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都市现场》定位于“鲜活新闻,现场报道”,主要以动态新闻和交通路况为主,力求强调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调查和报道、突出现场感和时效性,但囿于主客观条件,栏目的个性特色并不突出。目前,取而代之的《条形码服务站》,其内容、形式、风格都与前者大相径庭。《条形码服务站》内容涉及路况、天气、生活常识及其他各类服务资讯,采取演播室主持人、外景主持人交叉主持的形式,气氛轻松,这与节目的受众定位相契合。下午5点半左右开机率低,受众多为“居家型”的离退休人员和家庭主妇,实用的生活资讯更能吸引其收看节目,经过“预热”,受众就有可能接着收看《都市条形码》。因此,“生活服务型”的栏目定位将有助于扩大整个条形码时段的收视群体。
每逢春节、“五一”或“十一”,许多电视台都会进行频道整合或节目改版,这几乎就成为一种惯性。成功的改版建立在理性的受众分析、市场调研和预期效果评估基础之上,与老版节目形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优势互补,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受众需要。如果只是一厢情愿、习惯性地追求“常变常新”,那就未免太过于盲目,造成“你改你的,我看我的”互不买账的恶性循环,大大浪费了资源。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断地改版,单就播出时间而言,受众就需要慢慢适应,而在这一过程中,节目势必面临收视率下降、广告收入下降的双重风险。国外一些经典栏目几十年如一日,并引以为豪。如美国CBS,其新闻杂志《60分钟》从1968年创建至今,基本模式始终如一,其他节目偶有变动,也是慎之又慎,尽量不改变大的格局。这是电视经营的一种成熟心态。(www.zuozong.com)
此外,作为一种浅参与的家庭媒介,电视已成为大众化的娱乐工具,收看电视是放松的方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谁会不厌其烦地去记忆5:36、6:59、13:29、19:07、23:15(目前节目的播出时间)等变来变去、且难记忆的播放时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每个节目的起止时间都在整点或半点的时刻,一个频道的节目时段就象一排整齐的抽屉,便于受众收看节目。因此,优化节目编排、降低收视成本,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受众的收视忠诚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