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9年七月二十一日,蒙古国主在钓鱼山去世,终年五十二岁,后来被追加桓肃皇帝的谥号,庙号是宪宗。史天泽和群臣们奉国主的丧回北方。
蒙古宪宗为人深沉果断很少说话,不喜欢宴饮,不追求奢侈浪费,即使是后妃也不允许超过规定。
起初,蒙古定宗时,群臣专权,中央软弱,权力分散。宪宗即位以后,凡是诏旨,必定亲自起草,修改好几次,然后颁行。对群臣很严厉,曾经说:“你们一得到朕的奖励劝勉的话,就意气骄横自满。意气骄横自满,而灾祸有不随之而来的吗?你们要谨慎!”生性喜爱狩猎,自称遵守祖宗的家法,不因袭沿用别国的做法。然而他非常相信男女巫神、占卜算命的巫术,凡是做什么事以前一定谨慎地求神问卦,没有一天不这样。
八月,蒙古国主的弟弟忽必烈,派杨惟中、郝经宣抚京湖、江淮,率领归德军先到达长江。郝经对忽必烈说:“郝经听说谋取天下的事如果在事先就比较容易,匡救天下的事如果在事后就比较困难,已经形成的事物中包含有还没有形成的事物,使已经造成的过失还能挽回,而未来的事能达到预期目的,是特别困难的。国家在北方的大漠中奋起,灭掉金源,兼并西夏,蹂躏荆襄,攻克成都,平定大理,伤害诸夷,久征四海,将近五十年,遗祸黎民残害百姓,浮在空中的云气令人惊魂夺魄,来往扫荡劫掠,几乎要把他们消灭干净,自古以来用兵,没有像这样长久而且频繁。况且搜括兵力聚敛财赋,清早下命令,晚上就发兵,全境大举行动,征伐宋朝而企图统一,从意志来说是坚强的,从力量来说是强大的,但是从策略来说并不完善。如果在各国被平定以后,创设法律建立制度,颁布条例大纲,任用将相,选择贤能,平均赋税以满足费用,屯垦农田以满足食用,内部的治理既能兴举,外部的防御也都完备。现在西面的军队出师以后,很长时间没有战功,战争连续不断,灾祸接踵而来,危机之中怎么会有安定。王应该派人受命于皇帝,然后派遣使者告诉宋朝,命令他们降低自己的名号,进献钱币割让土地,把王子送来作抵押的人质。停止战争使老百姓得到休息,以保全我们的力量,准备以后的行动。如果受命不成功,而后传递檄文,表示最大的信义,使他们知道殿下仁而不杀的意思。一支军队从襄、邓出发,一支军队从寿春出发,一支军队从维扬出发,三路并进,东西连贯在一起,殿下在一支军队中间进行调度管束,使我方的兵力常常有后备力量,这样,那么未来的变乱或许得以消除,已经造成的过失或许得以挽救。”
八月十五日,集结各路军队渡过淮水,忽必烈从大胜关,张柔从虎头关,分路并进,宋朝军队纷纷逃走。二十一日,在黄陂停留,得到宋朝沿江制置司的布告,其中说:“今年夏季,探子听到北方的蒙古兵会合商议夺取黄破的民船联结成木筏,从阳逻堡渡长江,在鄂州会师。”忽必烈说:“这件事以前从未有过,希望能像布告中所说的那样。”当时沿江制置副使袁玠征收渔税,非常残暴,蒙古兵到达黄破,渔夫们愿意献出渔船做向导。
九月初一,亲王穆格从合州派来使者,把宪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忽必烈,请他北返以维系众人对他的期望。忽必烈说:“我奉皇帝的命令到南方来,怎么能没有立下战功就急忙回去!”初三,登上香炉山,俯瞰长江,宋朝军队用大船扼守长江,军容非常壮观。董文炳对忽必烈说:“长江是天险,宋朝所以倚仗它支撑着国家,势必死守,不可不打掉他们的气焰,臣请求试一试。”初四,董文炳率领几百名敢死的士兵在前面,叫自己的弟弟董文用、董文忠用战船载上他们摇桨迅速前进,呼喊奋发、挥动兵器开始交战,董文炳指挥士兵们上岸和对方搏斗,宋朝军队大败。第二天,率领各路军队渡过长江,士兵中有擅自进入老百姓家里的,按军法从事,凡是被俘虏的一律放他们回去,进兵包围了鄂州,宋朝朝廷内外大为震动。
闰十一月十五日,蒙古的阿勒达尔、珲塔哈、托果斯、托里齐等人谋划立额埒布格为国主,阿勒达尔派托里齐在大漠南面的各州搜求兵源,又乘驿到大漠北面的各郡调兵,离开平只有一百多里。皇弟忽必烈的妃子鸿吉里氏派人告诉他说:“发兵是件大事,太祖皇帝的曾孙珍戬在这里,为什么不让他知道这件事?”阿勒达尔不能回答。又听说托里齐也到了燕京,妃子立刻派使者骑马奔驰到忽必烈的军前密报,叫他迅速回来。(www.zuozong.com)
忽必烈召集群臣商议。郝经说:“《易经》中说‘知道进退存亡而不失掉正统,这就是圣人吧!’国家从平定金朝以来,只是致力于进取,使军队疲惫又耗费财物,已经有三十年了。现在国内空虚,塔齐、实喇等亲王,注视立国主的大事,无不希图非分夺取皇位,万一有个狡猾的,就会产生起兵的野心,先于别人发起行动,那时我们将会腹背受敌,大势已去。况且额哷布格已经命令托里齐行尚书事,占据燕都,掌管地图户籍,对各个道发号施令,做起皇帝的事情了。虽然大王素来得到人们的仰望,而且握有重兵,惟独没有看到金世宗、海陵王的事情吗?如果他果真假称先皇立有遗诏,便正式登位即号,对中原之地下诏,在长江一带颁布诏书,我们要回去还可能吗?希望大王以国家为念,和宋朝议和,令他们割让淮南、汉上、梓、夔两路,划定疆界和每年纳贡的钱数,把军队的辎重留在这里,率领轻装的骑兵赶回去,直接抵达燕都,那么他的奸谋,就会失败;派遣一支军队去迎接先皇的灵柩,收下皇帝的印玺,派使者召实喇、额哷、穆格等亲王到和林会丧,派官员去各路抚慰安定,命令王子珍戬镇守燕都,示以形势,那么帝位就归于您,而国家就会安定。”忽必烈认为很对。
于是从牛头山出发,扬言直向临安,贾似道十分害怕。恰逢合州的王坚,派阮思聪乘船急流而下告诉他蒙古国主去世的消息,贾似道的恐惧才稍稍解除,派宋京去请求讲和,愿意和对方派出的使者商量。赵璧请求当使者,忽必烈便派他去。赵璧登上城头,宋京说:“蒙古的军队如果退走,愿意以长江为界,而且每年奉上银子、绢各二十万两、匹。”赵璧说:“我们的大军到濮州时,如果有这种请求,或许还能够同意。现在大军已经渡过长江,说这种话有什么用!贾制置现在在哪里?”当赵璧出发时,忽必烈告诫他说:“你登上城楼,一定要注意我的旗帜,如果旗帜摇动,就马上回来。”这时,赵璧正好看到军队中的旗帜摇动,便说:“等以后再商量这件事。”便回去了。
忽必烈拔去军寨向北退走,留下张杰、阎旺和一部分军队等候湖南乌兰哈达的军队。
十二月十三日,蒙古国主弟弟忽必烈的军队返回,到燕京时,托里齐正在收集百姓和士兵,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忽必烈询问其中的原因,托里齐借托说是先帝临终时的命令。忽必烈知道他将会叛乱,将所收集的士兵全部放走,人心大喜。
蒙古国主的弟弟忽必烈北返时,到达开平,廉希宪听到额埒布格命令刘太平和大将果拉噶在关右行尚书省事,恐怕他们勾结将领们对陕西、四川发起行动,请求派赵良弼前去侦察,赵良弼得到确实情况,回来报告。
诸王哈坦、穆格、塔齐尔,和大臣们在开平相会,实喇也从西城派来使者,一齐劝忽必烈登位,惟独额哷布格不到。忽必烈再三推让,诸王和大臣们坚持请求。廉希宪、赵良弼和商挺等人极力劝说道:“先下手取得主动,可以制伏对方,后下手就会被对方所制伏,逆顺安危,形势紧迫到了极点,应当及早制定大计。”公元1260年三月二十四日,国主的弟弟忽必烈即位,这就是薛禅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