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过程方面,男孩子与女孩子有不同之处。让我们来看看女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形成的。
男孩子与女孩子的发育并不是互相对称的。女孩子也是从母亲那里出生的,而不是父亲。于是幼儿时期的女孩子跟男孩子一样,首先是对母亲怀有爱恋之情。但是,当她们第一次看到男性性器官的时候,她们会因为自己没有阴茎而感到自卑,然后会憎恨母亲将自己生成了这个残缺的样子。接下来,她们意识到了母亲也没有阴茎,于是她们对母亲的幻想也就破灭了,转而将爱恋之情指向了父亲。这就是女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过程。
即便是看过上面那些内容之后,我敢说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相信幼小的孩子居然会对父母怀有性欲上的爱恋之情。很多人会认为“反正我小时候可从来没这么想过”。但是必须要指出一点,上面所说的东西其实都发生在潜意识当中。也就是说,即便是小孩子本人也不能十分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感情。或许还有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小孩子怎么可能会有性欲这种东西呢?人要到青春期以后才会性成熟、才会有性欲,不是吗?实际上,在弗洛伊德提出“幼儿性欲”理论的时候,这个理论就遭到了猛烈反驳。大家都一厢情愿地认为,小孩子跟性这种东西是绝缘的,小孩子是如同天使一般的存在。但是弗洛伊德主张,小孩子对父母所怀有的感情说到底就是与性有关的。
①幼儿时期的女性一开始的爱恋对象也是母亲。
②注意到自己没有阴茎,于是对生出身体残缺的自己的母亲产生了憎恨。
④直到步入青春期,爱上了别的男性之后,她们的俄狄浦斯情结才会消退。
如果俄狄浦斯情结没有正常消退而继续成长的话……就有可能出现神经症。(www.zuozong.com)
总之,小孩子也有与性相关的感情(性欲),而且这跟神经症状有很大的关系。
在弗洛伊德的论文当中,他多次提到精神分析的方法与夏洛克·福尔摩斯(柯南道尔的推理小说的主人公)的推理非常类似。弗洛伊德自己就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忠实读者。对于弗洛伊德和福尔摩斯来说,不仅仅是推理方法相似,他们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可卡因依赖症。
19世纪末,人们发现从南美的一种名叫可卡因的植物当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成分(就是后来所说的咖啡因)具有类似于麻醉药的效果。后来,这种东西传到了欧洲。法国也在出售一种混合了可可的葡萄酒,并且这种酒很有人气。
夏洛克·福尔摩斯在没有委托人来找他的空闲时间,就无精打采得好像要死掉了一样,但是时不时地喝点可可后精神活力又来了。
弗洛伊德也把可可看做自己的疲劳恢复药一样,时不时地就喝它。因为喝得太多了,产生了依赖症,后来出现了很严重的副作用。值得庆幸的是,弗洛伊德并没有死在可卡因依赖症上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