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场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周彤燕[1]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舞蹈作为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越发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广场舞蹈的艺术形式出发,探讨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与功能,以便能够对广场舞蹈这门群众艺术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广场舞蹈表演形式舞蹈特征功能价值
一、广场舞蹈定义
1.广场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广场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2.广场舞蹈
关于广场舞蹈的确切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为“广场上进行的舞蹈”,那范围就太广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广场舞蹈的功能和表演区域发生重大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场舞蹈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同时给予了广场舞蹈新的内容。由于广场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在娱乐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使广场舞蹈成为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城市舞蹈。在全国各地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广场舞蹈的影子。
舞蹈艺术不仅能陶冶情趣,而且能增强体质,广场舞蹈也不例外。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不仅可以培养优雅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广场舞蹈教育也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在跳舞的同时接触各种不同的舞蹈种类,了解了丰富的舞蹈文化,广泛地参加广场舞蹈也可以改变人们内向的性格,也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由此可见,广场舞蹈不仅可以使人身心愉悦,还能培养人们开朗的性格,提高自信心。
目前广场舞蹈已经不能从单一的舞种上划分了,而应该以表演形式来划分。现在我们在广场上能看到的广场舞蹈风格多样,有现代舞、拉丁舞、交际舞、健美操、迪斯科,真是种类繁多,而且很多选择在广场、公园、小区舞蹈健身的人们,已经不再单一地去做舞蹈动作,而是形成了衔接流畅、风格不一的舞蹈。由此,广场舞蹈应该是群众自发的、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上自娱自乐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
二、广场舞蹈的形式与内容
1.广场舞蹈的表演形式
广场舞蹈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手段,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艺术表演形式。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大多都不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形式来表演。多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所以集体舞是广场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
2.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
(1)广场民间舞
在广场舞蹈中,民间舞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简洁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常见的主要有汉族秧歌、藏族锅庄舞、回族的花儿与少年等。
汉族秧歌是广场舞蹈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舞蹈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秧歌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接受,主要因为动作简单易学,伴奏音乐欢快热闹,拿起五彩的扇子、扭起火红的秧歌,伴着高亢激昂的唢呐声,一切都在忘我中进行着。秧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女老少都能参与,不仅有健身、健心、健美的作用,更有提高、活跃气氛的作用,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舞蹈性。秧歌不仅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整个广场舞蹈的发展。
“锅庄弦子人欲醉,情歌声声人忘归”,足以见证锅庄舞的神奇魅力。广场上聚集着大量的男女老少,伴随着悠扬的藏族民族音乐,踏着特有的舞步,很多人围成一个大圈翩翩起舞。秧歌与锅庄舞都是简单易学、形式多样、很多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表演的舞蹈种类,所以很受群众的喜爱。
(2)广场健身舞
广场健身舞是非常受群众欢迎的一系列舞蹈,比如健身交谊舞、广场健身操等。
健身交谊舞,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又称舞厅舞、舞会舞、社会舞。交谊舞对舞姿和舞步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舞步洒脱自如,比较随意,它能体现出各个舞种的风格。交谊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已传入我国的几个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五六十年代,交谊舞也是非常流行的。进入80年代后,交谊舞更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娱乐和健身方式。根据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人民群众在体育锻炼的各项运动中,参加交谊舞进行健身的占33.3%。由此可见,交谊舞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交谊舞的热潮。以健康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宗旨的体育模式应运而生,在文体艺术馆和街头广场,出现了由群众自发组织的交谊舞活动中心,它拓展了全民健身的类型,激活了全民健身的机制,也使人民群众身心受益。
健身操可以增强肢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是有氧运动的一种,可以增强人的肺活量。大众健身操训练时,人体机能生理变化随着人体运动开始,机体要产生一系列规律性的生理变化,既适合自我健身也很适合集体训练或表演。它健康、动感、活力十足,又简单易学。
广场健身舞借助于舞蹈动作的韵律及队形变化,或轻重或张弛或柔美或跳跃,对人们的大脑,小脑,腰胯部及膝关节的灵活性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手臂外侧的肌肉,胸部,背部的伸展以及生活中不经常运动到的后肩胛骨。它简单易学,舒展大方,运动量适中,在欢快的音乐下舞者可以尽情释放情感。
三、广场舞蹈的特征
1.表演区域的特殊性
广场舞蹈表演本身的结构、节奏、音乐、情绪、队形这些内容都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表现了广场舞蹈的千姿百态的多样性。形成舞蹈表演形式多样性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民族风格的不同,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历史进程、自然条件造成了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二是文化意识不同,受风俗信仰和文化传统、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表现这些内容的艺术形式。
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中表演,舞台幕布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www.zuozong.com)
2.表演内容的简洁性
由于广场舞蹈表演形式的特殊性,表演现场三面或四面都是观众,表演舞台和观众是整体的,表演现场人头攒动、火爆热闹。这就使得大多数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一定是热情欢快的,广场舞蹈表演形式决定了广场舞蹈不可能表现悲悲切切的内容或演绎非常有意境的作品。广场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蹈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广场这个表演环境不可能用很好的布景舞美来体现很复杂的表现内容。所以广场舞蹈无论是在表现内容上,还是舞蹈结构上都不能搞得过于复杂,只能以饱满的情绪和队形的变化来博得观众的喜爱。
3.表演的自娱性
自广场舞蹈产生以来,自娱性一直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征。群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并不要求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娱。如正月十五闹社火,晨练时的广场舞蹈,大部分都是群众自发性的表演。
广场舞蹈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决定广场舞自娱乐性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广场舞蹈自产生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
4.表演的群众性
广场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他源于劳动生活,是劳动群众走出家庭,置身广场,全身心融入自然环境的场景中,完成一种自我享受,自行传承的过程。不管是原始社会作为人们生活需要所进行的社会集会活动的狩猎舞,还是阶级社会的祭祀舞,发展到今天赋予浓厚的健身气息的广场舞蹈,它的创造者、参与者、传承者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场舞蹈文化的发生、发展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息息相关的,这突出地表现了广场舞蹈的群众性特征。
5.表演形式的多样性
广场舞蹈这种群体性舞蹈,形式多样,有现代舞、拉丁舞、交际舞、健美操、还有迪斯科、秧歌等民族特色的舞蹈。广场舞蹈一般都是动作易学,音乐节奏明快。舞蹈常用的道具有扇子、手绢、腰鼓等。舞蹈表演本身的结构、节奏、音乐、情绪、队形这些内容都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表现了广场舞蹈的千姿百态的多样性。
四、广场舞蹈的功能和价值
1.健体
广场舞蹈具有健身的功能。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2.健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说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意力必然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参加排舞这项运动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3.健智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在排舞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形象记忆、概念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记忆力会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通过排舞练习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的减退,进而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
4.健美
广场舞蹈的练习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与心灵共舞,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姿中,并以高超的舞蹈技艺形神一致地表现出各种动与静的姿态,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体现出美的姿态、美的造型,创设出体育与艺术、健与力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因此,广场舞练习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参加排舞练习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可以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强健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加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很好的健美作用。
如今的广场舞蹈,融入现代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了现代广场舞蹈的风格。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舞蹈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广场舞蹈在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的同时,又以崭新的姿态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广场舞蹈被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在各大城市的各大广场,都会有在广场上舞蹈的人们,其中不乏年轻人。这表示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添了许多乐趣。
参考文献
1.陈爱宝:《广场舞蹈活动中的群众性与现代性》,《剧作家》2006年第2期。
2.张卉:《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读与写:教育学刊》2010年第9期。
3.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
4.朱德明:《浅谈体育舞蹈的价值》,《新课程研究》2009年。
5.徐清:《从广场舞蹈热看市民对群众文化的需求》,《浙江文化月刊》2008年。
【注释】
[1]【作者简介】周彤燕,女,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北民间舞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