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柴人》:即使你骗了我,你还是我的天使

《火柴人》:即使你骗了我,你还是我的天使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atchstick Men又名《火柴男人》,2003年于美国上映,120分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影片《火柴人》中的罗伊正是这样一名“火柴人”:一个骗术高超、精心编织谎言让别人心甘情愿上当受骗的诈骗犯。《火柴人》是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心理惊悚片,讲述了一名患有强迫症的江湖诈骗犯在经历了一场“亲情骗局”之后,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埃里克·加西亚的小说《火柴人》。

《火柴人》:即使你骗了我,你还是我的天使

Matchstick Men又名《火柴男人》,2003年于美国上映,120分钟。
瑞德雷·斯高特执导,尼古拉斯·凯奇 、萨姆·洛克维尔、艾莉森·洛曼主演。

刚看到片名时很疑惑,《火柴人》是一个很奇怪而且不具备吸引力的片名,这是什么意思?看完电影之后你便会恍然大悟,会惊叹于导演的智慧。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说出来大家都知道的语言,这些语言通常叫俚语。火柴人是美国的“俚语”,意为“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影片《火柴人》中的罗伊正是这样一名“火柴人”:一个骗术高超、精心编织谎言让别人心甘情愿上当受骗的诈骗犯。一方面他自信自己的骗术无懈可击,另一方面却没有提防搭档对自己设下的陷阱;一方面他努力扮演好一个父亲的角色借以缓解心灵上的空虚,另一方面却被徒弟和假冒的“女儿”欺骗。

《火柴人》是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心理惊悚片,讲述了一名患有强迫症的江湖诈骗犯在经历了一场“亲情骗局”之后,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埃里克·加西亚的小说《火柴人》。

住在整洁而豪华公寓里的男主人公罗伊(尼古拉斯·凯奇饰)过着一个人的孤单生活,家里没有电视,没有任何亲人,陪伴他的只是药物和一只不知道装了多少钱和一把手枪的雕塑狗。影片拍摄的镜头很多都聚焦在罗伊在家里的日常的生活,通过打扫卫生、整理衣橱、开关门窗等平凡日常的家庭生活琐事,影片为我们呈现了生活中的罗伊无处不在的强迫行为。强迫症的两大类症状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在罗伊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影片中展现的罗伊的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计数、强迫整理以及强迫洗涤等。

首先,罗伊保持着关门必须要关三次的强迫性仪式动作,而且必须口里同时念叨“one,two,three”之后才关门。这里包含强迫性的仪式动作和强迫计数两种症状,这种动作让人感觉特别刻板和滑稽可笑。这和《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敲门时的动作很相似,总是“penny,penny,penny”三下之后才会停。通常,计数意在消除某种担心或者是为了避免焦虑的出现,罗伊靠行骗骗取他人的钱财,生活得战战兢兢,总是害怕有外人闯入家中。为了安慰自己,他就会不断重复该行为,通过开关门、窗时数“one,two,three”来消除这种担心。久而久之,这种重复性的关门动作就演化为日常性仪式性行为。患者必须按照仪式的程序操作,稍有差错,就要从头开始。

其次,罗伊有严重的强迫整理行为。通常情况下,将物品摆放整齐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如果过度了,容不得一点点的凌乱,并且因为没有摆放整齐而感到焦虑不安的话,便可理解为强迫整理了。强迫整理通常表现为按某种固定的样式或顺序摆放某些东西,过分要求整齐,如有的要求家里的所有东西都要按照固定位置摆放。影片中罗伊的行为便是如此,他家里的东西摆放的地点好似画了坐标轴一样定点精准,要反复摆放多次才停止。罗伊会反复整理房间,直到筋疲力尽。影片中,女儿安吉拉打开父亲的衣橱,里面挂放着整齐无比的衣物,罗伊的内衣裤叠得整整齐齐并被摆放在抽屉里。强迫整理体现了患者过分追求完美的一面。

最后,就是罗伊无处不在的洁癖。我们通常喜欢把洁癖当作强迫洗涤的代名词。罗伊无处不在的洁癖在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显露出来,强迫洗涤似乎成为罗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模式:他疯狂地保持干净,不能容忍一点点脏物,透过窗帘看见家中游泳池里飘着一片树叶,便会立刻捞起;罗伊总是戴着手套做家务,用刷子仔细清洗门的把手,开门时一定要用手帕包着门把手;穿鞋时要借助工具,绝不能用手接触到鞋子。频繁洗手是强迫症患者另一种常见的症状,只要手接触到东西,患者就会认为手脏,从而疯狂地清洗双手。备受强迫症折磨的罗伊,只能靠着心理医生开的药物维持生活,缓解经常高度紧绷的神经。

影片中的罗伊似乎也患了广场恐怖症,他害怕公共场合,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在公众场合待久了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导致呼吸紊乱等生理症状,因而靠药物维持正常的生活。在没有及时吃药后,他的症状加重并开始不停地清扫自己的房间。他怕光,出门要戴深色眼镜,见到光就头晕,因此罗伊不喜欢户外活动,害怕外出,门窗紧闭。影片开始不久,罗伊在行骗时因为房主把窗户打开,阳光照射到他的脸上后,室外的光线引发其呼吸急促并幻想横生,使得罗伊面部痉挛。罗伊就像那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成天躲在自我封闭的空间里。可惜他“选择”的他那份普通而特殊的职业,要求他必须面对客户和公众。

房间是罗伊主要的活动空间,房间里的任何一个角落总是干干净净的,窗户的玻璃、茶几总是没有一丝尘埃。房间的地面上大面积都铺上地毯,罗伊总喜欢穿着袜子在上面行走,地毯总要保持一尘不染,甚至容不得半点东西掉在地毯上。当别人穿着鞋子在地毯上走时,罗伊立刻表现得很难忍受,身体很不舒服。搭档弗兰克来家中找他,罗伊很不情愿地开门后立刻要求弗兰克把鞋脱掉才能进来,不许穿着鞋踩在地毯上,弗兰克吃面包时面包渣子掉了一点在地毯上,罗伊惊恐万状立刻跪在地毯上清理,一会儿便呼吸急促。就在这个时刻,弗兰克责怪罗伊不按时吃药,给他的心理医师打电话,罗伊在难受至极时也没有忘记要求弗兰克打完电话后把话筒擦干净。在一次精疲力竭的家庭大扫除之后,罗伊对心理医师诉说:“听着医生,上周二我一整天都躲在家里擦地毯。每当我盯着地毯看时,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呕吐,我在想,我是个成年人了,我应该清楚自己脑袋里有什么感觉。我越这么想,就越觉得应该吞枪自尽,一了百了。不过一想到吞枪自尽,我又担心会把那该死的地毯弄得一塌糊涂。所以,那真是不错的一天哪,医生。”罗伊诉说强迫症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但富有喜剧性的是,救他性命的居然是强迫症的洁癖。

关于罗伊是如何患上强迫症的,影片没有明确交代。一些心理学的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强迫症得以维持的原因。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大多数人都会有重复性的、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等,如果不重视这些想法并置之不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念头会逐渐消失或减弱,不会发展成为强迫症。但是如果个体长期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下,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就很容易出现在大脑中。处于压力和情绪困扰中的个体,更容易做出僵化的、仪式化的行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得以维持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患者暂时抵抗焦虑,正是罗伊长期过着骗取他人财物的生活,由此带来的焦虑与不安使他患上强迫症。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源于人格的三种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即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是社会禁忌与道德的内化,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心,它强调的是对和错。超我通过自我系统来压抑那些错误或不道德的欲望。罗伊作为一名良心尚未泯灭的“火柴人”—— 这点从后来他中了假冒的女儿的“亲情陷阱”可以看出—— 超我在人格构成中依然占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在行骗生涯中常常会感到强烈的负罪感,担心受骗的人会来找他报仇。骗人之后的罗伊会觉得良心不安,却又无法抵制本我对金钱需求膨胀的欲望。日积月累的财富并没有使罗伊获得安全感。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罗伊只能依靠反复来回关门和靠一遍遍擦拭家里的家具来缓减焦虑和不安。(www.zuozong.com)

户外对于罗伊而言是具有威胁性的情境,罗伊不得不外出的时候,都会紧张得面部肌肉抽搐,罗伊所有的行骗活动都需要在家以外的地方完成,所以一切危险也都发生在户外。根据神经科学的观点,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指向的是那些被看作具有威胁性的事物和情景。对罗伊而言,门是隔绝家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屏障,其牢固与否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罗伊才发展出重复性的关门动作,目的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反复关好门就不用再担心受骗的人破门而入,闯入家中找他报仇。

心理分析学派认为,无意识的冲突会使个体患上强迫症。电影中的罗伊将行骗作为自己的职业,良心没有泯灭的罗伊为此不断地自责。他不断地给女儿说:“你知道,爸爸不是好人。”和所有的人一样,在我们的自我概念中都希望自己是个好人,毫无疑问,在罗伊意识层面应该存在一种希望自己是个好人,而现实中自己却是一个诈骗犯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他的生活中就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脏,因此自己才要不停地洗手,期望洗去自己的负罪感,这是对罗伊重复洗手的强迫行为的解释。

如果《火柴人》的主题仅仅是罗伊的强迫症状,未免显得肤浅。影片通过强迫症揭示了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各种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强迫症的症状将这种冲突意识化。不管是强迫性洗手还是强迫性洁癖,其动因都是一样的,就是想去除掉自己内心的罪恶感。就这部电影来说,罗伊从事的是骗人这样一种罪恶的职业,虽然意识里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行为,甚至精心策划每一次骗局并且感受得手后的喜悦,但是,他的潜意识里排斥这种罪恶感,其结果就形成了由潜意识主导的洁癖,其内在的含意就是想去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感。

罗伊和他的伙伴弗兰克(萨姆·洛克维尔饰演)一起搭档了很多年,靠着他们高超的诈骗技能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有时生活总是会给人开玩笑,瞬间可以让你拥有一切,瞬间也可以让你失去一切。影片的最后,罗伊掉入了搭档弗兰克为他设计的骗局:罗伊因为酷热难耐,恳请警察开启空调却无人理睬,待他走出屋子才发现,周围除了一台监视仪之外早就空无一人,所谓的

“医院”不过是某大厦屋顶的一间空置的房间,搭档弗兰克设下的骗局,目的是要套出罗伊的密码。罗伊的所有积蓄全部被骗走,莫须有的“女儿”自然也是整个骗局中的一颗棋子,安吉拉作为骗局的一部分消失了。那些原本并不属于罗伊的一切:钱、女儿、徒弟和那虚伪的友情,统统离他而去。瞬间失去了一切,原来一切都是假的,罗伊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罗伊这个骗子在故事的结尾得到了观众的谅解,因为他的行骗心血全部被骗走,这个以骗人为职业的精明的“火柴人”最终也落得被骗的下场。被骗后,尽管罗伊在刚得知受骗时很疯狂,但没有看到罗伊痛不欲生的悲伤,罗伊清楚那些钱本来就是不义之财,这让他受到良心的谴责。罗伊在彻底的痛过之后,选择了退出。一年以后的罗伊是一个正常的小职员,和快乐的收银员组建了家庭,虽然没有钱,但和妻子、孩子过着幸福而充实的生活,折磨罗伊多年的强迫症也在失去一切之后奇迹般地消失了。

强迫症是比较难以治疗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一般采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以及两种结合的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治疗技术均可以用于治疗强迫症。其中,精神分析治疗技术是最早用于治疗强迫症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在于揭示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的冲动,并让患者面对其真正害怕的东西。被压抑的心理冲突得以意识化后,强迫症的症状便会减轻或者消失。就行为治疗技术而言,最受关注的是暴露疗法,这种治疗方法要求患者反复地长时间地暴露于引发焦虑、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的物体和情境中,同时克服强迫行为。森田疗法也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其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患者对出现的强迫观念采取任其出现、任其存在的态度,忍受痛苦,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越是出现强迫观念越要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不洁恐怖症患者害怕不洁,同时要坚持去打扫卫生,这个行动准则是让患者正视消极情感,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感到强迫就任其强迫,不试图否认、回避、消除或防抗,把心思集中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另外,我国专业人士也采用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强迫症,强调对幼年经验不要强迫追忆,让患者领悟症状是用儿童幼稚的逻辑推断出来的,用不切合实际的儿童态度去对待某些事物的结果,鼓励患者用成人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如让患者思考洗手是否真的能够预防细菌,让其看到自己行为的幼稚可笑,直至放弃幼稚的行为。

罗伊与妻子离婚后一直过着一个人的孤寂生活,靠药物生活的罗伊在打翻了药丸后,医生的外出度假使得他不得不临时换一位新的心理医生,一张等待罗伊的骗局就此张开:在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罗伊得知自己和前妻有个14岁的女儿,名叫安吉拉。安吉拉突然闯进了罗伊的生活,固有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陌生的亲情一点一点开始填满罗伊孤寂的私有空间,那些怪癖在14岁的女儿面前渐渐妥协,亲情的内在动力使得他包容安吉拉的所有行为。他容忍安吉拉把他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弄乱,容忍安吉拉穿着鞋子在家里的地毯上乱踩;不舍得擦去安吉拉写在他手上的电话号码。安吉拉看似无意的行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罗伊使用了暴露疗法,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天使般可爱的小女孩安吉拉突然闯入罗伊的生活,使他尝到了正常人的生活,感受到做父亲的乐趣,也唤起了罗伊埋藏已久的亲情。他和女儿一起跳舞、一起逛超市、一起吃巧克力冰淇淋。影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安吉拉得知父亲的“工作”后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和热情,在安吉拉的强求下,罗伊开始教授安吉拉种种骗术,在第一次行骗得逞后,罗伊让安吉拉退回骗到手的300美元,作为父亲的罗伊只想让女儿体验体验骗人成功后得到的喜悦,却绝对不想女儿成为和他一样的“火柴人”。他打算“金盆洗手”结束“火柴人”生涯,和女儿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可见,哪怕是一个做“火柴人”的父亲,一个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男人,也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这也是观众最后原谅罗伊的原因。在罗伊决定退出江湖并且重新组建家庭之后,他的内心冲突终于得到化解,强迫症的症状得以消除。

好在结尾的时候,电影给罗伊编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一年以后,努力工作回归正常生活的罗伊与安吉拉重逢,此时的安吉拉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纯真的小女孩。浓妆艳抹的安吉拉出现在罗伊面前时,罗伊依旧还是那个慈爱的父亲,而安吉拉就像一个贪玩的小孩在跑丢一年后又再次回到父亲的身边,罗伊对安吉拉没有歇斯底里的责问,没有愤怒和憎恨,甚至他没有问安吉拉叫什么名字,而是平静地交谈,然后道别。

看完电影后心里仍存在一丝淡淡的惆怅和遗憾,如果这不是一场骗局,罗伊与“女儿”安吉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该有多好!原本令人憎恨的“火柴人”罗伊,得到了观众的谅解!对罗伊来说,失去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却得到了正常人的生活,焦虑的心灵重归于平静!只有内心的矛盾冲突得到化解,才可以获得心灵的安宁。

我想,在罗伊的心目中,依然保留着“女儿”安吉拉曾给予他的一段正常的、幸福而美好的记忆,那段记忆比天底下任何东西还要珍贵,值得罗伊一辈子去怀念。

我想,在罗伊的心目中,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女人,即使骗走自己一切,还是自己的“女儿”安吉拉。“即使你骗了我,你还是我的天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