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变暖大骗局:科学与利益之争》

《全球变暖大骗局:科学与利益之争》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变暖大骗局》这部片子有很多不实之处,它甚至不是怀疑而是误导性的片子。波斯纳和贝克尔很早就开始给全球变暖估价,像碳交易一样,在一些经济学的著名知识分子那里,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很可能是一门生意,彻头彻尾的利益。波斯纳在《大灾难:风险与应对策略》一书中认为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美国TerraPass公司专门为那些担心全球变暖的人们提供碳服务。波斯纳指出,这是个不科学的做法。

《全球变暖大骗局:科学与利益之争》

《全球变暖大骗局》这部片子有很多不实之处,它甚至不是怀疑而是误导性的片子。如果时间允许,我愿意和大家一分钟一分钟地过一遍片子,剖析其中的误导性信息。

事实上,在英国拍片时,摄制组想找一些发表过专业论文、在同行中有名望、不同意气候变化科学家,但未能如愿。在美国拍片时却找到几位反对气候变化观点的学者,但赞同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有几万名,他们有很多证据证明气候变化正在发生。

——英国BBC时事与新闻栏目监制、

著名环境记者杰瑞米·布里斯托

十多年来,好莱坞各种灾难片科幻片都在气候恐慌上大做文章;玛雅预言和2012的末世景象,好像近在眼前。但在2011年年末的南非德班气候谈判上,已经听不到这种恐慌的忧虑,知识分子们被一群政客替代,他们在大会上提出各种意见,特别是在气候变暖的责任分担上争执不休。美国人认为自己没什么特别的历史责任,过去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希望《京都议定书》成为一张废纸,但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不买账。双方争议的最大问题是,到底怎么计算污染的数值和责任。

据说,牛粪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超过工业排放——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牛粪就可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全球变暖和碳交易都成为各国抵制的阴谋,欧盟航空碳排放税收受到欧盟以外的航空公司的结盟对抗。剑桥大学古气象学家卢克·斯金纳在研究中指出,即使现在停止碳排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仍会在至少1000年内处于升高状态,所储存的热量可以阻止下一次冰河时代的到来。全球变暖虽然可怕,但更加可怕的是冰河时代,此前的生物灭绝现象都爆发在冰期。

波斯纳和贝克尔很早就开始给全球变暖估价,像碳交易一样,在一些经济学的著名知识分子那里,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很可能是一门生意,彻头彻尾的利益。

波斯纳在《大灾难:风险与应对策略》一书中认为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一夜之间全球变暖的小概率事件的损失会大得惊人,不过科学家和政府的决策者们更关注全球变暖的成本与长期影响,这个时候贴现率的确定和调整才是最为重要的。

假设一个人现有1美元的本金,利率是5%,那么一年后就会变成1.05美元。也就是现在这笔钱如果拿去做投资,一年之后就会得到1.05美元,如果你现在的消费意愿更强些,不会等待未来的1.05美元,而是现在的1美元。但是如果我们思考当前该花多少钱抵消2107年全球变暖造成的成本损失,这个方法就失效了。

假设我们预计的成本是1万亿美元,贴现率是5%,降成本贴现到现在是76亿美元。如果贴现率变成10%,那么会进一步减少到7300万美元。显然与其当前花费巨资防范全球变暖的损失,还不如每年用一定的金钱来预防。

美国人计算出他们可以什么也不做,欧洲人认为自己可以做点事情换些外快,亚洲人认为自己需要做点什么,但是首先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得做好了再说。

贝克尔本来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于大国间的热烈讨论不感兴趣,不过他认为根据现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计算方式,未来的全部效应都贴现到现在,那么不同的贴现率就有不同的预测损失。他指出波斯纳的解释不过是这么一件事情:贴现给当代人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哪怕贴现率只有3%,50年后温室效应对人们的影响仅是50年前的1/4而已,百年后仅仅是1/6。这就是说,从长期看,比如美国政府的各位政客肯定会认为温室效应是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波斯纳打圆场的方式是,改而强调高的贴现率,实际上代表当前人们可以用最好的办法对付全球变暖,比如利用核能和人造细菌,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虽然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为高贴现率提供了支持,贴现时间越长,未来价值缩水就越大。(www.zuozong.com)

现在有几种观点来看待我们为了后代所采用的巨额费用。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成本已在实际生活中显现出来,应对成本还会逐渐增加,用一个确定的贴现数字是一种误导。

第二种观点说,任何时候全球变暖风险的巨大代价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单纯在现在考虑,贴现的作用无关紧要。

第三种观点说,征收高额能源税减少我们的消耗量,这样做有利于国家安全,可以减少美国对石油的依赖。美国的能源税会让那些排放大国,比如中国和印度也模仿美国的做法。

贝克尔认为这对后代人不公平。耶鲁大学的诺德豪斯教授已经在这方面的成本计算上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强调资本、消费和储蓄的长期收益,另一个教授斯特恩计算出的损失远远超过诺德豪斯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贴现率问题。

对于子孙后代的行为体现了贴现和未来收益、成本的重要关系。许多父母爱孩子超过爱自己,那么对于子孙后代的馈赠太少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伤害。

其实全球现在的污染,不能不说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错误观念的遗产。蒸汽机出现的时候,有人担心煤矿可能不足,美国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煤,但今天美国的煤的实际使用量要比1913年少得多。如今,因为缺乏好的设备、技术投入不足,美国不久将沦落为煤炭出口国。

后代总是胜过前代,过去150年来这个趋势十分明显,从收入、健康教育和其他可衡量的标准上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后代人都比前代人活得更加幸福。技术进步并没有出现停滞的形势。波斯纳的说法说明,150年后的温室效应对人们的效用也不会很大,可能400年后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常识告诉我们,未来技术进步很多,积极的贴现率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技术因素的重要性。

真正需要人们关心的恐怕是那种个人碳交易服务的效率,不管是贝克尔还是波斯纳都对这种服务嗤之以鼻,除了碳交易是个空头概念之外,还因为这种服务可能并不会发挥想象中的作用。

美国TerraPass公司专门为那些担心全球变暖的人们提供碳服务。你提供开车、出行和房屋大小的信息,公司就计算出你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后根据你购买的二氧化碳减排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从原则上讲,如果你要求公司抵消你所消耗的全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你对全球变暖加剧所造成的影响则为零。但碳运动其实是对“限额与贸易”污染控制方法的一个回应,这个方法今天也就停留在几个国家的小范围人群里,交易的数量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波斯纳指出,这是个不科学的做法。因为二氧化碳迟早要被大气吸收,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排放速度稳定,那么大气密度还是会增加,而且还让人们产生部分错觉,即那些排放量为零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为抵御全球变暖尽了全部的力量。如果美国100万个富裕家庭都做了,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这里面根本抛不开历史积累的因素。

碳交易本质上不过是一个没有多少产业基础的说法,如果不是确切地同产业挂钩,能够建立几个准确的关系,终究是个概念泡沫。在未来,可以想见,找到让碳交易从抽象概念走向现实操作的方法,才是应付全球变暖的切实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