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勰与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至502年间。《文心雕龙》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以后,成为《文心雕龙》的通行本。

刘勰与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

刘勰画像

《文心雕龙》书影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至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至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儒家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文学作品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www.zuozong.com)

《文心雕龙》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其中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为全书打下理论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及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探讨,也是全书精彩部分;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文心雕龙》全书受《周易》二元哲学的影响很大。

《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文学批评著作,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刘勰把所有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为广泛。

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以后,成为《文心雕龙》的通行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