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借鉴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借鉴作用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借鉴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思想

人们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思想都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是政治文化的主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思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心理。政治心理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自发性的心理反应状态。它是政治文化的初级层次,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文化反映形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们进行政治理论的灌输,在促进人们接受政治信息、产生政治情感、树立政治信念、形成政治心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人们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有利于传播和维护社会的主流情感和积极心理,促进人们对政治秩序的支持和维护;另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和引导人们的消极情感,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实现政治系统的有效运转。

第二,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观念等的总和。它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三部分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形成正确政治态度的有效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人们接受政治知识、认同政治价值、形成政治目标,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人们的政治态度。

第三,有利于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政治的观点和见解的总和。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映。任何一个阶级,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都有着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处于一定政治思想体系中的民众,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都会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2.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主要内容,它决定着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从一定程度上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质。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和根本任务。任何一种文化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引导内容,这些内容在培养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有利于促进人们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形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使人们树立坚定的立场、执着的信念、不懈的追求。

3.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题中之意。

4.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www.zuozong.com)

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是人的整体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这些素质的提高,并不完全依赖于课堂教育和专业学习,一些素质的提高还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熏陶。在这些素质的习得和提高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化无孔不入,感染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无形中提高着人们的各项素质,并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人的思想品德、性格习惯、道德情操等素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周围文化的熏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全面提高,将人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1.文化融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和新形式

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也要与之相适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载体和路径,而文化建设正好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它能够在一定社会价值观的要求下,激励人们的斗志,鼓舞人们的精神,调动人们的热情,进而激发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斗志。可见,文化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形式和有力工具。文化载体的创新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文化活动的形式,如展览、演讲、比赛、博物馆图书馆、宣传窗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文化活动的操作方法既生动又活泼,容易吸引人们的参与,容易让人们接受。文化活动还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通过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感染等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建设中的这些载体和形式,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寓教于乐,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社会事务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形成生动活泼、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2.文化融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渠道和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改变旧有的、落后的文化,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涉及如何建立新文化,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养新的时代精神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是文化建设面临的课题,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课题。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方法手段,拓宽作用渠道,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对人们的政治观点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这些政治思想和信仰信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也应看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会受到政治观点和理想信念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社会道德、社会心理、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人们在理想信念、社会精神、道德规范、社会心理、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上与社会的要求保持一致,并从更深的层次上调动起人们的积极主动性,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文化建设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渠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更多的“隐性化”方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单向的“灌输”,主要有表彰大会、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汇报材料、个别谈话等形式,这些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并表现出极强的“显性化”特征。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渠道。文化建设中的各种方法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影响力强等特点,比较注重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在形式上更加喜闻乐见、吸引力强、易于接受,更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特定的意识和行为。这些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更加持久。

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当中,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交往环境等,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最基本的载体,也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并需要一定的文化作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往往要通过整体文化的发展体现出来。可以说,任何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甚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传播的思想和意志都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存在。离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的集中体现,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人们自觉地领悟和掌握这种时代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有利于为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优良条件,进而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文化素养,升华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