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云南省有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省地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51个,其中,省地级广播电台16座(包括未单独设置的)计29套节目,电视台17座计41套节目;县级广播电视台119座(包括已批准建立正待完善或组建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全省有1千瓦以上的中短波广播发射台57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99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40座,卫星地面收转站48918座,形成了城市和农村联通,卫星、无线、有线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92.02%,电视人口覆盖率93.68%,比2005年分别增加0.99%和1.05%。省电台和省电视台的节目通过卫星传送,可覆盖全省、全国部分省区和东南亚地区。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网(按照新的统计口径)总长44614公里。
云南省人民广播电台现有9套节目,全年播音52165小时(不含试播),日均播音142.92小时,比2005年日均增加18.8小时。昆明电台3套节目均接近全天24小时播音。除汉语节目外,全省各级电台开办了藏语、西双版纳傣语、德宏傣语、拉祜语、景颇语、景颇载瓦语、傈僳语、苗语、壮语、瑶语、哈尼语、彝语、佤语共13种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及越南语节目。其中,省电台民族语言频率用5种少数民族语言和中波、短波、调频多种频率广播。全省地级以上电台(含未独立设置的广播频率和独立设置的县级电台)全年播音180273小时(不含试播),日均播音493.9小时,比2005年日均减少18.3小时。
云南省电视台现有7套节目,全年播出43800小时(不含试播),日均播出120小时,与2005年相当。其中,云南卫视每日24小时播出。昆明电视台有6套节目,全年播出44122小时,日均播出120.9小时。全省地级以上电视台全年播出233026小时,日均播出638.43小时,比2005年日均增加99.3小时。
在“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的建设方面,云南省按时完成了国家下达的12954个新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建设任务,使得近200万农村人口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西新工程”完成了省电台对外广播译制设备、迪庆电视台电视民族语译制中心设备的更新改造,做好了25座中波台(单项)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和11座调频台工程造价审核,拟定了安全检查方案,为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做了准备。[2]
目前,云南省电台拥有省级电台中较强的技术传输能力,覆盖面达4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在内的节目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云南省电视台完成传输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全台播出、传输、发射数字化。(www.zuozong.com)
2006年,在全国广播电视创收收入的排序中,云南位居第21位,收入14.13亿元;在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中,云南名列第21位,收入5.75亿元,处于中下游;在全国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中,云南排名第16位,收入4.91亿元[在“云南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状况”这一部分中,此处及其余(除特别注明外)涉及全国广播电视的数据均源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http://gdtj.chinasarft.gov.cn]。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2006年年报)》显示,2006年云南省广告经营额共160867万元,其中传媒业广告经营额94367万元,占全省总额的58.66%,创收能力突出。广播电视广告收入57443万元,占全省传媒业广告经营额的60.87%,占全省广告经营额的35.71%,成为全省传媒业广告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电视台共计53491万元(据省广电局统计,云南电视台创收首次突破4亿元,增幅31%,高于全国省级电视台平均增幅),占比56.68%;电台共计3952万元,占比4.19%。
广告经营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广告经营额的提升。与全国大多数电台一样,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近几年的广告经营额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自2005年在全国省级电台中第2家实行广告分行业代理制以来,广告经营额逐年递增,年增幅28%,而医疗类广告所占比例逐年递减5个百分点。2007年,基于对本土广告市场特点的分析,又创新建立了分类广告代理模式,进一步细分市场客户类别(2006年将广告行业分为14个,2007年代理类别增至25个)。2007年1~2月,分类代理制推行2个月的统计情况表明,广告经营实际进款额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8.7%,在广播广告经营传统意义上的淡季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3]
广播与电视的跨媒体合作是2006年的一大亮点。如昆明地区的电视新闻栏目《都市条形码》《街头巷尾》均与电台合作,实现了节目的同步直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