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书鸿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启示

常书鸿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的理论研究与油画创作,很好地说明了在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艺术家个体如何持续的在时间长河中面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的积极思考,并在创作中加以表达的事实。

常书鸿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启示

自油画引入中国起到现在,中国的油画家们就自觉不自觉探索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分出了国粹、西化和融合三种不同的学术流向。但是,无论何种趋向,都没有完全将中国传统文化弃之不顾。相较三种观点,中西融合无疑是接受面更为广泛的一种。新中国的文化建立中,随着国家文化导向从学苏到本土的转移,油画民族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探索民族化的油画家们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拓展,政治力量与油画家群体力量凝聚一起,书写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的一笔。

常书鸿以及其他艺术家坚定地走自己的艺术道路,进行融合中西的探索,尽力将个人的独立自主的追求与民族、国家、主体的叙事作了连接与融合,有的已获得成功与认可,有的至今默默无闻。他们的行为,对于今后还将继续的“油画民族化”探索,有先行者意义。对于之前持续的民族化探索,他们是执著的延续者。他们的理论研究与油画创作,很好地说明了在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艺术家个体如何持续的在时间长河中面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的积极思考,并在创作中加以表达的事实。他们的思维,无疑是真正心系中国油画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他们力图在实践中将中西同时纳入作做不断的试验不断的积累,在满足政治的意图中又表现出超越当时政治要求的一面,他们从未放弃艺术的追求与品格。他们的存在,证明了美术界做中西两种艺术表现体系融合的努力,而这种努力,并非只是应时势所趋,它来自于艺术家个体对于文化问题的真诚思考与解决,他们属于“融合中西”的继续探路者和实践者,他们以创作接通了一条持续的民族化探索之脉,他们已展现了前进者的姿态,奉献了个人的新成果。人们对这些作品的喜爱,说明这是一条会获得民众认同,使油画更有生存基础的道路。

中国油画究竟走什么道路,这种对于中国油画前途的思索,是有文化使命意识的画家与理论家必然会触及的,油画民族化仍是一条可行的重要路径。倡导油画民族化的大方向是有必要的,但使“油画民族化”成为口号,或为此设立样板和规范化的模式,则严重违背艺术规律而适得其反。事实上,在全球化背景主导的今天,世界文化的趋同性日益强烈,而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则显得难能可贵。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结果,已起许多人的警觉,文化多元化呼声日高。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自信心正在逐渐高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的油画教学、理论与创作体系,仍然是中国油画有待延伸的命题,相信有常书鸿等老一代油画家民族化实践的基础,有后来油画家们的不懈努力,未来的中国油画建设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img3

图1 人体80×53cm巴黎常书鸿1934年

img4

图2 人体80×60cm巴黎常书鸿1934年

img5

图3 老人半身像49x60cm巴黎常书鸿1934年

img6

图4 湖畔145×88cm巴黎常书鸿1933年

img7

图5 人体习作92×69cm巴黎常书鸿1935年

img8

图6 巴黎春季沙龙金质奖章1936年

img9

图7  G夫人像100×81cm里昂常书鸿1934年

img10

图8 怀乡曲巴黎常书鸿1932年

img11

图9 病妇巴黎常书鸿1934年

img12

图10 画家家庭100×81cm巴黎常书鸿1933年

img13

图11 裸妇60×84cm巴黎常书鸿1934年

img14

图12 D夫人像150×90cm巴黎常书鸿1934年

img15

图13 中国留法艺术家协会合影1932年巴黎

img16

图14 感动常书鸿的敦煌绢画1935年

img17

图15 春梦130x95cm 1936教育部金奖常书鸿1935年

img18

图16 街头幼女北平常书鸿1936年

img19

图17 四川农民重庆常书鸿1942年

img20

图18 猫与裸女常书鸿1937

img21

图19 莫高窟雪景76×45cm常书鸿1945年

img22

图20 雪朝寒雀80×60cm常书鸿1949年

img23

图21 敦煌瓜果90×80cm常书鸿1949年

img24

图22 莫高窟4月初8庙会106×84cm敦煌常书鸿1954年

img25

图23 莫高窟马厩水粉常书鸿1945年

img26

图24 古汉桥水粉常书鸿1947年

img27

(www.zuozong.com)

图25 维修莫高窟水粉常书鸿

img28

图26 莫高窟后院水粉常书鸿

img29

图27 哈萨克妇女116×86cm敦煌常书鸿1954年

img30

图28 食堂颂93×73cm兰州常书鸿1960年

img31

图29 泰姬陵与草坪53×41cm印度常书鸿1959年

img32

图30 印度古堡风景53x41cm1959年印度常书鸿木板

img33

图31 天下雄关54×45cm兰州常书鸿1964年

img34

图32 敦煌秋收图594×312cm敦煌常书鸿与李承仙合作1956年

img35

图33 常书鸿新疆石窟考察日记1954年

img36

图34 敦煌壁画临摹常书鸿1943年

img37

图35 敦煌壁画临摹-莫高窟428窟壁画常书鸿1943年

img38

图36 敦煌壁画临摹-鹿王本生常书鸿

img39

图37 二月堂45×53cm日本常书鸿1983年

img40

图38 红花67×91cm东京常书鸿1983年

img41

图39 香山40×31cm北京常书鸿1983年

img42

图40 常书鸿临摹敦煌壁画舍身饲虎图290x187mm

img43

敦煌艺术的保护神—常书鸿 160×180cm 布面油画 范威 2011年

樊威:油画家、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img44

常书鸿130×97cm×3布面油画 席凯来2011年

席凯来:油画家、副教授

img45

img46

img47

img48

img49

img50

img51

img52

【注释】

(1)王奇生:《近代留学生与中国官僚政治》,赵铭中陈兴唐《民国史与档案论文集》,档案出版社,第5页。

(2)王奇生:《近代留学生与中国官僚政治》,赵铭中陈兴唐《民国史与档案论文集》,档案出版社,第562页。

(3)王奇生:《近代留学生与中国官僚政治》,赵铭中陈兴唐《民国史与档案论文集》,档案出版社,第562页。

(4)游夏茵:《敦煌:常氏精神》,《中国周刊》,2000

(5)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45页。

(6)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7)金维诺:《艺坛之雄永载史册——回忆常书鸿先生》,《敦煌研究》,2004年第3期。

(8)邵大箴:《探索油画民族风格的先驱——读常书鸿的油画》,《常书鸿—吕斯百绘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7页。

(9)牧青:《敦煌的风铎——访著名学者常书鸿》,常书鸿家人提供。

(10)常书鸿:《美与创造的世界》,选自《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71页。

(11)曹庆晖:《关于万青力研究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三原则》,《美术观察》,2000年第2期。

(12)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71页。

(13)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69页。

(14)邵大箴:《融入了中华民族血液——中国油画100年》,《美术》2000年第8期。

(15)邵大箴:《融入了中华民族血液——国油画100年》,《美术》2000年第8期。

(16)邵大箴:《探索油画民族风格的先驱——读常书鸿的油画》,《常书鸿—吕斯百绘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