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剧院团管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院团工作的指示》十项规定

剧院团管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院团工作的指示》十项规定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剧院团管理一、《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院团工作的指示》1953年1月29日,文化部颁布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院团工作的指示》,就如何加强国营剧团、私营剧团的领导和管理,以及如何加强戏剧创作的组织领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指示中明确提出了10项规定。

剧院团管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院团工作的指示》十项规定

第三节 剧院团管理

一、《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院团工作的指示》

1953年1月29日,文化部颁布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院团工作的指示》,就如何加强国营剧团、私营剧团的领导和管理,以及如何加强戏剧创作的组织领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指示中明确提出了10项规定。

(1)国营剧团是人民戏剧事业的主要力量,应在剧目思想内容上、表演艺术上和剧团的经营管理上力求改进和提高;使戏剧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国营话剧团、歌剧团应改变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文工团综合性宣传队的性质,成为专业化的剧团,并逐渐建设剧场艺术。

(3)各类国营剧团都要建立正常的剧目上演制度,经常整理旧有剧目和排演新剧目,以逐渐积累一套优秀的保留剧目。

(4)各级话剧团主要应上演反映当前人民生活的剧本,并适当上演其他题材的剧本。

(5)国营戏曲剧团应建立导演制度,以保证其表演艺术上和音乐上逐步地改进和提高,争取在戏曲改革中起示范作用。

(6)国营戏曲剧团、话剧团、歌剧团主要应该在剧场演出,但每年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到工厂、农村和部队巡回演出。

(7)国营剧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反对单纯依靠政府供给的思想及单纯盈利观念。

(8)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指定所属剧场与所属剧院签订合同,以保证所属剧团得到固定的演出场所,在条件成熟时,可将所属剧场交由所属剧团经营管理。

(9)组织文艺作家与戏曲艺人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有戏曲剧本的整理和修改工作。

(10)对私营剧团要进行登记工作,经过民主改革,把在演出剧目和表演艺术上具有较高水平的私营剧团改为私营公助剧团,并从政治、经济、业务、干部等方面加强对私营公助剧团的领导。

二、《关于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领导和管理的指示》

1954年6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领导和管理的指示》。文章中说明:大部分剧团已成为由艺人自己经营和管理的“共和班”式的剧团。这些剧团已由艺人受业主雇佣变为艺人自己合作经营,由包银制变为按劳取酬制,有的剧团并已开始积有公共财产(如戏箱、布景、灯光等),剧团的领导开始采取了民主的方法……但是目前,各地这种“共和班”式的剧团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为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戏剧报》,1954年6月号。)

三、《首都各剧院1954年演出计划》

新年到来的时候,首都各大剧院(团)都制订了全年的演出计划,为了便于观众了解,《戏剧报》记者专门走访了各大剧院(团),将各大剧院(团)制定的计划刊发出来。

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本着全心全意地为北京市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无论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都尽可能地首先到工厂、农村去巡回演出,然后再在剧场公演。为响应文化部春节到农村宣传总路线的号召,将排演《红旗》、《人往高处走》、《月亮湾》、《粮食》、《麦收之前》等独幕剧,同时排演苏联作家安那托利·索弗洛诺夫新作《非这样生活不可》。为继承“五四”以来现实主义的传统,计划排演曹禺的4幕剧《雷雨》。此外,剧院正在准备接受新的排演任务,排演曹禺的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剧目。计划为纪念契诃夫逝世50周年排演一部契诃夫的独幕剧。

1954年2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了《非这样生活不可》,导演欧阳山尊,由刁光覃、赵韫如和耿震主演。1954年7月上演了《雷雨》,导演夏淳,繁漪由吕恩扮演。

四、推行剧目轮换演出制(www.zuozong.com)

1954年11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开始实施剧目轮换演出制,引起了全国各剧院(团)的关注,大家都希望通过剧目演出制度的改革,促进话剧舞台演出艺术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不久,辽宁、上海天津、江西、浙江、甘肃等省市话剧院(团)试行了剧目轮换演出制。

1955年1月,《戏剧报》发表了《制订1955年的上演计划》一文,号召全国各地剧院(团)坚决推行剧目轮换演出制。1955年2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戏剧报》2月号上刊登了演出计划全年剧照,包括《法西斯细菌》、《钢铁运输兵》、《万尼亚舅舅》和《在时代的列车上》。辽宁艺术剧院在5月号的《戏剧报》的封三上刊发了计划演出全年剧照,包括《春风吹到诺敏河》、《战线南移》、《在那一边》、《日出》、《尤利乌斯·伏契克》、《李闯王》。

在各剧院(团)推行剧目轮换演出制的同时,各剧院(团)得到了实惠,但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一直困扰着剧院(团)。

1.有利因素

(1)实行剧目轮换制之前,一个剧目连续上演数月,有演出任务的演员往往因连续演出而导致精神疲惫,而没有演出任务的演员则终年不能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在人力上造成浪费。实行剧目轮换制之后,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有了演出的机会,而且绝大多数演员一边演出,一边还参加新剧目的排练,增加了演出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

(2)两台剧目上演的间隙,演员可以进行调整、休息,使演员更好地保持“演出青春”,使演出水平不断提高。

2.不利因素

(1)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上座率急剧下降的问题,如天津话剧团和江西话剧团,影响了演出收入。

(2)舞台工作人员疲于奔命,工作任务繁重。

面对不利因素,各剧院也开动脑筋,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二,合理调配舞美工作。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实行剧目轮换制之后,舞台设计组和舞台制作工作组开会研究,统一部署。他们的方法是:在设计时先固定许多灯和滑车的位置,由几个戏统一使用,并统一了“起景线”,采用“舞台平面图”和“搬运路线图”,加强灯光表的合理使用,等等,大大缩短了装台、对光等所需的时间和人力。[3]

五、《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

1957年1月,文化部颁布了《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通知中规定:

1.上演创作的话剧剧本,应于除去国家税收及剧场租金后,在剧团所得全部收入中提取3%给予剧作者,作为剧本上演报酬;

2.上演报酬支付办法,暂定每月或每一季度末结算,由剧团将剧本上演报酬直接支付给剧作者;

3.不论中外的剧本作者,暂定逝世20年后,即不再付给上演报酬;

4.本规定于195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