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的、暂时的抑郁和躁狂通常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正常表现,但是这些情绪持续时间很久且非常极端时,我们称之为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 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基本缓解。心境障碍的类型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许多病人有慢性抑郁病史或抑郁与兴奋的病史,但他们的症状从未严重到符合抑郁症或双相心境障碍的程度。如果他们的病程持续两年以上,则可以分别诊断为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双相心境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可能也有抑郁发作可能的疾病。在典型的病例中,双相躁狂症患者会先出现躁狂发作,第一次躁狂发作后可以有一个正常的间隙期,然后是一次抑郁发作,其后又有一个间歇期,如此循环。
实际上,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验过沮丧、哀痛、悲观、绝望等这些不愉快的抑郁情绪,如失去亲人、婚姻破裂、和恋人分手、失去友谊、第一次离家等应激事件,都会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引起当事人一段时间的抑郁,这种抑郁能够在短期内自行缓解,不需要寻求专业的治疗。在这段时间内,人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会失去兴趣,也往往会沉迷于对美好过去的回忆中。一遍遍回忆后,将会渐渐失去引发痛苦的能力,这是一种反应消除的过程,这些抑郁都是正常的,也是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三种:几乎整天心境抑郁,天天如此;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或愉快感;精力减退,易疲劳。除此之外,抑郁症还有许多附加的症状,如缺乏自信心或自尊心,不合理情绪的自责,反复出现自杀或想死的念头,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性改变、激越或迟滞,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功能减退等。精神运动迟滞是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病人注意力减退、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联想困难、行动迟缓,呈现出显著、持续的抑郁状态。丧失兴趣或不能体验乐趣也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病人丧失对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疏远亲友,回避社交,常闭门独居,病人常主诉“高兴不起来了”。情绪抑郁的程度不同,有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之分。
几乎所有的正常人都体验过情绪高涨的状态,如有的人体验过意外中奖时候的欣喜若狂,有的人体验过获得成功时的喜悦。躁狂症患者也有这一特点,但他们更主要的是具有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等典型症状,这些症状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社会适应性。在心境高涨下,患者常常称自己为“乐天派”,情绪轻松愉快、兴高采烈,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似乎人间无烦恼的事情。他们的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能会因细小的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再如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表现为兴趣广,主动与人逗乐、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至时狂购乱买,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和抑郁症一样,躁狂的程度有轻重之分,有些人的上述表现程度不十分严重,给人以开朗、阳光、忙碌、奔放、充满进取心之印象,这类人被定义为轻度躁狂。(www.zuozong.com)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加大,遭受抑郁症困扰的人数与日俱增。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有3.5亿抑郁症患者。在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抑郁症排在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世界上五种主要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疾病,便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酗酒和强迫性神经症。
对心境障碍的讨论自然不能回避讨论自杀,因为在人们结束生命的很多原因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抑郁症病人戴着“灰色眼镜”看待世界,往往会反复体验到绝望感和失落感,对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丧失信心,认为结束生命是唯一的出路。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抑郁症防治国际委员会(PTD)发布的《抑郁障碍教育规划》的一项数据表明: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的抑郁症引起的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已报道的自杀案例仅代表因抑郁症而自残致死的一小部分。
对于心境障碍的病因,许多生物学家、心理学家都做了探讨,并对此做了解释。其中生物因素在心境障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物因素从遗传、神经生理、生物化学、内分泌系统等多角度探讨了生物因素与心境障碍成因,遗传学认为心境障碍病人的一级亲属,其发病率通常高于一般人群,其中双相心境障碍病人的亲属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10倍,抑郁症为1.5~3倍。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季节性心境障碍(简称SAD)发病倾向于在秋季和冬季出现抑郁,在春天和夏天正常或出现轻度躁狂,冬季日间阳光照射时间少,导致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增加,被认为是SAD的重要致病原因。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把抑郁解释为在生活中没有能够做出正常的选择、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也就是说,抑郁是对一种非真实存在的可理解的解释,自杀是非真实感达到极致后的选择。行为主义则认为抑郁是消退的结果,当人们不参与活动并出现退缩的情况时,抑郁就产生了。认知心理学对抑郁的解释在心理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认知理论家认为,抑郁是源于个体从小习得的消极看待周围世界的图式,如一个自我非难的图式会令抑郁者陷入生活无意义的深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