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本·琼森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莎士比亚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创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莎士比亚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
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莎剧以生动曲折的情节著称于世,构思壮阔,内容丰富,多采用多线索结构,将各种戏剧因素自然结合。其人物都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总以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显示自己的特色。语言丰富多彩、清新隽永,既富有哲理,又带有浓郁的诗意。他的创作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指的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哈姆雷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
《奥赛罗》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苔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李尔王》讲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的故事。(www.zuozong.com)
《麦克白》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指的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写青年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名门闺秀鲍西娅求婚,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钱,因货船触礁无法如期还债。夏洛克嫉恨安东尼奥,坚持要按借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出庭辩护,粉碎了夏洛克企图以法律名义行凶报复的阴谋。
《仲夏夜之梦》,一个如梦如幻的名字,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此剧在世界文学史上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巨大,后人将其改编成电影、故事、游戏、绘画等。
《皆大欢喜》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与受到长兄奥列佛虐待的奥兰多相爱。不久罗瑟琳受到叔父、篡位者弗莱德里克的放逐,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与奥兰多不期而遇。以此为主线,剧中穿插了奥兰多以德报怨,拯救了兄长,使其天良发现,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弗莱德里克受隐士点拨,幡然悔悟,归还权位等故事。最终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难失散。薇奥拉爱上了公爵奥西诺,女扮男装给他当侍童。但公爵却爱着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可奥丽维娅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双双结成良缘。
(关于莎士比亚,还可参考本书“文学基础知识”章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