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导读】
本篇系书信。原抄件存晓庄师范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今题系由编者所拟。致函对象宋美龄(1897—2003),出生于上海,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蒋介石之妻。1908年11岁时,即赴美国留学。1917年,毕业于威尔斯利学院。后归国,努力学习汉语,重新融入华人社会。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促成蒋介石成为基督徒。1932年,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1934年,协助蒋介石推行“新生活运动”。“七七”事变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发起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又发起成立“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担任理事长。该会下设战时儿童保育院,旨在收容并教养大批难童。1938年10月陶行知抵汉后,曾参观了设于汉口的临时保育院,并专程拜访了宋美龄。当陶行知计划创设育才学校培养天才难童后,便专函宋美龄以寻求支持。
蒋夫人勋鉴:
前在汉口奉访,畅聆教益,并亲见夫人督导妇女干部为民服务,感人之深,无时或忘。别后即由川转桂,试办山洞教育(1)。那里山洞很多,是天然的校舍;飞机警报来与不来,老百姓都去躲避,是现成的学生;知识分子也去,是现成的先生。三美俱备,又加以社会之赞助、政府之提倡,到如今已经立了一点基础。这次来渝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会议(2),适逢新生活运动纪念盛典,至为欣幸。前夕应约赴宴,原拟趋前道贺,唯以宾客众多,未及面领教益为憾!现在为筹备育才学校事,有所报告,并希望详予指导,尚希指定时间、地点,以便趋谒。如蒙俯允,不胜感谢!行知创立育才学校之用意,允请为夫人略为陈述。去年秋间,有保育院、教养院及其他收容难童机关之主持人谈及,有人在难童中挑选养子,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对于害癞痢、缺嘴唇、脸上生麻的孩子,不但不要,而且措辞中不免含有当面侮辱之意,这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刺激。其次,在长沙和汉口,我是和一位音乐专家住在一处。(3)我们一同发现了几位有音乐天才的小孩。一位只教了他三个钟头,便能领导一百多小孩唱歌;一位只受三天的训练,便能用音符把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写出来;一位受了四五天的训练,便能拿音符把自己创的一首歌写出来。在这几位小小音乐家之中,便有一位害癞痢病的。这是我受的第二个深刻的刺激。这两个刺激,独立的、各不相谋的存在在我的脑筋里,足足有两个月之久。忽然一天,他们两个合拢起来了。我自己问:“你为什么不也选择一些天才儿童来培养他们?”我于是立刻拟定章程、计划。第二天,就筹了一点最低限度的开办费,校址也在北碚乡下找到了。(4)我想,您对于这件事是一定赞成的,难童的慈母的您是一定有许多指导我们的地方。因此,我希望在十六日下午以前,我有一个机会向您详细报告,并向您请教。专此奉约,敬祝
康健!
陶行知启
二八、三、一四(www.zuozong.com)
《陶行知全集》第5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版)
【注释】
(1)山洞教育 亦称岩洞教育。即利用人们到溶洞中躲避空袭的机会施行教育。
(2)实为第一届第三次会议,而非第三届会议。
(3)这位音乐家即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考入里昂大学。1928年归国,创作了《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歌曲。1937年再赴法国。次年与陶行知相识于国外,并同船归国。后担任生活教育社理事,参与组建育才学校音乐组。1940年7月参加新四军,次年牺牲于“皖南事变”。
(4)该校校址实际属合川县草街子乡,为一庙宇,名为“古圣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