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舞蹈的个性和民族共性
马 军[1]
现代派舞蹈在中国称之为现代舞,关于现代舞的个性和民族共性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现代舞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是保持传统文化,力求革新,还是打破传统,借鉴西方,照搬西方的一套,可以说,每个现代舞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也无时无刻地在为自己的理念和观点一步步地证明着。
我们先介绍一下现代舞的概况:
西方现代舞并不是概指反映现代题材的舞蹈作品,而是在欧、美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流派,它源于美国和德国。至于为什么叫“现代舞”,可能是为了和当时古典芭蕾舞的“古典”一词相对立而言,因为它是反对西方古典芭蕾舞的僵化传统而产生的。
现代舞的奠基人——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人类普遍要求自由解放的影响下创造了现代派艺术—“自由舞”。19世纪末,因循守旧的古典芭蕾舞处于呆滞阶段,主张“个性解放”的邓肯,反对古典芭蕾刻板的程式和陈腐的内容,认为它限制了表达人类本能的感情和当代的生活观念,她要把舞蹈家从当时芭蕾呆板的形式、空洞的技巧以及人为的服饰和“足尖舞”中解放出来。于是她光着脚、赤着身,只披着希腊式的长袍自由地坦率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当时被称为“自由舞”。这就是后来现代舞派所主张的“舞蹈家不受舞步和姿势的有限语汇的束缚,才能享有利用人体运动的最大可能性,他们可以运用他们的自由和个人气质选择各自认为最有感染力的动作范围。”
在中国舞蹈历史上,1937年从西洋留学回来的吴晓邦先生在抗日前线创作演出的《义勇军进行曲》,便是中国现代舞蹈的第一个作品,那一刻,便是中国现代舞的起源,到今天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www.zuozong.com)
在这60余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动荡的时期,有改革开放的新春天,有中国崛起于世界的历史时刻,但就现代舞的发展,才是最近20年间有所突破。那么在现代舞的个性与民族共性上,我们如何取舍,如何完美地交融,作为舞蹈人都在探索,没有共性就没有个性可言,没有个性,文化便没有了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最后也会消亡。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的舞蹈也无不蕴含着华夏文化的精髓与意念,我们传统哲学中的“圆”,太极当中的柔、刚的相济,无不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舞蹈中。我们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用舞蹈来体现,永远也挖掘不完,但为什么在中国现代舞蹈的创作中我们看到的却很少,多而又多的是对西方现代舞外形的模拟和根本没有意念和精神支持的纯粹的肢体动作。现代舞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对人生,对生命不同形式的表达,它摆脱古典芭蕾对人的束缚,用更人性、更自然的动作理念去表达人们的精神与信仰。那么在内心深处,作为一个现代舞者,更需要的是对精神和意识的理解,也就是对传统的解读,运用现代舞蹈的表达手法,去阐释生活,可以说我们作为舞蹈工作者都得好好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毋庸置疑地用现代舞蹈的意识与理念去表达生活。我们不能说现代舞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对传统的发展与更新,因为现代舞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不是某一种舞种,而是一种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比起以往的形式它更能深刻地表达感情,它用不同于其他舞蹈手法的观念来阐释更真、更人性的生命本体。现代舞是坚决不能够放弃传统,而是要用一种更深刻,更尖锐的眼光去解读传统,使它再生出新的精髓,这是我们需要做的。现代舞就像是一种新的高科技,它华丽,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动作优势,它以更深的,更真的,更完美的方式去表现生活,它的本质和特点在于动作的真实,时而华丽时而朴素,可以得心应手地表达思想与意识,而摆脱了古典舞蹈创作必须得手眼身法步的约束,我们不是说那种“手眼身法步”的东西是不好的,它同样很美,一种古朴的美,但是我们不能容许所有的舞蹈都是这么古板。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们审美范围内,古典舞让人享受,但我们也要允许这种洒脱、真实、华丽的现代舞蹈存在,因为它也是很美的,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古典舞蹈的表达,更能够感染人。现代舞用得天独厚的这种动作工具与独到新颖、打破常规的视角去挖掘生活时,需要的是对传统、对文化的仔细、认真地解读,只有这样,现代舞才可以发展下去;只有这样,现代舞的作品才会成为精华,去撼动人们尘封的内心,才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明珠,才会成为新的文化传统。
在民族共性的怀抱中,现代舞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要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好的手段,方式,没有精神,没有信仰,就什么也不会有了。
【注释】
[1]【作者简介】马军,男,艺术硕士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编创与基础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