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视觉手段成为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视觉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应运而生。在1986年版的《人类学辞典》中有如此定义:“视觉人类学是人类学学科中较新的一个领域。它专注于对人类行为在可视形象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同时,它旨在推动对日益繁复视觉的人类学的开发、教学和文化互动的发展研究。”(王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完全的视觉符号形态主要包括人工性的图画体系(岩画、绘画等)和技术性的影像体系(摄影、电影、电视和视频等)。从符号形态的分类来进行划分,视觉人类学可以分为图画人类学和影像人类学两大部分。而影像人类学研究的作品样式或称文本呈现又分为人类学摄影、人类学电影、人类学电视和人类学视频——网络时代的贡献,属于尚未成型的预设性概念。所有文本呈现的核心归属都是影像民族志。如果说影像人类学属于外在的统摄性学科界定,那么影像民族志就是内在的学科本质规定性。图示如下:
之所以用“影像人类学”来涵盖之前的诸种概念,一是“影像”能将所有的技术性视觉媒介形态包含在内——摄影、电影、电视、视频等;二是其研究虽以文化人类学为主,但也涉及体质人类学(包括人种学、种族学等)、考古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等,因此以“人类学”冠之,较之民族学更为全面。无论是先前的“影视人类学”“影视民族学”,还是“人类学电影”“民族志电影”等,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当然,那是相应时代的必然产物,顺应时代发展,使用“影像人类学”这一学科界定,能够相对全面地囊括统一之前的诸种提法,并且具有一定的超前预期性。就是说,“影像人类学”这一提法既兼容了历史,又顾及了发展。
本来,影像是影像,人类学是人类学,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后来两者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关系。那两者是怎样的关系呢?人类学是内容、是目的,影像是工具、是手段。依照传统的也是权威的观点,形式为内容服务,手段服从于目的。因此,影像为人类学内容服务,并服从于人类学目的。也就是说,当彼此产生矛盾时,人类学原则优先于影像原则,影像真实服从于人类学真实。20世纪50年代,法国人类学电影人格里欧就有如是表述:“人类学电影就是用科学的手段来表现传统的人类学主题。”为此,影像人类学必须面对的议题也是努力的方向在于:影像如何最大可能地贴近人类学的目的和准则,怎样通过影像来有效实现对人类学意义的表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如何最为有效地达成影像媒介对人类学信息的物化呈现,从而进入麦克卢汉所谋求的传播至高境界“媒介即信息”——彼此融合,难分难解。
美国人类学家兼电影制作人卡尔·海德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的《民族志电影》(又被译为《影视民族学》)是较早引进我国并产生影响的专业论著。其中在论述民族志电影发展历史时,将1922年6月1日称为民族志电影的诞生日,这一天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在纽约的首映日。海德认为弗拉哈迪的探索和努力主要表现在:
(1)深入专注的观察和体验。弗拉哈迪“在拍摄每一部影片时,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田野工作,细致观察并努力吸收当地的文化”。
(2)特定的具体人物。“他在自己的电影中,以描述某一特定人物的特殊行为来表现共性或一般性。”(www.zuozong.com)
(3)再现民族学的现实。“他以创造性的技巧来陈述现实。”
(4)现场反馈。弗拉哈迪将冲洗出来的胶片“放映给被摄主体人物观看,从而得到他们的反应和建议,进而使他们成为其拍摄中的真正合作者”。
(5)视觉悬念。弗拉哈迪“最成功的视觉技巧之一,就是紧紧抓住行动的可视性,并根据动作进行的自然过程一步一步地拍下来,而不需要文字解说”([美]卡尔·海德:《影视民族学》,田广、王红译,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6页)。
应该说由弗拉哈迪开创的民族志电影传统大体上是所有影像人类学的文本呈现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争议的地方主要在于,是否与人类学传统一贯强调的客观真实相抵触,尤其是弗拉哈迪以创造性的技巧来陈述民族学的现实就引来了质疑。被称为民族志电影开山之作的《北方的纳努克》,就因其让纳努克重现父辈的猎捕海象方式、为拍摄而搭建冰屋等,被指责是人为造假,并戏称其为“浪漫主义者”。的确,摆拍、重演之类与人类学早期谋求客观真实的科学理念似乎格格不入,但又是影像人类学进行研究描述时很难绕开的问题,是个不断争论却难有定论的议题。因此,在遵循人类学学科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宜影像人类学自身介质特性的相应理念是否应该有所转变,这应该是人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出现的“分享”理念(或称“共享”)便是一种反思后进行理念转变的结果。分享理念与弗拉哈迪的反馈思想异曲同工,都主张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允许拍摄者对拍摄过程的恰当投入,注重被拍摄者对于拍摄结果的反应。这种由单向性关照所获取的客观真实向双向性把握而达成的客观真实的转变,显然更符合影像人类学的应有之义,或是说更能显示影像人类学的特征优势。因此,诸如将拍摄素材或照片展示给被拍摄者观看,然后再度记录他们的反应状况;将轻便摄像机或照相机交由族内人去自行拍摄等,就成为影像人类学进行文本呈现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