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美术水彩画专著和教材

民国时期美术水彩画专著和教材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清末水彩艺术的引入是作为民国时期该艺术门类融合发展的基石而存在的。这时尚未有水彩画专著出现,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所以民国时期理论著述的出现和丰富就不难理解了。

民国时期美术水彩画专著和教材

三、民国时期美术水彩画专著和教材

1.民国时期美术活动大背景

中国的近代美术史是美术群体运动历史,是美术活动家和教育家的历史,作为孤独的个体画家是很难载入史册的。90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叶,中国进入空前的新文化涌入时代。清末民初,这种文化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国的文化侵略敲开的;当然在各个领域也有一些智识之士十分主动的学习西方、同西方竞争。落足于和美术活动密切相关的世界博览会展开研究,能从参展情况、展览反响,分析出中国美术的世界地位、国内的重视程度。水彩画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清末水彩艺术的引入是作为民国时期该艺术门类融合发展的基石而存在的。“日本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爱好艺术的一个民族,相对而言,中国艺术对于西方来说不是那样知名。如果来本届世博会的游客想要了解中国的艺术究竟是怎样,那么他就应该到艺术馆的东北角去参观一下。”这句话摘自《The Greatest of Expositions》这本反映圣路易斯世博会的图册中,可见当时中国的艺术并不为西方各国所了解,是处于展现、推介的阶段,展出的作品必然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品,据资料确实为“乌木家具、刺绣屏风、瓷制花瓶等”,并无绘画作品展出。到了1905年的列日世博会,虽然这是官商合作参展的一次尝试,但广州、上海天津三个城市的参展展品中明确提到绘画作品,不能不让人眼前一亮。到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中国的九个陈列馆中就分列美术馆,教育馆等。“综我国美术馆出品,计为条幅,挂件,屏风,扇面,水彩画多,油彩画少”;“教育馆:我国初等教育出品,分线绣,丝绣,假花,图画,模型,标本等。中等教育,分语文成绩,油水图画,博物标本,手工物品,蚕丝纸货,刺绣刻工等。”中国的艺术品越来越为世人瞩目。这是世博会资料中第一次提到水彩画的展品,这说明早期水彩画在国内以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时尚未有水彩画专著出现,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所以民国时期理论著述的出现和丰富就不难理解了。(www.zuozong.com)

2.民国时期水彩画发展特点及在画坛上所取得的地位

这一时期反映在社会层面上,有上海土山湾工艺工厂的建立及《点石斋画报》的创办;在学术著述上,一批著名学者也分别在美术领域发表自己的学说见解。在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下,一大批进步青年留学东洋、西洋学习美术,又学成回国从事美术教育;各地的美术学校兴起,如北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成立于推翻清封建一朝后不久的1918年4月,是21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和早期革命运动的产物,他在陈独秀的进步思想和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下产生;美术画会,组织也纷纷成立,构成了民国时期美术朝着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发展。归纳起来,这一时期水彩画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水彩画作为一个独立分科的画种介绍引入。随之,展览会中出现水彩画作品的陈列;全面介绍水彩画专著出现与逐步丰富;中小学教材中水彩画的启蒙教育。用我标题中的两句话可以概括其发展特点——“引入和交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