌》等。
(四)俄罗斯浪漫曲
俄罗斯的艺术歌曲称为浪漫曲(Romance)。俄罗斯浪漫曲是在俄罗斯城市生活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19世纪上半叶起,涌现了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古里辽夫等“浪漫曲大师”。紧接着,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及其追随者达尔戈梅斯基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再后来,“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继续开拓,赋予俄罗斯浪漫曲以新的面貌。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则使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达到高峰。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丘特切夫、托尔斯泰等卓越诗人为俄罗斯浪漫曲提供了大量优秀的诗作。俄罗斯浪漫曲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与艺术个性,旋律舒展、抒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浪漫曲,是世界声乐舞台及音乐会经久不衰的演唱曲目,也是声乐教学与训练的必选曲目。格林卡作为浪漫曲的创立者,作品丰富且具有深厚功力,《血液里燃着爱的火焰》、《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北方的星》、《百灵鸟》、《云雀》等作品将形式与内涵高度统一并加以深化。柴科夫斯基在声乐浪漫曲方面也写出许多为人喜爱的珍品。他的浪漫曲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情感真挚。最突出的是那些戏剧性抒情浪漫曲《遗忘得真快》、《在热闹的舞会上》、《我们曾坐在一起》、《夜》等。阿里亚比耶夫的作品多表达忧郁的、多愁善感的情绪,如《夜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冬天的道路》。古里辽夫的浪漫曲情感真挚,富于民族特色,《小铃铛》、《心中的音乐》、《少女的忧伤》是他的代表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共写有浪漫曲80余首,《不是高空吹来的风》、《在那早春时光》都体现了原诗深刻的内涵。拉赫玛尼诺夫作曲的《春潮》、《在我窗前》、《丁香花》、《小岛》等一系列作品,形式新颖、内容深邃,他的创作将浪漫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五)中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20世纪初期。后来肖友梅、赵元任、青主、黄自等为代表的作曲家创作的《问》、《教我如何不想他》、《大江东去》、《玫瑰三愿》等作品的问世,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河。
中国艺术歌曲借鉴与继承了欧洲音乐创作理论,特别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同时又融合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音调特点,结合传统语言特征与韵味,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产生的艺术成果。中国艺术歌曲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审美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态与风格。
继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诞生之后,在近八十年间,我国历代作曲家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题材广泛,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文化折射。中国艺术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真善美的崇尚,以及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追求爱情的丰富情感。代表作品有:《延安颂》、《黄河怨》、《草原之夜》、《北京颂歌》、《我爱你,中国》、《春天来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祖国,慈祥的母亲》、《那就是我》、《乡音、乡情》、《春天的故事》、《好日子》、《故园恋》、《七月的草原》、《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等。
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已产生广泛的扩展。许多优秀的民歌,经过作曲家配以钢琴伴奏,如《牧歌》、《二月里见罢到如今》等;由作曲家改编的民歌,如《蓝花花》、《小白菜》、《乌苏里船歌》等;根据民歌音调素材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作品,如《洞庭鱼米乡》等,都属于艺术歌曲的范畴。还有,中国古曲如《满江红》等;为古代诗词谱曲的《大江东去》等;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等;以及根据古诗风格创作的中国古典风格的艺术歌曲,如《长相知》、《枫桥夜泊》等;根据戏曲音调素材创作的《故乡是北京》等;根据民乐填词的《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均属于艺术歌曲的范畴。
中国艺术歌曲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产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既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成为我国声乐艺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声乐教学训练与音乐会演唱的重要曲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