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地的胸襟:如何正确面对沉没成本

甘地的胸襟:如何正确面对沉没成本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地的态度值得我们赞赏,这件事也启示我们怎样面对已经失去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即经济学中所说的“沉没成本”。简单来说,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过的并且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精力、金钱、时间等称为“沉没成本”。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不可更改,其实这就是一种沉没成本。根据成本的形态,沉没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他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在做决策时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

甘地的胸襟:如何正确面对沉没成本

“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被印度人尊称为“国父”,他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社会行动,带领印度走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这一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和平变革主义者。

一次,甘地乘坐火车出行到外地,在车站正巧碰见了一个熟人。两人多时未见,寒暄许久,直到火车即将启动时,甘地才匆匆上车。就在他刚刚踏上时,火车正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被车门夹住,不慎掉到了车门外。旁边人刚想劝他别在意时,却见他迅速脱下了另外一只鞋子,扔向刚才那只鞋子掉落的地方。这一举动令其他人疑惑不已,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拾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收获。这双鞋的价值就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面对丢失的鞋子,甘地的态度是豁达的、坦然的、乐观的,他并没有为此介怀。因为丢失的这只鞋对于他而言,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无法回收,所以他选择以博大的胸襟坦然面对。

甘地的态度值得我们赞赏,这件事也启示我们怎样面对已经失去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即经济学中所说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事情已经发生,并且任何决策都无法再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还要考虑自己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投入过成本,以及这个成本是否可以收回。简单来说,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过的并且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精力、金钱、时间等称为“沉没成本”。

关于“不可收回”的概念,我国有一个经典的成语典故,是对它最好的解释——覆水难收。

这则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讲的是:朱买臣是西汉时期的一个书生,他出身贫苦,条件艰难,但是一直坚持读书,从不放弃理想。作为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朱买臣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能力赚钱来养家糊口,因此在他寒窗苦读期间,家庭全靠他妻子一个人支撑。几年时间过去了,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清苦、看不见希望的日子,于是离开了他,改嫁一个相对富有的人家。

几年之后,朱买臣一举高中,光耀门楣,被封为太守。在他衣锦还乡的时候,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围观的乡亲们,包括他的前妻。当前妻看见朱买臣身着官服、头戴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地走过来时,不禁后悔离开他,于是找到朱买臣,希望能和他复合。朱买臣听了之后,让下人端来一盆水,然后当着前妻的面泼在地上,对她说:“泼出去的水,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不可更改,其实这就是一种沉没成本。当朱买臣的妻子决定离开的时候,这个决定就已经无可挽回,即使她再后悔也不能改变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假设你在网上买了一件家电,已经提前付了款。但是东西寄过来之后,你发现质量并不是很好,于是你去联系卖家,想要退款。但是卖家不给退只能换,而且来回的邮费还需要自己付。你支出的钱已经收不回来,那么家电的价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而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是不可控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比如,一家三口一起出去吃饭,点了餐之后,一结算是270元。服务员跟他们介绍说,餐厅今天举行促销活动,消费满300就返30块,建议他们再多点一些,但是爸爸觉得点得已经够多了,就说待会儿再看看。(www.zuozong.com)

用餐的时候,一家人感觉这家餐厅的菜非常难吃,简直是在浪费钱。这个时候,孩子提议道:“不如我们再点一点饮料、冰激凌,凑够300块让他们返钱好了,反正也没有多花钱。”

但是爸爸在考虑了一番后,还是算了,没有再点,直接结账走了。孩子有些不高兴,爸爸就解释说:“他家的饭菜都这么难吃,冰激凌也不见得好吃,而且我们已经吃得很饱了,就算冰激凌是免费的,但是为了不浪费,难吃也要吃下去的话,就会伤害身体了。”

其实仔细想想,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好比你花5元钱买了一瓶饮料,结果回到家打开盖子才发现口感很差,但是为了收回成本,不浪费,你还是把饮料喝掉了。这样一来,你不但损失了5元钱,还喝了一瓶非常难喝的饮料。但是其实这5元钱根本就已经无法收回了,已经是沉没成本了。

而有些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如你买了某样产品,过了几天之后,你发现这件产品对自己的用处并不大,不是很实用,然后你就拿到二手市场去卖。这个时候,你卖出的价钱不可能和你买的时候的原价一样,用的时间越长,卖出的价格就越低,那么中间的差价也叫沉没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沉没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根据成本的形态,沉没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一般来说,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其沉没成本就越少,越是固定资产越容易沉没。“现金为王”的观念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手里握着现金才是最稳妥的。

那么面对沉没成本,我们应该怎样做?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曾说:“普通人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没成本’,这是一种睿智。”他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在做决策时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

他举了个例子:假设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在看了将近半小时后,你觉得这场电影简直糟糕透顶,是场灾难。你既想离开电影院,又可惜花出去的钱,舍不得离开。但是你应该明白,不管是去是留,钱都已经花了,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斯蒂格利茨不愧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他用通俗的话语道出了生活和投资的智慧。

而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理念与之相同。他们认为,一个理性的经济学者应该忽略沉没成本的存在,因为过去已经过去,盈亏都与今天无关。

不计较沉没成本,反映了一种快乐的、健康的、向前看的心态。既然钱已经花了,再后悔也于事无补,所以应该抱着免费享受的心态来决定是否继续下去,就像甘地一样。这才是理性和明智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