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霁
考察题目: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2015拉丁美洲手工艺术工作营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5.4.7—2015.4.18
考察地点: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考察方式:访谈、拍照、摄影、录像等。
预设考察目的:通过对手工艺术传承人进行访谈,了解并研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其技艺是如何面对生存危机的,又是如何得以生存发展,解决技艺本身及传承人自身的生存问题的。
考察成果形式:考察报告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拉丁美洲基本概况
拉丁美洲(简称拉美,英语为Latin America,西班牙语为América Latina或 Latinoamérica)通常用来指称美国以南的美洲大陆,以罗曼语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或者主要语言的地区。因为罗曼语族衍生于拉丁语,拉丁美洲因而得名。拉丁美洲由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西印度群岛组成,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低。本区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以初级加工为主,除了巴巴多斯,本区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主要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拉丁美洲。
本次拉丁美洲手工艺术主要是来自秘鲁和厄瓜多尔的陶瓷艺术和银饰花丝技艺。
1.秘鲁基本概况
秘鲁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类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方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2.厄瓜多尔基本概况
厄瓜多尔,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之一,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智利同为南美洲不与巴西相邻的国家。厄瓜多尔原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军占领,1822年彻底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1825年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宣布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厄瓜多尔政局一直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达19次之多。1979年8月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厄瓜多尔印欧混血种人占77.42%,印第安人占6.83%,白种人占10.46%,黑白混血种人占2.74%,黑人和其他人种占2.5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印第安人通用克丘亚语。
(二)前期理论准备
1.查阅相关文献,奠定理论基础。
2.思考此次考察意义、目的并确定考察任务。
(1)考察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对于拉丁美洲手工艺术的关注较少,文献也十分有限,因此本调研是对拉丁美洲手工艺术的一次探索。同时,本主题调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地域性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2)考察目的
通过对手工艺术传承人进行访谈,了解并研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其技艺是如何面对生存危机的,又是如何得以生存发展,解决技艺本身及传承人自身的生存问题的。
(3)考察任务
参加工作营跟随一位手工艺术传承人全程学习,进行参与体验学习的同时,访谈其他手工艺人,了解其工艺制作流程、工具、制作场地状况、传承方式和市场流通等基本情况,深入访谈传承人学习技术的经过。
(三)前期物质准备
1.调研设备
2.自身物品
必需的生活用品,以及必要的药品。
二、考察内容
(一)考察具体时间安排(附件一)
(二)考察具体内容
1.秘鲁陶瓷
2.厄瓜多尔陶瓷
3.厄瓜多尔银饰花丝
(三)最终访谈提纲(附件二)
三、验证归纳
1.工业以初级加工为主,大部分手工业未受到工业冲击。
秘鲁和厄瓜多尔均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并不发达,其工业以初级加工为主,手工业仍占主要地位,因此手工行业仍有市场需求,大部分手工业未受到工业冲击。其次,秘鲁和厄瓜多尔作为西班牙的前殖民地,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因此与西班牙之间的贸易往来没有语言障碍,十分方便,可从西班牙进口初级加工过的原料。据来自厄瓜多尔的陶瓷艺术家帕布洛·考迪罗(PABLO CORDERO)介绍,他从西班牙一家工厂进口做模型用的油泥,比从本国买的油泥更便宜,而且质量更好,这是因为在厄瓜多尔是用手工加工的,所以价格更高,但性价比却赶不上由机器生产的产品(图1)。他对于这样的工业十分欢迎,但也仅限于此,因为他认为手工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家的创造性,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一点在厄瓜多尔银饰花丝技艺(图2)中也体现出来了,其制作过程中也会和其他金属首饰设计一样,在焊接、打孔等工序时使用到相同的机械工具。在我看来,目前厄瓜多尔的手工艺术在制作工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得益于工业生产,但这样的机械生产又不会影响到其手工制作的部分,对手工艺术起到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供其生产效率的同时又未妨碍其发展。
图1 厄瓜多尔陶瓷艺术工作营
图2 厄瓜多尔银拉丝首饰工作营
2.虽然没有资助资金,但有市场需求,没有太大生存问题。
从与几位手工艺术家的访谈中得知,他们的技艺在其本国内并未被其政府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保护政策措施,也没有政府或者其他机构向他们提供资助资金。但是,因为工业冲击不大,手工业仍有市场需求,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获得盈利解决生存问题。同时,这也促进了手工业的积极发展,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保证了手工艺术的生命活力。
3.对国内手工艺术传承的思考。
国内手工艺术发展优势: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相关政府保护措施,政府提供资金资助,相关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保护性研究。
国内手工艺术发展劣势:受大工业冲击严重,效率低,成本高,市场需求量小,有被机器取代的趋势。
虽然有保护措施和资助资金,但市场小,盈利少,愿意学习手工技艺的年轻人很少,传统手工艺术后继乏力,一些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只是应用保护性的手段进行抢救,也只是被动的传承。只有通过唤起人们对手工价值的认识,开拓新的市场,找回市场需求,才有可能重新获得生命的活力,重现昔日光彩。
四、考察心得
1.语言问题
因为艺术家说西班牙语,因此访谈需要翻译的帮助。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翻译的选择十分重要,并且需要与翻译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其了解访谈的意图和内容,在翻译过程中丢失或增加的东西可能会相应少一些。
2.实地考察
因为是艺术家到中国来进行交流教学,所以并没有带工具,没能采集到数据。考察结果只能基于与几位艺术家的访谈,可分析的数据和实例不够充分,若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能需要进行实地考察。
附件一: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2015拉丁美洲手工艺术工作营
(手工艺术考察)计划书
一、初步考察目的
通过对手工艺术传承人进行访谈,了解并研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其技艺是如何面对生存危机的,又是如何得以生存发展,解决技艺本身及传承人自身的生存问题的。
二、具体时间安排
三、主要任务
参加工作营跟随一位手工艺术传承人全程学习,进行参与体验学习的同时,访谈其他手工艺人,了解其工艺制作流程、工具、制作场地状况、传承方式和市场流通等基本情况,深入访谈传承人学习技术的经过。
考察工具:录音笔、本子、笔、照相机、电脑等。
经费计算:路费、住宿费、伙食费、工作营材料费。
四、初步拟定访谈问题(www.zuozong.com)
1. 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项技艺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
When did you know about this skill and 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started to learn this?
2.您怎样看待这项技艺?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kill?
3.作品主要流向?
Where do your works mainly go?
4.在本国内行业生存现状,作品地位?
What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is skill in your country?What is the status of this kind of works?
5.这项技艺是否出现过生存危机(被机器所取代的危机)?
Was there any crisis(like replaced by machines)for this skill?
6.是如何度过这些危机的?(若第五题回答为 “是”)
How did you survive these crises?(If the answer to Q5 is“Yes”.)
7.现在产业是否能自给自足?是否需要财政支持?
Is this industry self-sufficient now, or do you need financial support?
8.国内是否有保护政策与措施,是那一层面的(国家/地方),具体是什么?
Is there any protection policy and measure in your country? Which level(country/local)are they? What are they?
9.您认为这项技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What do you think the future of this skill will be?
附件二: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2015拉丁美洲手工艺术工作营
(手工艺术考察)访谈提纲
1.您所知道的这项技艺流传有多久了?何时何地听谁说的?
2.何时何地向何人学艺?谈谈学艺之初您的想法?为什么学习此技艺?最初对这项技艺的认识?学习之初有何感受?
3.您的师傅是谁?谈谈您的师傅如何教您技艺?谈谈师傅对您其他方面的影响?
4.谈谈您的师傅如何学艺的?您对师傅的师傅有了解么?了解如何?
5.您的同行如何学艺的?您和他们的关系如何?
6.学艺是否分阶段或时段?谈谈每个时段的划分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学习或训练的内容,以及您参与的代表性项目(作品)以及自己在中间所起到的作用。
7.学习期间是否对师道有所要求?比如学艺要行拜师礼,过年节要看望老师,出师要举行出师仪式?谈谈这些礼仪或您的理解。
8.什么时候出师?出师的要求是什么?
9.您什么时候开始招收徒弟的?招收了多少届(个)?您如何教您的徒弟呢?您认为您教的方式和内容与您的师傅有何不同呢?
10.技艺流程
(1)每个环节做什么?如何做?涉及何种材料与工具?作品原材料(产地、特征、价格等)?创作的粉本来源?技艺是否需要合作伙伴?您如果掌握的是核心技艺,如何处理与其他伙伴的关系?
(2)媒介、材料、工具介绍。
(3)作品介绍。
11.作品展示
(1)您一般做(编)些什么东西?其他同行还作哪些类型?您为什么选择做这些类型?
(2)作品的形态描述。
(3)作品的功能介绍。
12.独立从艺后,您的第一件作品是哪件?谈谈这件作品。从艺后,您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谈谈这些作品。
13.您什么时候获得政府或其他组织颁发的荣誉称号或获得您认为比较重要的奖励?谈谈您的获奖作品和感受。
14.您觉得您生命中对于您从艺而言影响最深刻的事是什么?谈谈最值得高兴或最令人不快的事情。
15.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哪些技艺环节被取代和更新?您如何来看待这些变化?
16.这项技艺是否出现过生存危机(被机器所取代的危机)?
17.是如何度过这些危机的(若上题回答为“是”)?
18.现在产业是否能自给自足?是否需要财政支持?
19.国内是否有保护政策与措施,是那一层面的(国家/地方),具体是什么?
20.作品主要流向(产品或技艺的赞助人、消费者是哪些)。
21.在本国内行业生存现状,作品地位。
22.您认为这项技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3.基本信息调查
(1)调查对象名称:(官方名称)、(传承人称谓)、(民众称谓)、其他称谓。
(2)传承人姓名:是否有小名或其他曾用名。
(3)传承人称谓:自称、他称(如王木匠)、官方称谓(如土家吊脚楼营建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4)国别、省份、族别。
(5)出生年月。
(6)性别。
(7)籍贯。
(8)受教育程度。
(9)职业。
(10)社会兼职。
(11)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