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民族解放运动配合的中等教育——和一位大规模的省立中学校长的谈话
【题解·导读】
本篇系谈话记录。记录者不详。1936年4月下旬,陶行知提前启程参加世界新教育会,在赴香港乘船之前,顺访两广。他先到广东。5月5日,随李宗仁由粤赴桂。在广西的二十余日中,进行了广泛的参观考察,并通过演讲来宣传生活教育。5月15日,陶行知应武鸣县政府之请,赴武鸣考察、指导教育。是日,与武鸣中学校长等人进行了座谈。该校系省立中学,在校学生有两千余人,规制健全,管理严格,有着良好的校誉。在谈话中,陶行知即问即答,不仅阐释了“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且宣传了“国难教育”的基本主张。由此可知,为何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要猛烈抨击“战时须作平时看”的主张,为何要与时俱进地提出“战时教育”口号。5月18日,陶行知再赴武鸣,在公共体育场作了题为《中华民族的出路》的演讲。参加者达千余人,其中也有武鸣中学师生。
我现在所办的是一所二千学生的中学校,应该怎样办法才能对于救亡运动有些贡献?
第一点,要有时事讨论会。
我们早已注意到时事的重要。现在每礼拜都请专家演讲。不够吗?
灌注的演讲,作用不大。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于时事有一种自由讨论的组织,而且这个组织是要做成学生自己的,而不可以变成御用的或学校指派的。学生一发觉御用或指派的性质,他们就不会兴高采烈的去参加。到后来是弄到有等于无,而且和时事讨论会配合起来,还要有进步的杂志和书籍做参考。否则凭空讨沦,大家都得不着充分的益处。有时请几位专家来补充一些意见,当然是有益处。但对于专家的意见须允许学生辩驳,真理是愈辩驳而愈明白。
对教师或请来的客人所说的话加以反驳不是不敬吗?
大家先说明是追求真理,不可固执己见。学生的见解,有时比我们正确,我们应该勇敢的去虚心接受。我们要注意的是,为真理而辩驳,决不可为意气而争论。
时事讨论会之重要我很了解了,请问高谈阔论,究竟于国事何补?
关起门来讨论时事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谈第二点,就是要教育大众。学生对于国事讨论透彻了,就得拿自己所得到的传给大众知道。教育大众是中学生当前的重要任务,也应当看作当前的重要功课。
哪有这些时间呢?(www.zuozong.com)
我们先要问的是这个工作重要不重要。如果重要,那可以把次要的功课减少钟点,腾出时间来,干这更重要的工作。所以,我们先把它的重要性讨论一下。中国现在已到生死关头,靠小众单独去救国是靠不住了。我们垂危的祖国是必得教育大众,组织大众,武装大众,才能得救。中学生自己得到救国的真理,便应该立刻把它广播出去,这不是天经地义吗?若说等到毕业后再去教育大众,我们能担保××帝国主义能忍耐地等到我们毕业吗?(1)
教育大众果然是一桩大事,并且是立刻要行,但是时间从哪里腾出来,倒是一个问题。
这是引导我们讨论到第三个问题了:中学课程之根本改造。一切课程都以抗×救国做中心。凡与抗×救国无关的,都不教或是缓教。这样,我们可以腾出一半的时间来。譬如历史,我们先要研究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其余如三皇五帝的功德,就可以从缓;算学就集中在和帝国主义算账的问题,其余就放松一些。我们仔细的把全部课程考察一下,对于我们救亡所需要的东西,简直是没有一半。我们尽可以来它一个总清算。
敝校是官办的。全部课程之改造当然是有待于教育当局之采纳,但照先生所说的几点,也未尝不可以活用。请问还有什么事应该做的?
我想到的第四点,便是真的军事教育。
我们是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不但是举行军事训练,并且整个学校要有军事管理,把整个学校的生活都军事化,使每个学生一天到晚都过兵士的生活。你看怎样?
我对于整个学校的军事管理有些怀疑,这对于学生是怕要太〔过〕于紧张。我们所过生活要一张一弛才能合理。譬如前面所提的时事讨论会,便要为军事管理所不容。我虽不赞成整个学校都受军事管理,但我对于真的军事教育是赞成,每个中学生都要学。所谓真的军事教育,是和假的军事训练不同。一、要有鲜明的抗×救国目标。不是含含糊糊的学,或是隐藏着学了去打同胞的悲观主义。二、要懂得教育的军官做指导,不可以蛮干。三、要用真的家伙学,老是用假刀假枪做猴子戏,哪里造就得出真的斗士来。四、要培养战斗的人生观,揭破战斗即人生的道理,使大家知道,要在战斗中取得生命的意义与力量。
《生活教育》第3卷第9期(1936年7月1日)
【注释】
(1)文中的“××”和下文的“抗×”,均因当时的新闻检查制度所致。前者原文为“日本”,后者原文为“抗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