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作为一个近现代的艺术新手段由西方引入中国,并与中国的线描相结合,被现代以来艺术家们广泛采用。速写主要以线条为主,可以简洁明了,往往几根线条就可以抓住对象转瞬即逝的神态动作,高度精炼概括;也可以后期加工,画得繁密精细。杜滋龄非常重视以速写沟通生活,其速写也主要以简练明快为主,不纠结于琐碎的细节,从大处着眼,线条或凝练厚重、或飘逸洒脱,情感丰富,不拘一格。杜滋龄速写的灵动之感既源于对象的内在气韵表达,亦显现于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感悟,两者高度统一,说白了以最纯粹简练的途径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自古以来能做到这点的画家并不多见,因为单纯用技巧堆砌起来的画面反而会阻碍艺术家真实内心的表现,显得虚伪。近代的大家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如果单论技巧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画家不在少数,但是难得的是没有几个画家能像他们一样真实直白地袒露内心。画家如果一味地掩饰或者遮遮掩掩地回避内心的真实,这样无疑会使艺术价值大打折扣。艺术家个性与内心真实的表达其实是现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潮流和需要,这就不得不涉及到一个概念,即“现代性”。
“现代性”的起源是一个广泛深远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兴起无疑可以被视为现代性缘起。现代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组织结构方面,现代性标志着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世界性的商品、市场与劳动力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行政组织和法律体系;其二,思想文化方面,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开始建立,教育体系以及大规模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这些思想文化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发展。”在人文学科的思想家看来,现代性更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变迁方面,而马克斯・韦伯则从宗教与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分离角度出发来理解现代性。在文艺方面,真正表现出现代性的标志是波德莱尔的出现,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浪漫主义,但是在重情感的基础上挖掘出灵性的力量,也就是思想性和观念性。他完成了对困扰他的常识的超越和回归;以及对束缚他的伦理的超越和回归。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之一,是他针对浪漫主义的重情感而提出重灵性。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思想。他总是围绕着一个思想组织形象,即使在某些偏重描写的诗中,也往往由于提出了某种观念而改变了整首诗的含义。
所以综合来看现代性有以下特点:一、无限进步的时间观念;二、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组织机制与效率问题;三、以人的价值为本位的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观念,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所以在现代艺术中如果一味迎合传统,复制古人的经验也就无法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特征。
现代性首先在欧洲,后来在北美,再后来又向全球扩展,它是自启蒙以来的思想家们、哲学家们、作家们和艺术家们不断追问的应然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与健全的人格应当是怎样的?
当然杜滋龄速写表现出来的现代性其实是一个大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的思想、历史、人文内涵。自19世纪末“西学东渐”以来,但凡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几乎都受到这种现代性的影响,杜滋龄也不例外。(www.zuozong.com)
【舞蹈】 法国 马蒂斯作品
【藏族夫妇】 杜滋龄作品
所以从以上意义上来看,杜滋龄速写中的现代性其实是世界现代性的一部分,其包含的进步意义必须放眼于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度才能真正洞悉。也就是说,在追求进步与平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种共识的时候,杜滋龄的艺术也同样具备了这样一种高瞻远瞩性,而不是静止、孤立地满足于现状而沾沾自喜。当然,杜滋龄速写表现出来的现代性并不完全是对西方的借鉴,更是骨子里的以传统中国文化进步因素为内核。因为中国画自明末清初以来也出现了与现代性类似的发展现象,也就是个人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对笔墨形式语言的空前推崇与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杜滋龄绘画的现代性其实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一致的。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开启了知识分子对封建权威的怀疑,更是首次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专制制度者。他们是中国最早的思想启蒙者,在绘画方面也有相对应的画家如石涛等。像徐渭、八大、石涛、髡残等的绘画风格可能就被正统斥为粗野陋俗,但是是八大、石涛实际上已经向未来开启了一道新的大门和风格趣味,这条道路是符合近现代人追求积极进取、个性解放以及自由的精神的。杜滋龄的速写作品同样秉承了这一文脉源流,其作品并不追求复古,而是以现代的审美眼光与时代感受来把握创作,从这点看杜滋龄速写的现代性无疑是传统创新精神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相对西方现代性的出现,中国绘画发展亦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具体表现为复古与创新两种绘画发展思路的斗争。人物画自诞生以来其重要的出发点是“成教化,助人伦”,发挥政治劝戒作用或者宗教释义作用。最初的人物画由较为单一的功能发展到以后又增加了婴戏、肖像、游乐、宫苑等种类以及文人墨戏之作。由此可见人物画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的过程,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的人物画是否就应该重复上古、中古以来的老路,要不要创新?要不要重新拓展题材、语言与意境?从古代人物画的总体特点来看是趋于内敛和恬静倾向的,这种倾向符合古代文人以及封建体制的需求。但是,今天人们所面临的文化环境已经跟古代大相径庭,所以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无不是在呼唤一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富于时代特点的人物画风格出现。杜滋龄的速写强烈地透露着现代人文气息,这既是绘画创新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