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耳
冼星海
陈 钢
聂耳,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其代表作品有《卖报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冼星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生产大运动合唱》等,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国合唱音乐历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陈钢,早期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此外他改编创作了《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王昭君》等曲目。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
贺绿汀,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他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一、二等奖。其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等。
雷振邦,主要作品有影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乐曲。
华彦钧,即阿炳,民间音乐家,代表作品有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舟》,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
贺绿汀
华彦钧
雷振邦
王洛宾,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西部歌王”,代表作品有《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亚克西》《达坂城的姑娘》《萨拉姆毛主席》。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
萧友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音乐学院,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杂志》,是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也是将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同时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其代表作有《送别》《晚钟》等。
王洛宾
萧友梅
李叔同
刘天华,国乐改革的一代宗师,创作了《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病中吟》等作品。
赵元任,发表了我国第一部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其代表作,作品运用了京剧西皮的音调加以变化。
张寒晖,创作了《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作品,被誉为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人民艺术家。
刘天华
赵元任
张寒晖
马可,代表歌曲有《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等。(www.zuozong.com)
郑律成,作品有《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后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
任光,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电影插曲,由周璇主演并主唱),此外还有《打回老家去》《月光光》《新凤阳歌》《彩云追月》《大地进行曲》等作品。
马可
郑律成
任光
马思聪,代表作品有《思乡曲》《摇篮曲》《西藏音诗》《塞外舞曲》等。
李劫夫,作品有《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及为毛泽东词谱曲《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七律二首·送瘟神》和《浪淘沙·北戴河》等。
马思聪
李劫夫
李焕之
李焕之,其代表作管弦乐曲《春节组曲》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民族交响乐的经典之作。
何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他收集、加工、整理了苏皖民歌《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茉莉花》体现了何仿在学习民间艺术、搜集加工整理民歌方面的突出成就,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一个辉煌侧面。
何占豪
施光南
谷建芬
何占豪,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施光南,被称为“时代歌手”,作品有《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台湾当归谣》。
谷建芬,当代女作曲家,代表作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声与微笑》、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等。
徐沛东
苏聪
谭盾
徐沛东,代表作品有《我热恋的故乡》《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乡音乡情》《辣妹子》《红月亮》《种太阳》《久别的人》《爱我中华》《大地飞歌》《风景这边独好》等。
苏聪,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他的音乐作品《末代皇帝》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
谭盾,他创作的交响曲《风雅颂》获得了国际作曲大奖,2001年谭盾因电影《卧虎藏龙》配乐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