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半周岁燕子矶国民学校,绝佳经济学庙堂!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半周岁燕子矶国民学校,绝佳经济学庙堂!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最少的活学校本篇后收入陶行知自编教育论文集《中国教育改造》。年会结束后未久,陶行知便邀约赵叔愚共同踏访了燕子矶国民学校。燕子矶国民学校的官名叫作北固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设在南京神策门外的燕子矶,离神策门约有十三里的路程。燕子矶国民学校却是每生一个茶杯。燕子矶多水,父母不放心,所以不大愿意学校放假。丁校长接事只有半年,对于燕子矶社会情形,了如指掌。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半周岁燕子矶国民学校,绝佳经济学庙堂!

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最少的活学校

【题解·导读】

本篇后收入陶行知自编教育论文集《中国教育改造》。1924年7月3—9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会上,陶行知被公推连任改进社主任干事,于是力谋扩充改进社事业,并主持制订了改进社下年度的工作方针:“适合本国国情,满足生活需要。”为此,陶行知将查访、调研、介绍典型学校列入了工作计划。年会结束后未久,陶行知便邀约赵叔愚共同踏访了燕子矶国民学校。这次踏访,固然使该校及该校校长名闻国内,然而如果深究的话,对于陶行知人生道路的选择和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也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陶行知决定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后,为何选择南京郊外的晓庄?实与此处邻近燕子矶小学、可借用该校作为“中心小学”大有关系。此后燕子矶乡村幼稚园的创办,借助于该校之处也实在不少。陶行知用“穷办法”来“普及穷国教育”的主张,更是萌发于此次参观。所以说,这篇参观记不仅介绍了一所学校“新生命的起点”,而且也成为陶行知重新选择教育道路的“新生命的起点”。

燕子矶(1)国民学校的官名叫作北固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设在南京神策门外的燕子矶,离神策门约有十三里的路程。这个学校已经开了好多年,但他的新生命的起点是在今年正月。那时丁超调任这校校长,从事改造,为他开一新纪元。我们说他为半周岁,就是为这个新纪元说的。我参观这个学校,是和本社乡村教育研究员、东南大学乡村教育教授赵叔愚(2)先生同去的。我们走进这个学校,四面一望,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我们在这里所看见的,都是我们心目中所存的理想,天天求他实现而不可得,不料在这个偏僻的地方遇到,真是喜出望外。现在我要把我们参观所得的报告出来,公诸同好。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丁校长是陆军小学出身,并经过甲种师范讲习科(3)的训练。未任本校职务之前,曾在尧化门国民学校充任校长八年,著有成绩。我们看他的人,听他的话,察他的设施,觉得他是个天才的校长。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他事事以身作则。他是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渐渐的要做成社会的领袖。

这个学校不但教学生读书,并且教学生做事。做什么?改造学校!改造环境!学生是来读书的,教他做事,自己不情愿,父母不情愿。这是第一个难关。教员是来教书的,要他教学生做事,固不情愿,实在也是不会。这是第二个难关。教学生读书易,教学生做事难。如何打破这两道难关?一要身教,二要毅力。丁校长教学生做事的成功,也是在这两点。他起初的时候整天拿在手里的是钉锤和扫帚。所以那时有人讲他是位钉锤校长、扫帚校长。但是久而久之,教员跟他拿钉锤、扫帚了,学生也跟他拿钉锤、扫帚了。教员变做钉锤、扫帚的教员,学生也变做钉锤、扫帚的学生了。丁校长于是开始偕同教员、学生合力改造学校,改造环境。

校址是在一个关帝庙里。关公神像之外,还有痘神、痳神等等。(4)这些神像已经把课堂占去了大半个。丁校长一方面要教课堂适用,一方面要免去地方反对,就定了一个保存关公、搬移杂神的计划。他就带领学生为关公开光,把神像、神座洗刷得焕然一新,并领学生们向关公恭恭敬敬的行礼。他再同教员把这些杂神的神像移到隔壁的庙里摆着。他们又把那个庙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些杂神安排得妥妥当当,大家也行个礼。杂神搬出之后,这个课堂又经过了一番洗刷,加了些灰粉,居然变了一个很适用的教室。村里的人看见关公开了光,杂神安排得妥当,又听见学生报告向神行礼的一番话,不但不责备校长,并且称赞校长能干。

校内干好了,进而求环境的改良。燕子矶即在近旁,他就带领学生栽树,从门口栽到燕子矶顶上,风景一变。造林场栽树,十活一二。丁君栽树,栽一棵活一棵,也是他从经验中得来的。燕子矶坡上因有人时倒垃圾,太不洁净,丁校长就领学生们把所有的垃圾扫除一空。村民不知卫生,仍是时常把垃圾倒在此处。但村民一面倒,他就一面扫。村民倒一回,他就扫一回。后来邻居渐渐的出来责备倒垃圾的人,燕子矶头从此清洁了。

教学生做事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全校无事不举:屋角上、桌缝里,都可以看见精神的贯注。第二个影响就是用不着用人做事:打扫、泡茶及一切常务,都是大家分任。所以,这个学校没有门房,没有听差,没有斋夫(5)。第三个影响就是学生得了些合乎生活需要的学问:学生在学校里既肯做事,会做事,在家里也肯做事,会做事了,父母因此也很信仰学校了。第四个影响就是省钱:这个学校连校长有四位职员,五级学生共有一百二十四个人,但每年只化费公家六百二十四元钱。平均每个学生只费五元钱。学费是一文不收的。这是何等的省钱啊?省钱不为希奇,省钱而有这样的成效,却是难能可贵的。

公家经费只有此数,设备一项宜乎因陋就简了。然而照我们所观察,比同等的学校好得多。就图书而论,这个学校里有教员参考书二十余种,学生读物四十余种,可谓选得妥当。

我见学生读物摆得有条有理,就问他买书的钱怎样来的。校长说每逢年节、午节、秋节,学生例送节敬,我们却之不情,就拿来买些书给大家读读。再,学生有一种储蓄买书的办法:每天储蓄一两个铜板,我们就把这笔钱拿来代学生买书。这是一种大家买书大家看的办法。每人出几角钱,就可得几十块钱的书读。出校的时候,学生还可把自己的书带回去。这是穷学校阅书最好的办法。

我再举一个例。学生喝茶的茶杯,总要每人一个才合卫生之道。平常小学都是用公共茶杯,很不妥当。燕子矶国民学校却是每生一个茶杯。每人从家里带一个茶杯来,放在学校里,自己洗,自己管,自己用。茶水每人每星期出铜板两枚合办。茶水是公共的,茶杯是个人的,都是由学生自备的。

这个学校的教职员是很勤劳的。校长自己也教四堂。(6)校长薪金每月二十元。教员薪金十四元的一人,十二元的一人,六元的一人。他们星期日只放半天学,暑假完全不放,学生在学校里补习各种家常实用的功课。燕子矶多水,父母不放心,所以不大愿意学校放假。学校肯得依从父母有理性的心理,所以很得社会信仰。

平常办学,学校自学校,社会自社会,不要说联络,连了解也说不到。丁校长接事只有半年,对于燕子矶社会情形,了如指掌。他并能得地方公正绅士之信仰和帮助。学校因此无形中消除了好多障碍

这个学校还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暗示。乡村学校最怕的,是教职员任职无恒,时常变更。在这种情形之下,研究、设施都不能继长增高,真是可惜。丁先生所以能专心办学,一部分也是因为他的夫人能够和他共同努力。他的夫人也是本校的教员,特别担负女生的责任。他在这里服务,是带一半义务性质。他们所组织的俭朴家庭,同时是乡村家庭的模范。我想,未来的乡村学校最好是夫妻合办。如果男师范生和女师范生结婚之后,共同担负一个小乡村的改造,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并是报国的要图。(www.zuozong.com)

我们再看看这个学校普通的进步。去年校中只有学生七十八人,今年已经加到一百二十四人。去年女学生寥寥无几,今年因丁夫人之教导,已经有三十余人了。去年本地有私塾四所,现在只有一所了。由此可见这半年进步敏捷之一斑。

现在办学的时髦方法:一是要求经费充足。有钱办学不算希奇,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领。二是聘请留学生做教授。有西洋留学生更好,西洋留学生中有硕士、博士头衔的更为欢迎。这个偶像是要打破的。像燕子矶这样一个学校,西洋博士能否办得起来还是一个问题;容或办得起来,我却没有看见过。

这个学校是有普遍性的。他可以给一般学校做参考。他也有缺点,但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我们很希望,大家起来试试这种用钱少、成绩好的教育。(7)

叔愚先生和我对于这天的参观,觉得快乐极了,也受了无限的感动。回时路上遇了大雨,一身都是水了。只听着叔愚先生连说:“值得!值得!值得!”

申报·教育与人生》第24期(1924年8月4日)

【注释】

(1)燕子矶 南京郊外地名。它位于长江之滨的直渎山上,海拔36米。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凌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船队曾停泊于此,因此矶顶建有御碑亭一座,碑刻乾隆手书“燕子矶”三字。燕子矶国民小学便坐落于矶下。

(2)赵叔愚(1888—1928) 原名崇鼎,以字行。祖籍河南新乡,生于北京。191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科,任直隶农业厅农业视察员。1922年赴美国留学,专治乡村教育。1924年夏,获硕士学位后归国,与陶行知结交,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乡村教育研究部主任。1926年年底,与陶行知共同筹创晓庄师范。该校设立后,兼任第一院(普通师范院)院长,全力协助陶行知办学,共同试验乡村教育理论。1928年9月病逝于任上。

(3)甲种师范讲习科 清末民初养成小学教员的特别制度。要求附设于师范学堂(校)之内,招收高等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甲种师范讲习科修业1年,以养成小学副教员为指归;乙种师范讲习科修业2年,以养成小学正教员为指归。

(4)所谓“痘神”,即为祈免传染性疾病痘疮(天花)所供奉的神像;所谓“痳神”,即为祈免传染性疾病麻风病所供奉的神像。

(5)斋夫 亦称伙夫。即食堂炊事员。

(6)所谓“四堂”,所指为四节课。即校长每日也兼有四节课的教学任务。

(7)此句中的“教育”二字,在收入《中国教育改造》时,改为“活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