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世纪英国美术的分析介绍

19世纪英国美术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19世纪英国美术英伦三岛,雨水充沛,烟雾飘渺,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这里常年树木葱郁,繁花似锦,山间流水潺潺,大海波涛不断。19世纪是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尤以水彩风景画闻名。但19世纪英国这种贩卖活动仍未收敛。19世纪末,英国画坛的拉斐尔前派是继以透纳为代表的外光派之后又一重要画派。

19世纪英国美术的分析介绍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美术

英伦三岛,雨水充沛,烟雾飘渺,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这里常年树木葱郁,繁花似锦,山间流水潺潺,大海波涛不断。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造就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为英国风景画提供了极佳的蓝本。

早在18世纪被称为“英国风景画之父”的威尔逊,其独立的风景画,以对光的细腻感受而著称,表现出一片丰富的色彩世界,他的艺术实践把风景画创作纳入到艺术史之中,并成为英国风景画的奠基人。

19世纪是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尤以水彩风景画闻名。以约翰·克罗姆为首的画家,形成以描绘诺威契景色为主的诺威契画派,为英国风景画鼎盛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到了透纳、康斯泰勃尔时代,英国风景画已真正摆脱意大利、荷兰与法国绘画的影响而登上艺术的顶峰。

透纳、康斯泰勃尔的作品,把各种并置的色彩呈现在人们眼前——红色、橘红色、绿色、蓝色和黄色的闪烁和跳动,那洁净如洗、清澈澄明的天空,那无边无际的葱翠草坪林木茂密的英国乡村,那红白相间的房舍、泥泞潮湿的土地和沾满晶莹露珠的花朵,它们是英国之魂。以它们为创作的契机,奇妙的幻想与激动的泪花从此不断地流入绘画领域。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1851)出生于科文特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10岁时,父亲送他到他的叔叔那里当学徒。透纳最早是跟一位地貌水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画,这影响了透纳早期的水彩画,如《泰布利湖》等作品,他在画面上致力于地理位置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安排,以致评论家们说:“这幅约翰·莱斯特乡间别墅的风景,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只是一幅地志画。”

1840年以后,透纳的作品已清晰地显示了他的水彩画的独特风格。从画面上可以看出其在光色处理的深度与广度上的协调一致,橙色的薄雾弥漫于空中,笼罩着画面,令画面景色朦胧一片,光线在其中闪烁。透纳还把这种透明色的技巧从水彩画转移到油画中。事实上,透纳在其作品中排除了置油画于水彩画之间的障碍,使二者相互交融。

透纳是一位著名的、多产的风景画家,一生共留下作品20000幅,其中包括油画、水彩画和素描。1987年,英国政府在伦敦的南泰晤士河畔一风景区,建立了一座透纳绘画馆,透纳的作品大都珍藏、陈列在这所绘画馆内。

透纳早年曾漫游英伦三岛与欧洲各地,他的风景画表现了大自然的虚无缥缈,宇宙空间的稍纵即逝与变幻莫测,现实世界与往昔岁月都在他的一些作品里熠熠生辉。《战舰“特米雷勒号”被拖往船舶解体场》这幅画,描绘一艘准备退役的著名战舰“特米雷勒号”在金色的落日余晖下正被一只小船徐徐拖向解体场港口。画面上火红的晚霞与碧蓝的海水,使冷色与暖色形成强烈对比,画面宁静而又绚丽,衬托出这艘战功卓著的海舰已结束它的战斗生涯,即将走向“坟墓”的那种悲凉气氛。他的风景画以抒情诗般的情调,表现了大自然的崇高与变幻莫测,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img245

图13-1 战舰“特米雷勒号”被拖往船舶解体场 透纳 英国 91×122厘米 1883年作 伦敦透纳绘画馆藏

英国在殖民地扩张年代,贩运奴隶被认为是合法的。到了透纳所生活的年代,这种肮脏的人口贩卖,早已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但19世纪英国这种贩卖活动仍未收敛。透纳的作品《贩奴船》就表现了这一情景。

画幅上展现的是汹涌的大海,海面上阳光灿烂,近景散见一些飘浮物,船已向远方驶去,澎湃的海涛把前景上一个带有脚镣的奴隶尸体翻了起来,一只脚浮在海面上。以它为视线,观者似乎看到了更多的脚镣和尸体,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景象。尽管这幅画并不能证明透纳是为了正义感而作,但那浪漫主义的激情,橘红、柠檬黄、玫瑰红和紫色交织成的色彩音响,正像英国同时代评论家罗斯金在提到透纳风景画时曾说:“如果只用一幅画去证明透纳的艺术是不朽的话,那么他应选择的,就是这幅《贩奴船》。”

与透纳齐名的风景画家是约翰·康斯泰勃尔(1776—1837)。不过康斯泰勃尔的艺术道路不如透纳那样顺利。18岁前他在乡间度过,帮助他父亲管理磨坊。1819年虽被选进皇家美术学会,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824年因《干草车》一画在法国沙龙展出,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才第一次在艺术界引起反响。

康斯泰勃尔的风景画充满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他用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笔触,把恬静的农村景色描绘得极其真实、抒情,自然生动,以致他的作品在法国巴黎展出时,德拉克罗瓦看后,立即奔回自已的画室,修改他那幅正在创作的《希阿岛上的屠杀》画面上的云彩。

此外,康斯泰勃尔的崇拜者英国风景画家波宁顿,在欧洲画坛上也有其特殊地位,特别是他的水彩画,“运用水彩之精妙令人称绝”。1824年他的作品在法国沙龙展出获得了金质奖章,他的艺术甚至影响了法国浪漫主义运动。但十分可惜,这位天才画家只活了26岁就死于肺病。

19世纪末,英国画坛的拉斐尔前派是继以透纳为代表的外光派之后又一重要画派。

1848年一个晚上,3个学画青年——威廉·霍尔曼·亨利、埃弗雷特·密莱斯、加布瑞尔·罗塞蒂在一起翻阅一本由卡洛·拉辛尼奥雕版的意大利14世纪比萨墓壁画的印刷品《死的胜利》,他们发现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绘画更真挚、更率直,而且不受传统法则和风格束缚,形象质朴,寓意性强,对照英国学院里提倡的那些以拉斐尔为楷模的学院派画风,深感近世绘画之不幸。于是他们秘密商定,成立一个协会,即“拉斐尔前派协会”,并于1849年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批作品并在学院的展览会上展出。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生产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加速了贫富分化,导致了失业与贫困,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了很大困惑。而维多利亚王朝却遵循着社会等级化的传统,提倡资产阶级化的绅士风度和长期形成的清教徒式生活。这种思想保守和工业繁荣的矛盾,更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拉斐尔前派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们的精神困惑,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在思想上,他们厌恶工业文明,逃避现实,却又试图从宗教中寻求失落的灵魂

(www.zuozong.com)

img246

图13-2 干草车 康斯泰勃尔 英国 130.5×185.5厘米 1821年作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福特·马道克斯·布朗(1821—1893年)生于法国的加莱,曾在比利时、巴黎和罗马学画,1845年定居伦敦。他在1845年访问罗马时,受到拿撒勒画派的影响,感悟到早期文艺复兴艺术的真谛。回国后,提出了“返回自然”的主张,认为艺术应该发人深省,切中时弊,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作品。他的艺术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拉斐尔前派,虽然他没有加入这一画派,但却是影响该画派产生的先驱人物。

《告别英国》这幅画是布朗在1812年英国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的背景下,有感于一位雕塑家移民澳大利亚而创作的。椭圆形的画面中表现了一对即将离别祖国的夫妇,刻画了他们怅惘、留恋的神情。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交待得十分清楚,布朗还为背景中海景作过写生。色彩的表现十分成功,写实而抒情,阴沉的背景起到了渲染主题的作用。整个画面充溢着一种令人激动不安的情绪,反映了19世纪末英国社会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的恐惧感。

拉斐尔前派画家的作品总是使人感觉蒙上一层伤感的情调,例如在但丁· 罗赛蒂的《白日梦》、约翰·埃· 密莱斯的《盲女》等作品中,这种情调尤为明显。

img247

图13-3 告别英国 布朗英国 82.6×74.9厘米 1852-1855年作 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藏

《白日梦》是描绘画家热恋一位名叫简·莫里斯的美丽女子,但因爱情遭到挫折,画面上惆怅伤感的女子,只是画家在白日梦中时常梦见的“情人”。

《盲女》描绘两个相依为命的穷女孩,其中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中,并抬头观看那开阔土地上空美丽的彩虹,给盲女讲述她所领悟到的大自然的美丽,而盲女似乎沉浸在想象之中。这样直接描绘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展现英国农村现实的一角,确实具有一种赤诚的直率性。

亨特是拉斐尔前派的发起人和代表画家之一,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幼时即表现出对绘画的兴趣,1844年入皇家美术学院。他的基本功扎实,作品以古代传说与宗教题材为主,一直坚守着画派的信条,他的著作《拉斐尔前派主义和拉斐尔前派协会》是描述该画派的主要著作。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被雇佣的牧羊人》,这幅画的构思取自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一段台词,是亨特作品中抒情味较浓的一幅,表现了阳光明媚的林边草地上,年轻的牧羊人正与农家少女低声耳语。整个画面处于一片明亮的调子中,色彩鲜艳而明快,细节的处理十分精致,树木、羊群,甚至一草一木都好像是在放大镜下画出来的。

19世纪60年代,伯恩·琼斯、莫里斯等人的画风趋于装饰化,作品多以神话传说和《圣经》为题,并赋予画面形象一种伤感而浪漫的象征意味。虽然他们都是罗赛蒂的学生,但实际画风与拉斐尔前派已有所不同,故有拉斐尔前派第二次高潮之说。

img248

图13-4 盲女 密莱斯 英国 86.6×61.6厘米 1856年作 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藏

19世纪英国画坛还有以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弗·莱顿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他的代表作品《沐浴的普绪刻》,无论是从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在强调古希腊精神,恢复自拉斐尔以来所建立的古典的“理想美”的传统。

比亚兹莱是一位插图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是为同时代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莎乐美》剧本所作的插图。由于这些插图具有色情内容,以致使他的艺术蒙上一层“黄色”,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但当他到巴黎后,沙龙主席夏凡尔看了他的画,称赞他是“一位画出了惊人杰作的年轻的英国美术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