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爱情中获得救赎:迪斯尼经典动画女性形象分析

从爱情中获得救赎:迪斯尼经典动画女性形象分析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爱情中获得救赎《白雪公主》是迪斯尼1937年推出的划时代作品,它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动画长片,获得第11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奥斯卡特别成就奖和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提名。可见,圣洁与可爱是白雪公主形象最为突出的特征。在迪斯尼动画中,美丽女性所代表的便是美好和善良。可见,无论女性在动画中以弱者或强者出现,其类型化的角色处理都妨碍了女性真实形象的呈现。

从爱情中获得救赎:迪斯尼经典动画女性形象分析

本章以动画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造型和精神负载两个方面,探讨女性角色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动画中所呈现出的变迁,并以动画作为另一种叙述角度丰富我们对女性在社会中角色和地位的认知和思考。用“从客体到主体”这一标题,无非是想凸显女性在动画中从被欣赏和被观看的客体到以个性和人格魅力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主体。但是,本文并不试图完整地呈现这个转变轨迹,而是拟用动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女性、少女和年长女性为例,说明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在动画中所体现的自主意识,并反映出社会对女性价值认知的变化,以此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

谈及女性形象,不可回避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这两个词其实都源于英语feminism,翻译成中文后两种译法各有侧重,反映了女性研究在中国经历的不同阶段。“女权主义”这种译法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密不可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重在强调女性争取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女性主义”则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研究者对女性认识的转向,其重点在于强调和尊重女性自身的特质,“在主体意识上注重人文主义与自身意识和内心体验的结合,努力追求她们作为人在人格上与男性的平等与自由,并力图克服女性自身的异化。”[1]女性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成为这一阶段女性研究的着眼点,这是从女性自身的内部进行反思,而“女性主义”显然更符合这种研究趋势,已被当今大多数的学者认可和采用。(www.zuozong.com)

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在历史上掀起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高潮,以女性获得选举权为目标。各国女性获得选举权的时间不一,美国女性于1920年获得完全的选举权。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其主要目标是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这次运动规模宏大,由发源地美国波及主要发达国家。当时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应当克服自己的女性气质,努力发展男性气质,其中包括独立性和攻击性。”[2]可见,这一阶段女性对自身的认识与80年代后女性研究者所倡导的尊重女性自身特质还有一段距离。西方的女性研究也在同时期掀起了热潮,女性研究成为一个正式的研究领域。

以上对女性主义的简单陈述旨在为本章的研究对象提供相应的文化语境,以揭示动画中的女性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论及的动画中的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与同时期女性的实际社会地位及学界所倡导的女性特质既有同步性,也有一些“时差”和“错位”。这一方面反映了动画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由于商业运作的干扰,使其在女性问题上持保守态度;但另一方面,近几年一些动画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大胆挖掘,也体现出导演对女性问题的超前思考和独特见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