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楷书的笔顺
笔顺也称笔序,是指汉字笔画或构字部首书写时运动的方向及先后顺序。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书写习惯,总结了一定的笔顺规则。依照这些规则来写,不仅便于点画得势,脉络贯通,把握字的结构,将字写好,还有助于提高书写速度。否则,书写起来就会感到不方便,如果养成了错误书写的习惯,还难以纠正过来。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如下。
(1)先横后竖。
(2)先撇后捺。
(3)从上到下。
(4)从左到右。
(5)从外到内,指两面或三面包围的字。
(6)从内到外,指下包上或左下包右上的字。
(7)先里头后封口。
(8)先中间后两边,指竖在中间而地位突出,或左右包中、或中间大两边小且相同结构的字。
以上八条是基本的笔顺规则,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面再补充四条规则。
(9)点在下面或左上,一般后写。
(10)竖在横左面,一般先写,竖跟其他笔画相交,底下没有档笔,一般后写。
(11)横竖笔画组合的结构,最底下的横最后写,有的字横在中间也后写。
(12)由竖组成的笔画如竖折、竖弯钩等,跟别的笔画相交或相连的一般后写。由于汉字结构形式比较复杂,上述笔顺规则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般书写习惯,个别字还可以用不同的笔顺书写,如“力”字,可先“丿”后也可先
”后“丿”,在书写实践中要灵活掌握。虽然在章书中笔顺变化很大,但以上介绍的这些基本原则”是不变的。
二、楷书的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也称字根,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好偏旁部首的写法,对写好汉字十分重要。
楷书偏旁部首在字中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合体字的结构不外乎上下、左右、内外三种基本形式,偏旁部首与此相对应,则可分为字头、字底、字左旁、字右旁、字框等五种形式。
1.字头、字底
字头、字底具有对称均衡的特点。写上下结构的字,关键就在于写好字头、字底使之对称均衡、上下呼应。一般来说,字头要相对轻些,写得紧凑些;字底相对重些,写得宽舒些,以垫托上方,并且要根据上部的伸缩和宽窄来做相应的变化。这样上紧下松,左右平衡,就能给人以上下均衡、重心平稳的美感(见图3-8)。
2.字左旁、字右旁
左右结构形的字是由字左旁和字右旁组合成的,左右偏旁一般决定字的高度。陈绎曾说:“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在右者亦然。”因此,写这类字要处理好左右两部分的关系,应注意偏旁容让,或左收右放、或左放右收,使之左右相让,主宾分明,有呼有应,结合紧密(见图3-9)。
3.字框
写带字框结构的字,关键在于写好字框。字框是字的外轮廓,它的大小决定字的大小,一般字框要写得紧凑一点,看上去,才使人感到与其他的字大小一致。再者字框形状不一:或正方形,如“国”、“因”等,要写得饱满方正;或长方形,如“日”、“目”等,要写得窄长一点;或扁方形,如“口”、“曰”、“四”等,要写得扁一些并要上宽下窄(见图3-10)。
图3-8 字头、字底
图3-9 字左旁、字右旁
图3-10 字框
三、楷书的结构
所谓结构,也称间架、结字或结体,即单个字中对点画的组织。汉字是由基本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这种基本笔画搭配组合的方式就是结字原理称结构规律,楷书是最标准规范的书体,而每个字又有各自不同的形态。因此,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斜正及偏旁部首的大小等都要求一丝不苟,不能任意改变,包括字的组成成分的宽窄、大小、高低等搭配都须遵循结构原理的规定,互相关联、彼此照应、谐调统一。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要想把楷书写得端正、美观,就必须首先学习和研究汉字的结字原理。
(一)楷书的结字原理
汉字的结体变化丰富、姿态万千,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结字规律,这需要在临帖中揣摩和体会。从美学观点出发,毛笔楷书的结字规律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原理。
1.匀称原理
匀称即均匀适度,指一个字的各笔画在形状大小、距离远近、位置排列上均匀适度。
这种结构形式稳重、整齐、严肃,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横空均称:即在一个字中,只有三个以上的横,横与横之间的距离相等。
(2)竖空均称:即在一个字中,如果有三个以上的竖,竖与竖之间的距离相等。
(3)满而不虚:一般指包围或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要写得均匀居中,同外围结构结成完美的整体。
(4)小大、大小:小大是指笔画少的字可以写得大些;大小是指笔画多的字要写得小些,要疏密均匀。
2.协稳原理
协稳即协调平稳,指一个字各笔画和各组成单位之间要协调平稳,不失重心。遵循这一原则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www.zuozong.com)
(1)主笔:主笔画一般能决定字的长度或宽度,它写得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字的面貌。在一个字中,主要能调整各部分之间的重量分配,对字体的协调平稳起很大的作用。能做主笔的主要有长横、长竖、大撇、大捺、戈字钩等。
(2)穿线:在上下结构或单体结构中,假想一条垂线穿过这个字的重心,那么穿线左右笔画分布当力量均匀。
(3)撑住:字体独立,下部窄小,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稳健,给人的感觉是底部虽小,但足以能承托上部的压力。
(4)偏侧:字体中有偏侧的部位,要控制适度,协调力量,掌握重心。
3.大小原理
匀称、协稳是对楷书结体的总体要求,但字形在匀称、协稳的基本上还要有变化,才能灵活多样、洒脱自然。大小原理就是其中一个变化原理,它要求字体的部分与部分、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大小变化、比例适度、搭配合体。这里主要说明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1)附丽与贴零:在左右或上下结构的字中,两部分之间大小相差悬殊,较小的部分要注意贴附在较大的部分上,使得整个结构既有大小之分,又有整体之美。
(2)上下结构的大小变化:有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中间大两头小等几种形式。
(3)左右结构的大小变化:有左右同大、左小右大、左大右小等几种形式。
4.让就原理
汉字的点画偏旁有开有合、有向有背。如果相向而相犯,则不便舒展、碍手碍脚;相背而相离,则结构松散、有失整体。书写时应以“向不犯碍,背不脱离”为准则,注意向背开合,收放相顾,朝揖相让。这样上下合体、左右调和、顾盼相生、血脉连贯,给人以呼应衬托,融合协调的美舞之感。
(1)朝揖:一个有偏旁的字必须左右相顾。
(2)避就:指左右结构或左中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分之间的彼此相让,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5.神势原理
神势指汉字中笔画的方向性和整体取势,即字的结构与结构间笔画间的方向关系。
(1)相向或相背:有的字两部分方向都朝中心,即相向;而有的却都朝向外,即相背。
(2)回抱:字中向外伸出的横折钩或竖折钩等笔画,书写时总体笔势都向字的中心抱合拱揖。
(3)意连:笔画似断,而笔意连贯。所谓笔势连贯,就是方向定势的相互呼应。
(二)楷书的结构分类
汉字的结构分为“独体结构”和“合体结构”两大类。“独体结构”即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结合而成的独立的汉字,它不和其他汉字结构单位发生搭配关系。“合体结构”即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部首或独体字组合搭配而成的,分为六种类型,即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品字结构。
1.独体结构
(1)匀称结构:笔画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均匀一致。
(2)平衡结构:左右对称,重心居中,平衡谐调。
(3)随形结构:字有高长、矮宽的形态因形而异,不可强求一致。
2.合体结构
1)左右结构
(1)匀称组合:左右两部分大小宜均,右边稍强。
(2)宽窄组合:左宽右窄或左窄右宽时窄要让宽。
(3)大小组合:左大右小时,右边部分的位置宜居中;左小右大时,左边部分的位置宜居中稍高,以掌握重心。
(4)错落组合: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两部分不在同一直线上,呈上下错落形态。
2)左中右结构
(1)宽窄组合:中窄、中宽、左窄中右宽,窄要让宽,三者须匀称谐调。
(2)大小组合:左边小时,小的部分宜居中偏高;左边大时,大的部分宜长;中间小时,小的部分宜高。
(3)错落组合:右侧位置稍低,左中侧位置稍高。
3)上下结构
(1)上宽下窄:又称天覆,上面笔画向宽伸展而盖下,下面窄小。
(2)下宽上窄:又称地载,下面笔画向宽伸展承载起上面,上面窄小。
4)上中下结构
(1)上盖下:上面笔画伸展宽大,中间宜小,下面稍宽以呼应上面。
(2)下承上:下面笔画伸展宽大以承上面。
(3)居中伸展:中间的笔画向右伸展,上下基本谐调一致,使居中部分形成承上启下的作用。
5)包围结构
(1)双向包围:包括左上包围、左下包围、右上包围,外部主笔稍长以包住内部。
(2)三面包围:包括左包右、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时外框上短下长,内部位置居中;上包下时外框左右相对、右边略强,内部位置居中稍高,不可坠下;下包上时外框不宜过高,内部位置贴下框居中,不可悬空。
(3)全包围:外框要正,左右相对,内部笔画均匀,位置居中。
6)品字结构
(1)正品字:上部居中,下面拉开以承上。
(2)倒品字:伸展夸张下面部分中的横势笔画,将倒品字结构变通为地载结构。如下面部分没有横势笔画,应随就其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