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的象思维与中国智慧

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的象思维与中国智慧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出发,以往的唯物主义可以说是站在客观决定论的立场上,而唯心主义则可以说是站在主观决定论的立场上。其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基本视角即主客二元已经确定,再变化也是在这个基本视角中的变化。就是说,即使用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来说,最前沿的自然科学的实验结果,也具有主客一体的意义。如果胡塞尔不是从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出发,而是从“象思维”出发,则他本不会受到主观唯心主义或唯我论的指责。

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的象思维与中国智慧

从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出发,以往的唯物主义可以说是站在客观决定论的立场上,而唯心主义则可以说是站在主观决定论的立场上。这两种哲学倾向,又有朴素与复杂(辩证)的不同表现形式。其所以会有从朴素到复杂或辩证的演变,已经表明,这两种哲学倾向都有各自的真理,又各有自身的局限性。要克服它们的局限性,单从它们自身的变化是难于解决的。其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基本视角即主客二元已经确定,再变化也是在这个基本视角中的变化。就是说,需要有新的哲学视角。这个新的哲学视角,在西方就是从叔本华尼采以来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则有赖于传统哲学的复兴和再创造。前面我们提到的所谓“唯我主义”,无论是贝克莱的“存在等于被感知”,还是胡塞尔“面向事物本身”所作的先验还原,如果我们从“象思维”的角度来看,则这两个命题,就不仅不是反动和荒唐的命题,而且都有其不可否定的合理意义。例如,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存在等于被感知”?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域中,似乎就可以这样说。事实上,当我们说到具体存在时,如果完全没有感知,怎么可能呢?就是今天,在最前沿的物理学发展中,也不能不承认,任何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曲线、公式,都不是纯客观的,相反总是不能不包含主观的东西在内。就是说,即使用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来说,最前沿的自然科学的实验结果,也具有主客一体的意义。胡塞尔回到“意向性”、回到“先验的自我”,这种“面向事情本身”,正是康德的所谓“哥白尼式革命”的继续。当他把自然主义用中止判断的方法都打入括弧时,正是为了对意识活动的根源即本真之“我”作深入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他发现“意向性”对于事物的把握,就是源于本真之“我”的光即“理智之光”,或者说是“理智之光”对于事物的“开显”。如果胡塞尔不是从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出发,而是从“象思维”出发,则他本不会受到主观唯心主义或唯我论的指责。但是,无论如何,从胡塞尔一直追溯到古希腊,这种把认识看成是一种发光的东西而起“开显”作用的思想,是很宝贵的。这种思想,对于探索认识本身这个极其复杂困难的问题,具有开启的重要意义。

“象思维”虽然不谈主客,但是,作为整体思维,它却有个体(小整体、小宇宙)与大整体(大宇宙)之分。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说的大宇宙与小宇宙,即此之谓也。老子说域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但是,这种“大”是就其都为整体而言,并非都是一样大小。否则,就不会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相通或相连贯了。回到本真之“我”,也即进入“象思维”,就有了“内在之光”去“开窍”,去创造或创生的条件。“创造或创生”,是在一个动态的整体里。这种动态的整体,只有处于动态平衡中,或者说处于动态谐调中,才有利于“创造或创生”。我们曾对于概念思维的局限性,指出它易于走向简化与僵化。但是,如从整体思维的角度,则我们看到,使人简化与僵化的原因,不仅是概念思维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原因,例如,人本身随着年龄增长在生理上老化所引起的僵化,因为疾病在生理或心理上造成的种种损伤所引起的僵化,在种种精神压力下所引起的思想僵化,以及不合理教育所造成的僵化,等等。因此,“象思维”同概念思维,并不是两种对应的思维模式。对于“象思维”来说,它的内涵,并不局限于认识的意义上,如同概念思维那样。同概念思维相比,“象思维”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它含有“内在之光”,包括胡塞尔的所谓“理智之光”,但并不归结为“理智之光”。或者说,“内在之光”并不局限于认识,它所“开窍”进而“创造或创生”的,具有超出认识的广大领域。例如,中国气功养生意义,对人生境界提升的意义,开显艺术境界的创造意义,等等,也在“象思维”的“创造或创生”之内。

“开窍”的作用,如前所述:打破僵化与“开显”。“象思维”的这两种作用,是相互连接的。但是,打破僵化的作用更根本,具有决定意义。无论哪种僵化,都在整体之内,包括大整体与小整体之内或之间,造成不平衡或不谐调甚至堵塞通路,都不利于“创造或创生”。因此,打破僵化,实际上,就是“开显”,也就进入了“创造或创生”。(www.zuozong.com)

“内在之光”这个描述性的提法,似乎有些神秘,其实不然。就认识的意义而言,认识本身的“黑匣子”,只有“内在之光”才能使之“开显”。这是借外在之光,用肉眼来看所看不见的。对于每一个处在不断认识中的人来说,这种体验都有,谈不上神秘。我们之所以用“内在之光”这个提法,除了借用光的穿透性,来表现“象思维”打破僵化的意义,以及光的“开显”意义,还借用现代高科技中“光导”的意义。“光导”既有打通、接通的意义,又使这种联通的速度最快。人生活在世界上,不仅需要在认识上使自身与宇宙整体相通,从而使自己这个小宇宙能够与大宇宙在认识上处于平衡或谐调,而且需要在超出认识的其他方面,也能做到这样的相通,从而做到这样的平衡或谐调。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显然,这样的平衡或谐调,不是通常的认识,如看、感知、理解或概念思维的各阶段的精神运动,而是超越这样认识的“体认”、“体验”、“体会”、“体悟”。这种“体”而认、而验、而会、而悟的“象思维”,正表明“象思维”之为整体思维的特点。这个特点,一方面说明,“象思维”是整体性的,作为小宇宙的个体,他全身心都在起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体”在“象思维”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用语。“体”首先指人体,但这个人体,其所以能“体”而认、而验、而会、而悟,在“象思维”意义上已非常识和概念思维所理解所规定之“体”。这个“象思维”意义下的“体”,已经被虚灵化为“原象”那样非现成的具有“原发创生”境域的东西。另一方面说明,正因为是整体都在起作用,也就是整体都是相通的(包括大小宇宙内部及其相互之间) ,所以,这种整体思维才具有全息性,能一通百通。这就像发烧的身体一样,全身堵塞,不舒服,烧一退,则全身皆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