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天圣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使,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不畏权贵,执法严峻,人称“包青天”。
公元1050年闰十一月初十,知谏院包拯等人说:“陛下即位将近三十年,没有失去德性之处。只五六年间,越级擢升张尧佐,大臣们都私自在下边议论;然而这个过错不在于陛下,而在于后宫女官贴身侍从以及执政的大臣。因为后宫女官贴身侍从,随时窥伺陛下的一举一动,知道陛下尚未册立太子而有自己的偏爱,莫不暗中趋附某人而依附交结。执政的大臣不考虑以大道理规谏陛下,而是阿谀顺从陛下的旨意,授予高官要职,还惟恐张尧佐不满意,使得陛下有偏私后宫戚属的过错,这哪里是爱护陛下之心呢!祈望陛下以大义裁断,追回和放弃给张尧佐过分的恩典;迫不得已,宣徽使、节度使选择一个授予他,同时撤销群牧制置使的任命,给予外郡的职务以妥善安排。”
当初,执政大臣迎合仁宗的意图,一日之内授予张尧佐四个使职;又因王举正淳厚很少言语,同日授予御史中丞。朝廷中议论,认为王举正或许会拖延退避,动辄需要十多天,则张尧佐的任命一定会被执行,再讨论劝谏也来不及了。十一日,王举正就告谢上殿,极力陈言擢升张尧佐不恰当,说:“近来御史台官和谏官议论,陛下虽撤销了使职的任命,而又加倍尊宠,反而超过了以前,一起授予四个使职,又赐给他两个儿子进士科名。贤者和愚者都众口一词,无不感到惊骇。以前汉元帝的时候,冯野王是昭仪的哥哥,官员们多举荐他有品行和才能,汉元帝说:‘我任用野王,后代的人必定会说我偏私后宫的亲戚。’我朝太宗皇帝孙妃的父亲,只授予南班散职。完全是为了保全后宫的亲属,不让他们僭越强盛而自取覆亡。祈望陛下远而借鉴前代古人的妥善做法,近而恪守太宗圣明的规范,追回对张尧佐的新任命,只授一个郡的官职,以平息朝廷内外的议论。”没有答复。十五日,退朝时,王举正留住百官班进行廷诤,又率领殿中侍御史益都人张择行、江陵人唐介以及谏官包拯、陈旭、吴奎在仁宗面前极力进言,并且在殿点急切责备宰相。仁宗知道后,派宫中使臣传谕圣旨,百官才退去。(www.zuozong.com)
十六日,仁宗下诏:“近来御史台官员和谏官多次请求罢免张尧佐三司使之职;又说因为是皇室亲戚,不可任命为执政官,如果以官爵加以优礼,才稍微合于体制,于是才授予宣徽使的职务,兼之已经发布命令:‘从今以后,后、妃的家属,不得授予两府的职务。’如今御史台官员和谏官重新上疏,语言还是重复以前的内容,及至进言应对的时候,又有喧哗的过失,依照法令应该罢黜,而朝廷特别表示宽容,现令到中书取戒厉。从今后御史台官员和谏官集体上殿,先一起申报中书取得圣旨。”当时仁宗怒气未消,大臣无人敢言语,枢密副使梁适独自进言说:“御史台官和谏官都有进言的职责,其言辞虽然过分,惟有靠陛下慎重地加以明察。然而宠信张尧佐太深厚,恐怕这不是保全他的做法。”当天,张尧佐也上奏辞去宣徽使、景灵宫使。宋仁宗同时诏令学士院贴麻更改对张尧佐宣徽使的任命,而令台谏官到中书取戒厉的措施终未施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