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若,字定国,太宗时进士。真宗初年任参知政事。公元1004年辽攻宋,他密请避往江南,为寇准阻拦,随即自己请求出镇大名。后排挤寇准去职,劝帝造作“天书”,封禅泰山,号称“大功业”。公元1012年为同平章事、枢密使。公元1014年罢职为吏部尚书,次年年四月又复职,官至左仆射、平章事。后罢相出判杭州。宋仁宗初复相。
先前宋真宗与大臣们商议册立皇后,参知政事赵安仁认为刘德妃出身贫寒,不如沈才人出身于宰相门第。宋真宗虽然不高兴,但考虑到他正直无私,没有怪罪他。有一天,宋真宗与枢密使王钦若议论大臣中谁算得上忠厚长者,王钦若想排挤赵安仁,就夸奖赵安仁说:“没人比得上赵安仁。”宋真宗说:“根据什么这么说?”王钦若说:“赵安仁过去为已故宰相沈义伦所看重,到现在仍不忘过去的恩情,一直要报答。”宋真宗沉默不语,开始有罢斥赵安仁的想法。
宋真宗曾对王旦说:“听说赵安仁在中书省不理事,奏对时也未曾说过一句话,可以罢免他的参知政事。”王旦回答说:“赵安仁很识大体,平时有所进奏拟议,都是同僚商议已定,才敢呈报皇上领取圣旨。臣每每看到那些在皇上面前临时变卦的,都是为了迎合陛下心意。赵安仁没有异议,这是他有操守。”宋真宗说:“真是这样吗?爱卿可以告诉他,让他今后更加努力。”王旦退出,把这件事告诉赵安仁。赵安仁说:“皇上错把我提拔到这个职位上,因我不才而斥退是应该的。若要跟众人驰骋巧辩,苟且取容,我赵安仁不做这种事。”罢去参知政事之后,宋真宗仍然命他同修史书。赵安仁虽然官职显贵,但生活和往常一样节俭朴素。尤其嗜好读书,得到的俸禄赏赐,大多购置书籍,亲自校订,对近代制度典章的沿革以及官宦士人,他全能记得。
公元1014年六月二十一日,王钦若罢职为吏部尚书,枢密使陈尧叟罢职为户部尚书,枢密副使马知节罢职为颍州防御使。(www.zuozong.com)
王钦若生性狡诈,擅长作假说谎,马知节鄙薄他的为人,不曾违心附和。宋真宗曾将《喜雪诗》赐给身边大臣,诗中误用旁韵,王旦要禀报真宗,王钦若说:“天子的诗,怎能用礼部定的格律来校正!”王旦就作罢。王钦若退朝后,立即秘密奏报用韵之误。事后真宗对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说:“日前所赐之诗,如果没有王钦若进言,几乎要被众人嗤笑。”王旦唯唯以对。马知节陈述斥责王钦若的欺诈行为,真宗也不怪罪王钦若。王钦若每当奏陈事务,怀揣几个奏折,只拿出其中一二个,其余的全都藏匿起来,退朝后,就按自己意思谎称皇上圣旨来行事。马知节曾经在真宗面前回过头看着王钦若说:“怀中的奏折为什么不全部拿出来?”王钦若受到皇上恩宠眷顾很深厚,马知节愈加不肯甘拜下风,在真宗面前争执多次。
及至王怀信等人呈上平定蛮夷立功,枢密院商议颁行赏赐,王钦若、陈尧叟建议从轻赏赐,马知节说:“守边大臣长久没有立功的,请求重赏来激励其他人。”商议许久不能决定。真宗催促此事,马知节气愤,就当面揭王钦若的短。不久枢密院还没来得及禀报,便立即超授王怀信等人官职,真宗发怒,对向敏中等人说:“王钦若等人商议对王怀信的赏典,开始拖延不办,结果又擅自越级提升,竟敢将爵禄赏赐的权柄作为己任!身边大臣如此放肆,朕只能束手待命了。”又说:“王钦若等人异常不和,无论大小事情,动辄争执。马知节还逐一诋毁朝廷大臣,说审刑院、审官院、内外知制诰、三馆、谏官、御史全都没有称职的人,他鄙薄别人推重自己到了如此地步!”于是三人一齐免职。
宋真宗任命兵部尚书寇准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是王旦举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